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中草药治疗癌症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2014-09-09 22:56:50)
标签:

健康

癌症

草药

雷公藤

药性

分类: 健康工程

        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有人先手术后用中草药治疗,有人化疗后用中药草治疗,也有人在中草药的治疗过程中适量地用一些化疗的药。以上这些中西医合用的治疗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癌症的治疗能力。但是也有的癌症患者因医院认为无法治疗,回到家中吃了很多的草药和一些偏方而好了。可是这偏方对某些人有用,对更多的人却效果不理想。比如有人得了肝癌吃断肠草好了,有的人听了就怕的要死根本就不敢吃,有的人吃了不合适或不会好。因为人的心性和体质各有不同,用方和用量把握不准。也有的人吃雷公藤,在我们这里,山里的人对我说雷公藤有两种,一种是古人用来做毒药用的,没人拿来治病,另一种毒性不多,可拿来用药。以前的农民用其根皮和叶来杀虫做农药。有毒的这种雷公藤与另一种毒性不大的,形态和叶子长的有些不相同。我亲口吃了一下这种毒性较强的雷公藤的叶子,在几秒钟之内人的头就有发冒之感,另一般药力直潜体内。应该说是一种很有力度的药。如果用雷公藤来治疗癌症是那一种好呢?目前还不知道。大凡治疗癌症的草药穿透力都要强,也就是说药力可快速透入内腑与经骨。这样的草药用来治病方有效果。我所用的一些治疗癌症的草药,都来于民间。山里的人比较纯朴,和其往来,他信得过你会把家里不知那一代传下的草药告诉你。什么草治蛇毒最好,什么草治跌打损伤接骨很好,什么草治疗毒疔很有效,等等。还有会把听到祖辈的用药经验告诉你。那你听了他们这些话要进行验证,验证药力的强弱是术者本身自己。古有神农尝百草。草药之性毒与不毒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古人有聚毒药而治病之说。原是毒之强弱多少乃药性之分别。而病之轻重各须药性之不同运用。病轻药性可平和,病重则药性当重。而药性的用法又会因病情之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说法在民间的用药中会体现出来。在这里不想多说。如那位对此有看法,若有机会我们可谈谈。药力的作用和性味的分辨,和在临床的运用,要把握分寸不能盲目,要有理论依据。只要潜下心来很好地看《黄帝内经》,把握阴阳,才能分辨药物的性味,升降浮沉,作用力之大小。只有这样才能活用古法古方,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

  有人认为活血的中药会加速癌细胞的扩散。我认为这说法有片面性。是对中医基本理论的不了解。我认为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利癌症的治疗。由于肿瘤内部的血管增长很快。癌组织增大,压迫了周围的脏脏经脉组织。造成新的瘀血和阻塞。至使癌症疼痛不断。活血化瘀可减轻内部组织压力。达到了止痛的效果。活血有一前提,人体内要有满足正常生理需要的血。血若不足谈何活血。活血的目的是使人体内血流无碍,把人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带出体外,又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输布全身,把治疗肿瘤的药物送达病所。在血管中药物同样对血液流动中的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能力。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活血的药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治疗癌症不能用温补和辛温的药物,认为要用清补和清凉的药物。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不对。关键是看病人服用后病情有没有好转,病最后有没有好。这就是用药的标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治疗运作都要合乎这个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有的人在癌症放化疗后用清补或清凉的药效果很好,可是用久了效果就越来越不显。还不知问题在哪里。我也看到过,有人为了治癌症用了几年的清凉解毒药,吃的口水外流,全身无力,病是越吃越严重,还不敢更方,只要有一口气没灭,清凉解毒的药就继续吃。因为出发点是好的,愿望是好的,按常人之说也是好的,为了治好病尽最大的努力,吃到眼前都快不行了,还不知为什么,不会回过头来看一下想一想再走,还是一个劲往前走。这种单一和极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温和凉,热与寒是药物属性的一种表示方法,治病是杂合使用,是没有阶级区分的。人思维的方向错了,努力越多,错误越大。只有正确地把握方向,才有治疗的灵活性。治病用药是正常否,过错不在于药,而是人的选择用药。而选择用药,又在于人是怎样把握正确思维方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运用很难的问题。中医治病说到底就是两个字,阴和阳,此随物之时空而变化。此数之可万,大之无极,然其要一也。会明白这道理就找到了与宇宙同存的活泉,智慧源源不断。
  以上所谈中草药治疗癌症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很有局限性,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民间草药治癌症》,作者:郭小兵;
购书请联系:手机号/微信号:13696902192QQ338054738

 

原文章摘自:http://bbs.puretcm.com/viewthread.php?tid=54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