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艺原创话剧《甲子园》

(2012-10-02 23:4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剧影色舞

http://s5/middle/4c374032t7ab645d39b84&690

    微博那区区140个字,如碎碎念,想说的话完全像压缩饼干一样没滋没味的。也许这个快餐的世界不需要太完整的文字,少有人写,少有人看。只是强炒起来的微博力量大的言论,那些短小的如同标题党一样的文字,怎么样去真正打动人心呢?

    对于跟自己不一样原则的人,就用属于他自身的原则对他,多说也无益。人的毛病多半出在寻求他人共鸣,强求认同的过程中,自已觉得是在述说,其实话语的力量已经是想改变别人。

 

    《甲子园》的票很火,托了朋友很久才拿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许是因为老一辈的艺术家,久不登台,为了人艺六十年,来了,而且有可能对于八九十岁高龄,并聚集在同一个舞台上的艺术家们,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王姬的表演,有可能是久不站在话剧舞台上,有点水土不服,火候拿捏得不好,略显夸张做作,按理说她留过洋,气质也算不错,是很适合演这个角色的,话剧也不要求年龄太过一致,演个小自己十几岁的角色,本该驾轻就熟。也许,跟老一辈的戏骨们搭戏,被他们入木三分的表演活脱脱的衬托出不好来。

    老一辈的蓝天野,朱旭,郑榕,吕中,朱琳,都是没得话说,一位九十多岁,三位八十多岁,几位七十来岁的老戏骨,让这戏变得举重若轻,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光是看着他们演,就觉得感动。郑榕演的老年痴呆的老战士,台词被他在剧本的基础上改了一半,非常的出彩,几次出场都变成笑点。

 

    “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方式,你总要说人话、演人的事,把一个能看得懂的故事带给观众,”唐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对年轻观众来说不会乏味,但你要是抱着想来笑、来发泄的心态,可能这部分观众会失望。”

五位老艺术家的出演让《甲子园》成为一次不可重复的历史性演出。有人在观剧后这样留言,“这已经超出了戏剧的本身,简直是来看人生。”

 

    作为人艺的原创话剧,《甲子园》的剧本很不错,因为现实不是只求轻松,惹人发笑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都蕴集在一个园子里。老一辈有老一辈的辛酸苦乐,年轻一辈又有年轻一辈的,不一样的年代,无法理解,也无法有一样的认同,但,只求宽容。

    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经常看到的事实,不过也只是自我的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忧伤像一扇门,门栓轻扣,不从里面一拨,自己走不出去,别人很难走进来。倾听,是件很简单的事,可是浮躁的心总是急于述说,很难有真正的倾听,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分散精力,太多的事情急于处理,有没有静下心来问一问灵魂,心归何处?

 

    现代的人,应该大多都像戏中的小护士一样,自己放个屁,也要闻见响来。还能有人像那个尽力尽力为老人服务,不求回报,只是为自己积阴德,这辈子什么倒霉的年代倒霉的事都遇到了,只求自己心安理得的护士长一样吗?

    冥冥中划定的小空间,自由,自我太过重要,对于不与自己相同的东西一律是抵触排斥加抗议的,其实,那不过是自私罢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父辈,就算是有恨,长幼双方都不要留下遗憾,留给那些不能再相见的日子。更何况,我们大多是饱含着爱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