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尴尬的“襄樊铭”

(2007-09-02 23:57:5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看图说话

尴尬的“襄樊铭”    摩崖石刻“襄樊铭”又名李曾伯纪功铭,亦称大宋碑,位于襄阳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真武山东麓,紧邻“马跃檀溪遗址”。它是为了纪念1251年京湖制置使(掌管今湖北和河南一带诸州军事的地方行政长官)李曾伯击退蒙古南扰、光复襄樊两城而镌刻。
摩崖铭高2.7米,宽3.1米,四周有阴线装饰边框,框内上方正中横刻“襄樊铭”三个大字。铭文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共11行79字,每字约25厘米见方,为阴刻楷书竖行排列。前7行为序言:“大宋淳祐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其铭曰”;后4行为正文:“壮哉岘,脊南北。翳墉壑,畿陵谷。乾能夬,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

尴尬的“襄樊铭”
“襄樊铭”既是襄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南宋末年政治、军事史的珍贵资料,同时又是书刻艺术的精品。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来说,它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它是将襄、樊二城合称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记录。
    1981年12月,“襄樊铭”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700余年的风霜雨雪,“襄樊铭”部分铭文字迹漫漶,其中8个字模糊难辨,令人堪忧。其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一是由于紧邻通往东风电气厂、虎头山、真武山的公路,每天进出车辆频繁,震动及灰尘都会对石刻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亭前长年摆放的花圈、火纸摊点有碍观瞻,周围垃圾遍布。

尴尬的“襄樊铭”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批转的市社科联、社科院课题组《关于襄樊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中,曾有建檀溪文化公园、保护“襄樊铭”的设想,并建议现有公路东移30米。3年过去了,“襄樊铭”依然吞吐飞尘,作伴冥品。游人至此,莫不慨叹。一位研究本土历史文化的学者说,对于“襄樊铭”这样的文物古迹不要等到毁了后再去搞什么重建,保护真迹至为重要。

尴尬的“襄樊铭”

 

尴尬的“襄樊铭”
 

尴尬的“襄樊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