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知识产权、品牌建设能形成竞争优势。品牌建设比较适合大众消费类产品,而知识产权没有太多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创新和知识产权这两年提的很多,但大多数企业申请专利是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取得税收优惠,这似乎是“功夫在诗外”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做法。真正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战略,拥有比较完备的各项知识产权预案的企业占比较小。
最近读到两本企业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书:
一本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何失败》,作者长谷川晓司,原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理事、知识产权部部长,长期从事生化类专利的相关工作,作者很实在,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困惑、问题及解决方法向读者一一展示,对生化类专利从业人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另一本是《佳能知识产权之父谈中小企业生存之道:将知识产权作为武器》,本书是日本佳能公司知识产权部创始人丸岛仪一的访谈,因为存在采访者的主观引导,理念似乎并不完整,但管中窥豹,再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丸岛有些明确的观点还是让人得到启发。
摘抄如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何失败》 [日]
长谷川晓司
目录
稍长的前言——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专利战略而导致失去丰厚的利润
第1章
由于漫无目的地申请专利导致损失惨重(从三个失败例子中体会到专利战略的可怕)
事例1:由于专利的保护范围小,导致允许其他公司进入到经济活动中来
背景-转机-其他竞争公司的震惊及之后他们采取的行动
A公司的专利-各种各样的构思-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事例2:专利防御体系的缺陷被利用,输给后来出现的其他竞争公司
B公司的新业务-业务战略会议-C公司的进入-B公司在那之后
经济活动和专利结合-设置知识产权壁垒-构建专利防御体系的难度
事例3:重要客户的下属单位,根据自己公司的专利使之产品化
新需求和商业化-商业化的决定-按照客户需求的产品自制-从知识产权来考察-申请专利的难点
第2章:“具有攻击性的专利战略”能获得大利润
专利的作用与其说是“防守”不如说是“进攻”
什么是战略-专利战略这个词的概念-攻击的概念-战略性专利申请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使用知识产权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知识创造再循环-再循环中的专利的活用-什么是知识创造再循环的活用?
第3章:强大的排他性是绝对条件
构筑专利战略的经营目的是什么?
专利战略这个词的意思-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内容不能轻易地预测到
其他竞争对手的存在以及可以预测到其技术-把专利战略书面化:共识-专利战略概念图
第4章:以“经营战略”的观点看专利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看日本的战略
战略这个词的意思-日本帝国海军的战略-日本帝国海军战略上的问题
战略应该由业务、研究、知识产权“三个部门”一起来制订
日本帝国海军的战略是谁制订的-谁应该制订专利战略
不能仅仅是知识产权部门制订专利战略-没有业务部门的时候
制订专利的讨论重点有四个
1和其他公司的竞争情况-2自己公司技术的特征-3其他公司的技术-4与自己公司的技术相类似
拿到以自己的技术为中心的类似技术-得到其他竞争公司的技术-专利战略会议中讨论的战略
单独的专利战略何时制定呢?
专利战略是管理层的工作
为了“不战而胜竞争企业”
有关应用的一般概念-有效使用专利的多种办法
所谓专利在商业上、经济上的价值
正在使用的专利的范围-专利的排他性的强度-抓住专利价值的现金评估
第5章:为了赢,开“专利战略会议”吧
专利战略会议的实践
案例研究:
1召开背景-2新沉淀技术诞生了-3专利战略会议,第一次会议:
a业务部长的评述-b关于专利战略的想法,知识产权部门-c这个项目的前景,业务部门-d技术说明以及专利申请状况-研究部门-e活跃的讨论-f总结-g知识产权部长说:“各个部门产生共识之后,就会有效果”
4之后-5专利战略的作用-6专利战略的经济效果
从专利战略的成功事例中学到的
对某个企业的回忆
1技术秘密和专利申请
藏匿派的意见-申请派的意见-业务部的期待-被讨论的专利战略
2对后出现的企业的对策
专利的评估-有关其他公司活动的指数-后跟进企业在那之后
内容摘抄:
第3章:强大的排他性是绝对条件 P60
但是,其他竞争对手肯定关注着那个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在看过公开的专利后马上就会明白了。其他竞争对手看了那个研究成果,从专利内容中得到启发,完成类似技术也就不那么难了,而且还不花时间。因此,越是后来出现的企业越有可能完成类似产品的低成本制造。
虽然第一个开发的而且还花费了好多时间和费用,把新产品投入到市场,却很有可能输给后来出现的企业。
.......
“进攻”的含义是,不仅是控制自己公司的技术,还要控制相似技术。
把相似技术都包括在专利里面,是相当困难的。如果单纯地就只当做是申请工作而尽量地把权利范围弄宽的话,将来,是不能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的。
如果给“进攻”专利战略定义的话,如下所示。
【专利战略的目的是让商业的利益最大化。
为了在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胜出,让商业利益最大化,不仅要考察自己公司的技术,还要考察和自己公司的技术类似的范围,即:其他公司有可能实施的范围。建立包括类似范围在内的专利防御体系,以取得防止其他公司进入商业的专利以及活用方针。】
第4章:以“经营战略”的观点看专利 P95
制订专利的讨论重点有四个
1、和其他公司的竞争情况
......
压制具有相同业务性的企业
通常,最重要的是压制和自己公司具有相同业务性的、制造材料的地方。如果那样可以的话,作为客户的企业即便有好几家,也可以让所有的客户都必须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
因此,首先应该考虑压制和自己公司具有相同业务性的公司。
压制不了具有相同业务性的企业
但是,竞争复杂化的话,压制其他具有相同业务性的企业也有可能不会实现。比如,自己公司的产品已经不是新产品,就有可能构筑不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但是,话是那么说,却也没有必要片面地否认,认为建立专利战略是不可能的。认识到在自己公司产品的周围构筑坚固的专利防御体系是比较难的,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
用自己公司的产品来构筑专利防御体系如果很难的话,那就应该讨论能不能用制造那个产品的原料来构筑专利防御体系。
原料如果特殊的话,使用那个原料制造产品的这一点也许可以作为专利来压制其他企业。如果那样可以的话,其他竞争企业的材料厂商的原料购买就会发生困难,这样就有可能压制其他竞争公司进入到经济活动中。
压制自己公司产品的使用(用途专利)
另外,也有可能申请压制自己公司产品使用的专利。这种专利被称为“用途专利”。“用途专利”是具有通过压制使用自己公司材料制造产品的客户进入到经济活动中的特质的专利。
如果,这个“用途专利”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假设客户从自己公司以外的企业购买原料,制造了产品的情况下,理论上我们就可以说它侵害了我们的专利权。
......
商业矩阵结构图
像这样,为了掌握和其他公司的竞争情况,最好制作出从原料到自己公司的竞争对手的材料厂商以及客户(最终使用公司)的矩阵结构图。
一边看这个矩阵结构图,一边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制订专利战略,压制哪个地方或者哪个渠道效果会最好。
(图略)
......
3、其他公司的技术
......
技术的方向性有多重选择
技术的方向性也有两个以上的可能。在自己公司的技术方向以外,其他竞争公司如果还有选定的技术方向的话,那就必须还要讨论将另外一个技术如何放入自己公司的专利防御体系。
其他公司的技术和自己公司的不一样,所以用专利无法进行压制。那也没有必要马上就放弃。
即便是两个不同的技术,也有可能有这样的战略,即远远看去,如果有什么地方存在共同点的话,就压制那个点。
专利范围不见得就一定要宽
压制两个技术的共同点的专利,也不见得包括的范围就一定要宽。只要是其他公司一定会使用的技术就可以,所以乍一看窄也没有关系。
比如,假设作为必须要使用的物质,有使用无机物的方针和使用有机物的方针两种。于是,用自己公司无机物的方针和使用有机物的方针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好。那就让我们来构筑一个只要使用无机物其他公司就不能使用的专利防御体系吧。
但是,谁都不敢断言使用无机物技术就一定可以赢过使用有机物的技术。这种事情,在研究开发的中间经常有。
但是,两个研究同时进行,在人员上、费用上都比较困难的。很有可能把研究方向集中在无机物上。
即便研究方向只有一个
但是,无机物的方向如果结果证明是错误的话,那怎么办?研究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明白了无机物是取胜不了有机物的。
有可能选择中止研究开发,有可能向有机物的研究方向转换。但是,事到如今换成有机物,就会担心追赶不上那些从一开始就从事有机物研究的企业吧。
不过,即便是进行无机物的研究,如果有一个方针是申请可以压制有机物的专利的话,那就有可能构筑一个包括使用有机物技术在内的专利防御体系。
因为存在利用有机物的技术必需的专利防御体系,也许就有可能和有机物领先的企业交换技术。
战略中无须额外投资
.....
(图略)
《佳能知识产权之父谈中小企业生存之道:将知识产权作为武器》
[日] 丸岛仪一
P14
比如说,平时留心抓住对方的把柄(比如对本公司专利的侵权事实),积攒起来,到关键时刻(比如对其他公司专利造成侵权)可以用来化解本公司的危机。这才是有助于事业发展的做法。如果一揪住对手的小辫子就趁机敲竹杠,赚是赚了一笔,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成为事业发展的优势。
P86
要结合对方的经营规模有多大,能否进行设计变更,本方的专利有效期长短等因素,根据这些来严肃并客观的评估对方可能受到何种程度的打击,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对方能够立刻进行设计变更的话,那么即使对其进行攻击也无法在本质上起到威胁的效果。至少针对既存状况而言是这样。所谓既存状况的意思是说经营者感觉不到威胁,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是无法进行设计变更的专利攻击是最具威胁力的。
P90
这还是要视对方状况而定。如果对方是同行,也经营着自己的事业,那么首先就要考虑攻击对方的资料,无论对方的弱点是一件或是多件的专利。如果等到被对方攻击时,才意识到要去寻找对方的弱点这只能说明平时的功课没有做足。就佳能的做法而言,只要是同行的话,我们平时就会关注与对方之间的关系。一旦对方突然进行攻击,我们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相对于对方而言具有的优势在平时就有所考虑。
......
但是,如果攻击我们的对象来自其他行业,或者是没有进行事业经营的个人,那么就不一定能够活用己方的只是产权了。但是,只要是对方在进行商业活动,就一定要彻底地研究对方商业行为和己方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
......
此外,还要关注对方是抱着何种目的而来的。是为了钱,还是想要阻碍我们的事业发展,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如果觉得对方是要摧毁我们的事业,那么这就绝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考虑,是彻底回避与对方权利的冲突,还是干脆毁掉这项专利,或者是给予对方事业更大程度的打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将成为殊死之战。
P92
反过来说,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足以形成战略性体系的一环就变得极为重要,并不是说权利行使就意味着上法庭。我觉得大多数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最后闹到法院去都是小题大做。只有要中止对方事业的时候才有必要诉诸法律,至今为止,我还没有为除此之外的目的去过法院。因为仅仅是想要钱的话,不通过法律手段也能拿到钱。相反,经常有企业以钱为目的把我们告上法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