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兵对“药引”的解读
(2014-08-31 23:16:08)
标签:
健康药引大肠部位作用 |
分类: 健康工程 |
(1)能入小肠,就能治膀胱炎、尿道炎、热淋等疾病,同时也能利尿、消水肿等作用。(2)能入大肠,就能治大肠炎、结肠炎、阑尾炎、痢疾、胃肠溃疡等疾病,同时也能通顺大便(治便秘),治痔疮等作用。
(1)能利小便(利尿)的药,就有扶清祛污的作用,所以人体的毒素是可以通过排小便的方式排出来的。(2)而能解大便的药(治便秘),或者说能治痔疮的药,就能解大肠里各种毒的作用,它们都能排除人体内的大毒素,即排除人体内大垃圾毒素作用。(另外:推荐阅读文章:万病之源肠腐烂)。
(1)比如说,民间医生在治热淋(淋病)病时,总喜欢把车前草、马鞭草、鸭跖草、淡竹叶、酢浆草等药配进去,因为这些药都有利尿道的作用,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从某个角度说,这些药都是能入小肠,所以这些药的药性都能进入到小肠,从而能治小肠里的各种病菌。(2)又比如说,民间医生在治痔疮时候,总喜欢把槐树花、仙鹤草、地榆根、无花果根、野百合等药配进去,因为这些药都具有入大肠的作用,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作用,有的同时还有散结消肿的作用。从某个角度说,这些药都是能入大肠部位或肛门部位,所以这些药的药性都是能钻进了大肠,所以能治大肠各种的炎症及肠道各种疾病。
从以上段落的内容来看,(1)车前草、马鞭草、鸭跖草、淡竹叶、酢浆草都可以入尿道,治尿道各种炎症等疾病。(2)槐树花、仙鹤草、地榆根、无花果根、野百合都可以入大肠,治大肠里的各种疾病。所以说,只要它们是同一路的人,那么它们起的最终效果都是相同的。
在中医里,把药带到人体的某个部位,那么这个药的药性就能进入人体的某个部位,人们把这种药的作用称为“药引”来说。药引可以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种:是仅能带药进入人体指定的某个部位,但它本身起治疗作用效果会差些,这时候需要配其他的药,共同把其他的药带进去,一起进入人体的该某个部位,这样才能起治愈该某个部位的病原体作用。而另一种:是药自已本身可以当药引使用的、同时也起到杀菌等作用,即这样的药,即是药引,又是主药(一副药里当主药来配的药)。简单说,这样的药能进入人体的某些部位,同时这样的药也能起治疗该某个部位疾病的作用,再无需配其他的药充做主药配方子了。
在中医里,治一种病,配药方子里可以配一种药来充当药引,也可以配多种类的药来充当药引,所以,中医是博大精深的。当你治一种病的时候,发现没有某种药充当做药引时,这时候可以马上用另一味的药充当药引使用同样也是可以的,只要它们是同一路的人,则它们起的效果仍然是相同的。
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民间草药治癌症》,作者:郭小兵;
购书请联系:手机号/微信号:13696902192;QQ群33805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