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咬文嚼字 |
http://s7/middle/7ff98457ta42a68c97706&690
《闻香识玉》
一部中国闺阁脂粉文化通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讲起,下到清朝,内容涉及闺阁脂粉文化的方方面面。就其内容和全书的容量来看,大大超过了《香国纪》等同类研究中国古代闺阁脂粉文化的书籍,虽然为不是第一部研究中国闺阁脂粉文化的书籍,但应该算得上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闺阁脂粉文化的著作。
“画窗烛影,杏帘独步,红板桥阑,凭水留影,椎髻蝶舞,肤白映雪……这些都不是上古女子的偏好。她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群集狂欢,社火的微响,点燃了她们情窦初开的面容,滴滴的圣水流淌着伊甸园里的美名。闲居无趣她们可以在田野的瀑布前嬉戏沐浴,哺育子孙长乐于大地的穹窿间,野草如毡宇宙为房,腰系草裙的无拘无束使她们有着快活的抒情。感慨则歌之,动情则兴叹,情迷则表露,无衣则织之。纺线、织补、制陶,采薇、播种、修饰;兽牙、贝壳、鱼骨是她们的项链,玉石、羽毛、骨簪是她们的环佩。栽桑、植麻、养蚕是她们的职责,蜜汁、雨露、泉水是她们的琼浆。田园牧歌是她们的生活,月色日光是她们的日历。树脂、花粉、五色士为她们天然化妆品,用陶盆盛水便是她们的铜镜。蒙皮的木鼓在敲响,部落的图腾画在她们身上或脸上。舞蹈、祭祀、涉猎、农耕、织网、捕鱼是产生艺术的基础,山洞、巢穴、地坑、土屋、简易而粗糙的木棚便是她们的闺房。……芝麻进来!星辰进来!青铜进来!大地服饰从吐出棉芽的植茎上长出,玉环金属自石头中结出花朵。它们默默绽放,从无到有,它们默默盛开,结出秋天的硕果……”。
http://s15/middle/7ff98457ta42a6a75124e&690
《花间集》
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
这本书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如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有助于读者了解、感受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有助于理解和体会滋味复杂、褒贬不一的“花间词
”。
《花间十六声》为今人孟晖所作。此类书属“名物考”一类,然而用心仿佛并不全在考据,闲话的成分居多,书便写得十分有趣。小故事从词章里展开,摭拾那些名物,细致婉约,仪态端方。从“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中,将女性饰物用品逐一描绘,金钗银箸,皆作考释,兴趣在口脂、黛眉、添香、熏笼、香兽香囊上逗留,施施然艳丽中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一派闺情本色,一番女儿心态,引人掩卷遐思。但是这太多的女儿色彩,男性读者恐怕对其格局要有所保留,回避那些香气逼人的女性化特质。但也可能会有例外,返转来对此更感兴趣那也是说不定。
《花间十六声》所谓“十六声”者,实则十六件实物:床上屏风,枕前的山水,山枕,水车,口脂,黛眉,添香,熏笼,香兽与香囊,帐中香,宝细与金粟,结条钗,犀梳与牙梳,金泥衣,金缕衣,红酥。这些艳色无边的物件先是在古人的词句里闪烁耀眼,继而经释义复生趣味。写口脂“鲜艳的、小巧的、散发香气的女人画唇,连同这画唇留下的痕影,很自然地,会被诗人们与芳香的花朵联系在一起”;写黛眉“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能够画出一双有个性的眉毛,那她将赢得整个世界。善于画眉,成了评判女性魅力的终极标准”;写添香“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低微而久久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