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药: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标签:
转载 |
分类: 健康工程 |
垂 盆 草
【性能】 甘、淡、微酸,微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应用】
1.黄疸。垂盆草能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虎杖、茵陈等同用。???
2.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及消痈散肿之功效。用于痈肿疮疡,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野菊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药用;用于咽喉肿痛,则与山豆根一起服用;治疗毒蛇咬伤,可与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合用。治疗烫伤,烧伤,可鲜品捣汁外涂。
【用法用量】 煎服, 15~30g。鲜品250g。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拾遗》:“性寒,消痈肿,治湿郁水肿。”又“治诸毒及汤烙伤,疗痈,虫蛇螫咬。”
2.《天宝本草》:“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
1.化学成分:垂盆草含甲基异石榴皮碱等生物碱,景天庚糖、果糖、蔗糖等。
3. 临床研究:据报道, 鲜垂盆草,水煎服,治疗急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有降转氨酶作用(医学情况交流(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73,7:27)。
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除去杂质及夹果(种子有毒),切段,生用。
【性能】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效】
【应用】
1.黄疸。本品甘苦而凉,具有清热利湿而退黄之功,治疗肝胆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可单味使用,或与茵陈、地耳草等药配伍,以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
2.乳痈。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疗乳痈,可用本品鲜叶捣烂外敷。
3.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本品入肝胃二经,具疏肝止痛功效,治肝气郁结之胁肋不舒,胃脘疼痛、常与两面针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相思子碱、相思子皂苷、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相思子皂醇、甘草次酸。
2.药理作用:鸡骨草粗皂苷有保肝作用,本品煎剂可增强肠蠕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取鲜鸡骨草,加红糖,煎服,儿童减半,治疗各型肝炎,均取得较好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60,4:166)。
珍 珠 草
《生草药性备要》http://mymall.netbuilder.com.my/pic/banonh2/item/03071.JPG
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苦甘性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与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配黄连、木香等,还常用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珍珠草性凉,清热解毒。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4.小儿疳积
2.《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及没食子鞣质。
2.药理作用:珍珠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突出治疗作用。另有研究认为珍珠草对鸭乙肝病毒逆转录酶及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珍珠草口服液,每10ml含珍珠草生药2g,口服,治疗乙肝, 有效(中成药,1997,1:24)。
取新鲜全草,水煎服。小儿酌减。治疗痢疾、腹泻,有显效(湖北科技(医药部分).197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