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张雨生
(2009-01-14 21:59:31)
张雨生之所以在乐坛为人敬仰,是在于他对音乐的多方尝试和探索,他以一种坚韧在试探音乐的无限可能性。他的摇滚所呈现的另类光采是大陆摇滚感觉不到的。这是因为两地的文化语境的不同。我决没意思说雨生的音乐就完全处于摇滚空间了。听《口是心非》就能知道,雨生的爵士乐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吻我吧,娜娜》剧更是各种音乐类型的大杂烩,老摇滚、乡村摇滚、桑巴、散步爵士、Funky等等。还有,雨生若没那个意外,他打算下一张专集是一张复古的蓝调专集,我们或许能听到雨生在布鲁斯音乐方面的惊人表现。如果雨生活到现在,我丝毫不怀疑他早就尝试过R&B。现在他可能娴熟的玩弄着噪音或是什么的。总之一句话,形式并不重要。那不过是种演绎的方式。陈逸飞即便去拍电影了,他的电影照样具有厚重的画面感,一如他的油画。重要的是表达。说到这,谈谈他的高音。他具有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但他从不为高音而高音。他从来不会为了炫耀而有意飚高,我们听到的飚高都是他为了歌曲演绎的需要。有时侯他会吩咐小K故意把他的声音拉低一点,为的就是不要让听众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他的声音而忽略了歌曲的其他部分。这是一个意思,所以,固执地谈他的音乐形态和机械的谈他的高音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雨生的作品应该是各种风格的结合产物,只不过其中Brit-pop和后期作品中爵士风格表现更为突出罢了。不论他做什么音乐,雨生永远是雨生,是我们所爱的那个雨生。
张雨生刚出道时,我念国中二年级,我和当时那些疯狂的小女生没什麼不一样,听「天天想你」和「我的未来不是梦」过日子。
可能比较不一样是,国中三年级我靠了一篇作文「我的未来不是梦」,终於让我的国文老师从此对我公平一点,她给了我九十八分,让我出去比赛。当年从後段班转到前段班,第一次考试就狠狠的干掉她的爱将,的确是让她脸色太难看一点。
事实上,把张雨生定位在戴著眼镜的清纯偶像,对他实在是种讽刺。因为他之所以会出道,是因为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叛逆样,跑去参加第一届摇滚歌唱大赛。
第一届的得奖人合出了一张「烈火青春」,张雨生的「Heaven on Fire」拿下最佳演唱,所属的团体拿下了第一名,同届另外出现几个有留下名字的,大概就是:邰正宵、姚可杰和侯志坚。说实在,他们的声音和作品,实在不怎麼样,很想叫他们死了这条心。
张雨生的英文歌,唱得很棒,如果不是听过「Heaven on Fire」,根本不知道他可以唱这麼摇滚的英文歌,他一直没有录一张英文专辑,理由是:他喜欢当制作人更胜於当一个歌手,他觉得翻唱别人的英文歌,没什麼意思!
等到张雨生终於被榨到不能被榨了,出了漫画、串场演了电影、电视、拍了广告,终於去当兵了。
退伍後先出了一张「带我去月球」,说实在,那时後我一点环保概念都没有,不过,我第一次发现,他的中文造诣真是高,配上热热闹闹的音乐,唱出「带我去月球」,胆敢把和情爱毫无关系的芭乐歌拿来当主题曲,张雨生的确是不怕死。
後来的「卡拉OK、台北、我」,卖得奇惨无比,十年後,我带著这一张专辑飘洋过海到哥国来,我不知道当年一手打造张雨生的翁孝良和陈秀男看到他的作品是什麼感觉?
说实在,我觉得这张专辑一发行,证明他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当时飞碟所有制作人了,我记得当年我迫不及待的在公车上拆开包装,把卡带塞进我的随身听,年纪太小,一首歌和一首歌之间变化太大,里面有一首「跟得上我吧!」
跟不上,我真得跟不上!
我在公车里,发现我一点都不认识张雨生,这就是唱「天天想你」陪我度过漫长无聊日子的张雨生吗?
後来他妥协市场的出了几张专辑,并没有什麼太精彩的地方。
八五年最大的事,就是张惠妹出道。
|
|
|
|
|
|
|
|
2 |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雨生 |
|
当年我在念高中的妹妹先买了卡带,我姊姊买了CD,住宿舍的我,回家听过了以後再去买了一张CD。
因为辛晓琪八二年(?)的「领悟」,使得当时歌坛女歌手一律痛苦的唱著,其中卖得不错的还有堂娜,还有转型的任洁玲。男歌手也是很痛苦的张宇。
张惠妹出道前的市场,已经被王靖雯和张学友吃下绝大一部份,「吻别」和「我愿意」唱遍大街小巷。
当年,和张惠妹唯一能一起挂名的本土女歌手,大概是略逊一筹的许如芸。
张惠妹之前在PUB唱歌,有人带了张雨生去听,惊为天人!
签约後,丰华先帮张惠妹和张雨生录了一首「最爱的人伤我最深」,收在张雨生「红色深情」里,张雨生带著张惠妹,上了一些阿里不达的小节目唱唱歌。
丰华不停的接到询问张惠妹作品的电话。
由於台湾歌坛当时市场没有同质性的歌手,「姊妹」是否可以在一片煽情哭嚎和芸式叹息声中热热闹闹大卖,没有人能预料!
出到後,张惠妹气势如虹,一年内出了两张专辑,每张都卖超过七十万张。
出道一年内开了「卖票」入场的演唱会,空前绝後!
当时唱片业大好,苏慧伦靠著翻唱韩国歌翻身。
说实在,我很瞧不起滚石,「姊妹」「BAD BOY」两张大卖,证明了一件事,只有烂货才需要靠著送笔记本送各种礼物和不停的改装封面来卖音乐!
这种烂货集中在滚石!
让刘若英挤入歌手身份的歌「很爱很爱你」翻唱的;「後来」,翻唱的。
基本上,去KTV只要点刘若英和苏慧伦的歌,一定都能唱,为什麼?
因为他们的音域很窄,而且无敌会走音,只能唱简单好唱的歌,刚好适合KTV大家唱!
有一次,刘若英唱苏芮的红歌「酒甘躺卖无」,天啊!一个人竟然可以不自量力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不禁佩服!没有一个音是对的!事实上,唱现场走音无所谓,大家HIGH就好了!可是她声音无力,包括苏慧伦和许如芸,三个人真是标准的演唱会冷冻机!我连续几年去市政府听跨年演唱会,不骗你!好冷!
当年HIGH的温度,张惠妹之外,只有伍佰,但是伍佰是个TEAM,他并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歌声,伍佰和China Blue是共生的。
能像张惠妹一样,一个人靠歌声让全场沸腾,我怎样都找不到另外一个,直到杨乃文出现。
但是声音是需要灵魂引导的,简单的说,张惠妹的声音和张雨生制作是共生的。
张雨生死後,张惠妹第三张作品和陶吉吉合作,声音变差就算了,他一点都抓不到张惠妹的精髓,还抄袭别人作品来给张惠妹唱。
我一点都不会想再去买张惠妹的任何作品,包括什麼精选集,事实上,她的第一张和第二张作品,就已经是精选集了。
音乐和历史一样是累积的,张惠妹会成功是因为在对的时间,如果把「天天想你」和「姊妹」的时间换过来,相信两张都不会卖。
我出国的时候,蔡依0、萧、孙是三分天下。
蔡妹妹,我很好奇,他为什麼台北土生土长,讲国语讲得挺正常的,可是唱国语歌,没有几个字我是听得懂的,一口像是外国人唱国语歌一样。
有人告诉我,台湾现在流行英文腔的国语,还有像RAP的国语,小朋友会互相炫耀彼此的英文能力和像英文的国语能力。
国语,本来就是一个一个单独的音节,不像英文会黏黏在一起。
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猪,受的什麼白痴教育!?
还会故意把中文的抑扬顿挫去除,让中文听起来更像英文!中文歌听起来像英文歌!
这大概跟染金头发和戴蓝色隐形眼镜是一样的心理!
深怕眼睛不够大,皮肤不够白,胸部不够大,头发不够卷等等等等等。
我不是什麼大东方思想,但是戴了假发的猪仍然是猪,有一天听到F4专辑有个白痴在卖弄英文,就当作我歧视他的皮肤不够黑好了,没事在这边卖弄,是能见人吗?是骗小孩子不懂吗?
|
|
|
|
|
|
|
|
3 |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雨生 |
|
据说,我们的立法委员会用英文问政,批评政府官员的英文回答能力,靠他妈的!乾脆去选个金发碧眼的名校英文系博士班毕业的来当总统算了!
哪里来的猪啊?拜托牵回屠宰场好吗?
我们还是聊张惠妹好了,省得我生气!
张惠妹之後,出现了几个原住民团体,事实上,我并不想把张惠妹贴上什麼原住民标签,歌手就是歌手,她除了「姊妹」这首歌之外,其实并没有什麼大作是跟山里的声音有关。
张惠妹的「姊妹」是国语流行歌坛的惊叹号!
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讨论八五年八六年的国语流行音乐,忽略掉这个名字!
张雨生最大的成就,是否就是带出张惠妹?改变了国语流行音乐的生态,让它更多样化!我并不太知道。
事实上,「口是心非」,张雨生最後的个人专辑,市场性并不高,张雨生也不是白痴,他了解什麼叫做市场。
他死了以後,这张专辑卖了二十多万张,甚至还比不上「天天想你」。如果他没死的话,说不定过不了十万张。
我觉得他分的很清楚,做张惠妹的专辑,是拿来卖钱的,做自己的专辑,是拿来爽的!
张雨生事实上,音域比张惠妹更广(可以比较两个人唱『河』的版本),声音更乾净,但是他的舞台魅力和爆发力远不及张惠妹,他的声音在中音极美,但是在高音却太尖锐。
当年张雨生正红的时候,在类似「把爱找回来」这种大合唱里,永远都是叫他唱最高的音,他的声音让我想到长笛,事实上长笛的中低音极美,但总是在整个乐团里卖高音。
张雨生有一点可以很骄傲的,他自己做了这麼多张专辑,却没有一首歌是重复的!
就台湾糜烂的市场而言,通常一个歌手,如果一张大卖,一定是照原样拷贝,给他唱到烂为止!
我很高兴张惠妹是出了「BAD BOY」以後,张雨生才死掉,因为这两张,你不会找到同质或是拷贝的作品。
回头看,张雨生所有作品,我独锺爱「卡拉OK、台北、我」。
在十多年前,可以做一张专辑,里面讨论到环境污染、公益观念和流浪狗,他甚至做了一首歌给游民,在「天天想你」的时代里,他就做了一首歌给那些位於社会下层,无家可归的荣民。整张专辑没有爱情这两个字。
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用他最热爱的音乐,讲一些他想要传达的事。
虽然「口是心非」是他最成熟的专辑,但是「卡拉OK、台北、我」却是最热情最有理想的一张专辑。
我深深为他不畏惧市场的难堪而坚持理想感到很感动。
如果不是他人缘很好,张小燕疼他跟疼儿子一样,大概这张作品,永不见天日。
八六年的夏天,我人在垦丁,有一个叫陈雯雯的女生,正在听张惠妹,我对她说:「张雨生这张真的做得不错!」
陈雯雯对我说:「我觉得他卡拉OK那张做得才真得好,可惜都没有人知道!」
我没说什麼,笑了一下!还是有人会喜欢的,就算卖不到三万,就算没有爱情,一样有人会喜欢的!
那张专辑,後来许多歌有陆续被丰华翻唱再出,包括陶晶莹配唱的「我期待」、张惠妹的「後知後觉」,等等。
其中不能不佩服黄舒骏的确是聪明人,他选了「这一年这一夜」翻唱,他帮丰华做的「想念雨生」,事实上做得很好,也难为他必须用丰华没几个能唱歌的人做这张合集。
张雨生和黄舒骏一样出身台中,有些地方其实很像。
我不否认黄舒骏真的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矫情的聪明人。
但张雨生却是个天才,是个像个小孩子的天才。
「我期待」和「後知後觉」简直像张雨生和张惠妹的预言一样。
有人说,国语乐坛整整慢了张雨生十年,我想十年还算不多吧!
整个生物界慢了麦克林三十年,欠了他一个诺贝尔欠了三十年,还是给她等到了!
|
|
|
|
|
|
|
|
4 |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雨生 |
|
当张雨生出「带我到月球」,张信哲出「爱如潮水」,两个人从部队回来後声势大逆转,如果张雨生不熬这十年,我们不会有机会听到张惠妹。
郭子在张雨生死後,说了要退出歌坛,不再开口唱歌,讲这种尖酸刻薄的话,是因为他的专辑无人买。
其实,郭子最好是别再唱歌,他的声音我不喜欢,矫情做作的声音,他有首歌「关於离别」,後来被林志炫翻唱,简直比他唱的好五百倍。
人贵自知,知道什麼歌是做来给别人唱,知道什麼歌可以自己唱,早在二十年前的罗大佑时代,他就知道「之乎者也」是自己拿来唱个爽,「野百合的春天」是给潘越云拿来卖的。
人家不会买郭子专辑是正常的,如果大卖才表示有鬼!连这点都搞不清楚还混什麼?
和张雨生一起唱过歌的有:苏芮、陶晶莹、张惠妹。
我记得,有一次,不知道哪个人听到一首合唱,说的一句:怪怪的,怎麼男生声音比女生还高?
说实在,两个人的声音能配的好,情歌会像谈恋爱一样。
有一天我和亦汝在哥国和巴拿马边境的树林里唱老歌,她很笃定的说:这首歌你一定不会!
她唱的是陶子和张雨生的:我不能一点一点爱你.
我会唱,她输了。
张雨生最佳的对唱位子,我留给陶子。
不过他们的声音一点都不像在谈恋爱,比较像是好朋友。
因为,张雨生和陶子的声音很乾净特别,像小孩子,一点都没有缠绵的味道,尤其他们合作最棒的一首是「我的心在发烫」,简直像透了两个用声音在玩耍的小孩,陶子声音的多表情在当年就一览无遗,把他们只放在对唱情歌的位置,简直太小看他们。
张雨生欣赏李敖,我并不清楚是因为李敖的辩才无碍还是博学多闻?
五十年代出生的张雨生,上面的父亲是个老荣民,住的是眷村,他喜欢李敖不是没有道理的,割不下爸爸的家乡和大中国情结,却又觉得国民党是个猪头!
他爱念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他最爱的一本书是很自由却又非常不自由的西游记,第一志愿是台大历史,不过没考上念了政大外交,听摇滚音乐。
张雨生的词很漂亮,但是市场性不足,所以在张惠妹手上的歌,都是以音乐性强取胜,张雨生漂亮的词,几乎都是在他自己手上唱。
我说过,王菲和林夕的结合,自从张雨生一死,国语流行乐坛再无人能出其左右。但事实上,张雨生和张惠妹的结合,我觉得他们仍比不上王林的作品,这是实话!他们还仍是输了一点点!
我觉得词的意境和深度,还有音乐和歌手声音的多变性,王菲和林夕,仍是比张雨生和张惠妹高一点!
但是,林夕没了王菲不行,但是张雨生没了张惠妹,仍可以唱「口是心非」。
张雨生虽然曾经插花跑去果陀演了两出舞台剧,我觉得那不过是他在做音乐没办法受到支持,跑去找另外一扇窗而已!
他当了「吻我吧!娜娜!」整个音乐总监,但是台湾的歌舞剧市场,我觉得并不足以成熟到可以支撑剧团活下来。「吻我吧!娜娜!」整场戏是十分华丽热闹的,我还看过蔡琴独唱版的「淡水小镇」,抢戏抢的惊人。
无论如何,张雨生在台湾舞台剧的贡献,我想是个小烛火而已。如果整出戏是他写的,音乐是他做的,我倒是很愿意一厢情愿地相信,他的文学才华应该会有比做词更大的发挥,他应该会写个跟「出家」有关的故事吧!
今年的生日,我给自己一个很爽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人去卡拉OK唱张雨生的歌唱到爽!完全拜十五年前张雨生大红所赐,就算在偏僻的中美洲的华人餐馆,也有卡拉OK可以唱「天天想你」!
电影和流行音乐对我而言,是一种陪伴。我一直以为这种陪伴是不会被抛弃的,但是不可否认,当我两个偶像先後死去,我觉得我被抛弃了!
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听不能看他们的作品,我简直恨死他们的早逝!很想去踹烂他们的坟!
我的青涩岁月的两位偶像都在秋天去世,一个活了二十三年,一个活了三十一年。我过了那个年纪,也没有任何其它偶像了。
直到我要出国前,我才又把他们找回来,也把那段岁月带出来。
我会永远记得张雨生和River Phoenix所陪伴的岁月,国语流行音乐、闲书和电影,是陪伴我最久的朋友。
我知道在下一个十年,我会有其他的人事物陪伴,他们两个人已经功成身退,成为记忆的一部份。
拜西班牙文之赐,张雨生和张惠妹的「完成式,Perfecto」,另外一个意思是「完美式」。
张雨生和张惠妹是个「完美式」。
如果有人见到他们,请告诉他们,我想念他们。
最後,附上张雨生写的歌词,
下面这三句是他在「一天到晚游泳的鱼」那张专辑中的一小段词,
并不是我最锺爱的,
之所以放在这边,是因为去年有一个到我研究室打工的学弟,
听到张雨生的老作品,把他的词拿来当签名档。
配他二十岁在苦命念医科,无处泡妞的闷骚心态刚刚好!
张雨生的无穷魅力,在於他很新却又很旧,一边吟诗一边摇滚,
事隔多年,
仅能写这篇文章纪念他!
《总发游》
词/曲:张雨生
少年击剑更吹箫 不爱财宝爱英豪
少年吟诗更风骚 不羡人间羡唐朝
少年狂狷更急躁 不知跋扈知炫耀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