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素质模型的来源、理论基础及应用

标签:
能力素质模型教育人力资源 |
分类: 管理之窗 |
20世纪70年代哈佛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首先提出能力素质的概念,以帮助组织寻找与个人能力相关的,并能够协助企业提高其绩效的因素。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研究发现能力素质是持久达成岗位绩效的最好判断因素。
http://s16/mw690/001oxgzOzy7iErXiIpx9f&690
1、能力素质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组合;
2、这些因素的整合引出的是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
3、能力素质与绩效有直接的关联;
4、能力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得以提高。
二、能力素质模型的理论基础
员工良好的业绩表现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员工掌握的知识、员工的工作能力及员工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能力素质模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知识:知识是指员工在一个特定领域所拥有的各种信息的总和,主要体现在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其中专业知识包括:粮食产品加工、粮食储藏、食品微生物等行业专业知识以及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
2、能力:
1) 管理技能:包括:前瞻性思维能力、影响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目标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下属能力、过程监控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2) 基本技能:包括:口头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执行力、解决问题能力、谈判能力、学习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岗位专业技能等。
3、职业素养:指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中包括:职业道德、行为作风、职业规范等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感、纪律性、诚信度、主动性、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客户导向、成就导向、忠诚度、保密意识、廉洁奉公等。
三、公司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
1、作为确定岗位任职资格的依据;
2、作为确定岗位能力素质指标的依据;
3、作为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4、作为对员工综合素质评判的依据;
5、作为员工能力测评与薪酬定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