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绪不好,是你格局太小

(2024-03-12 08:03:34)
标签:

蒋开键

晨读收获

情绪不好

是你格局太小

健康

分类: 学习积累
情绪不好,是你格局太小

    苏轼在《试笔自书》中写过一段被贬海南的经历:刚到海南时,他常常黯然神伤:“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岛呢?”

    想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幡然醒悟:海南是岛,可往大了看,大陆又何尝不是一座岛呢?既然人人都在岛上,又何必自伤自叹呢?

    想到此处,苏轼不禁大笑起来,原来真正被困住的是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的喜怒悲欢,往往取决于心中的格局大小。

    心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心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

    很多人之所以情绪不好,说到底还是格局太小。

    01  格局越小,情绪越糟

    看过一句话: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的内心就像一片大海,你丢进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被稀释。

    但如果你把一包盐倒进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咽吗?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情绪反复,解不开心结的原因:格局太小。

    苏轼担任大理寺评事时,写过一篇文章《贾谊论》。

    汉文帝时期,贾谊被贬长沙,担任太傅。

    出于当时局面,汉文帝只是让其暂避风头,明哲保身。

    可贾谊遭贬之后,并不能理解汉文帝的良苦用心,整日满腹忧愁,以泪洗面。

    途经湘江,他悲从中来,日夜凭吊屈原,抒发悲愤之情;

    服鸟进宅,他预知寿命不长,日日郁郁寡欢,慨叹人生;

    后来学生梁怀王不幸坠马,他一度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认为自己照顾不周,久久不能释怀。

    最终抑郁而亡,年仅33岁。

    苏轼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一个人度量不够时,生活中的任何坎坷小事,都会演变成难以预料的悲剧。

    而心胸开阔,度量大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闷纠结。

    因为比起在情绪中沉沦,他们更知道如何化解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情。

    晚清大臣林则徐是个暴脾气,常常发怒。

    为了约束自己的情绪,他在书房悬挂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警怒”二字以自制。

    并在厅堂悬挂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时无刻不警示自己控制情绪,宽宏大量。

    人若站得不高,看到的全是问题;人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苟且。

    家庭、工作、孩子、身体……生活中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糟心事。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迅速调整自己,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02  格局大了,情绪就顺了

    作家何权峰说: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当一个人格局打开,再多的琐碎、再烦的烂事,对他来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陆游在文章《东坡食汤饼》中,曾记录苏轼的一件趣事。

    有一年,苏轼和苏辙都被贬南方,二人约定在滕州见面。

    当时已过晌午,他们便找了一个路边小摊,打算坐下来吃碗面。

    小摊的面条,实在粗粝涩口,苏辙细嚼慢咽,吃得十分艰难。

    而苏轼这边很快就连汤带水地把面吃完了。

    他望着愁容满面的苏辙说:“这面这么难吃,你何必还去咀嚼它呢?”

    人生中的坎坷不如意,就像一碗粗粝涩口的面条,越是细嚼,越是难以下咽。

    倒不如速速咽下,先填饱肚子,再来过好你的日子。

    人生短暂,而磨难漫长,永远不要沉浸琐碎,不要去细嚼生活的烦恼。

    在困境中修得一个好情绪,比任何仙丹灵药都管用。

    苏轼晚年被贬儋州,瘴气重重,食无肉,居无室。

    他便自己动手建房屋,取名“槟榔庵”。

    无聊的时候,他在槟榔树下和村民聊天、说鬼故事,不亦乐乎。

    就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他都能把情绪安顿好,忽略掉路上硌脚的沙粒,只管欣赏沿途景色。

    多少人因工作不顺心皱了眉,因生活辛酸愁上心头,满目都是惨淡和委屈。

    一个人心中装满了痛苦,生活便会失去很多滋味。

    常言道:“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外界的环境再糟糕,也不会影响他的心情。

    做人做事,先把格局修大,装得下情绪,才守得住人生。

    03  比控制情绪更重要的,是修炼格局

    纵观苏轼这一生,颠沛流离,被贬多达17次。

    但出现我们脑海中的苏轼,永远是一副豁达的模样。

    经历多了就会明白:真正支撑一个人变强大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控制,而是历经千帆之后,不断养大的格局。

    苏轼被贬乡下时,因为抄书没有好墨,所以常常要自己动手制墨。

    有一次,他和儿子苏过上山采了很多松枝回家烧墨。

    结果一不留神,苏过把整个柴房给烧着了,父子二人急忙救火。

    惊魂未定的苏过,看着满目疮痍的场景,本以为父亲会大声斥责。

    谁知苏轼转身说了一句:“烧得好,这下烟灰多得用不完了。”

    简单的一句话,不仅没有让苏过难堪,反而平添了几分苦中作乐的通透。

    古话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人生的喜怒悲欢,酸甜苦辣,环境好坏,一切取决于心境。

    当情绪上头、不知所措时,与其费尽心力苦苦忍耐,不如先把心境提升,格局喂大。

    苏轼在海南住了一段时间后,有人见他过得太舒服,就派人来找他麻烦,把他从官舍里赶了出去。

    苏轼没了房子住,不得已,只能跑到树林里睡觉。

    事后才知道,要赶走他的人,正是昔日的挚友章惇。

    身边的朋友都气不打一处来,替他打抱不平。

    苏轼却丝毫不在意:“还好章丞相把我贬到海南来了,要是别的地方,住在树林里怕不是要冷死。”

    后来徽宗即位,两人境遇轮转,章惇被贬雷州,苏轼得令北上。

    章惇生怕苏轼记仇报复,匆忙写信给苏轼:“恳求坡老为相之后放过我父子俩。”

    谁知苏轼看到信后莞尔一笑,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善意叮嘱章惇照顾好自己。

    人生境界之广阔,大概莫过如此。

    一个人的格局达到一定高度,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能被无声化解。

    因为他人的过失,不过都是拓宽自己心胸的利刃;

    别人的刁难,不过都是锻造自己格局的武器。

    把格局放大到一定的层次,所有让你愤愤不平的事,最后都会变得云淡风轻。

    人生就像一座大山,人+山=仙,人+谷=俗。

    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结局。

    高度不够时,身处谷底,总觉得生活处处不顺,遇到点小事心里就堵得慌;境界越高时,站在山巅之上,怎么看周围都是好风景。

    人只有打开格局,放眼高处,才能不被眼前的苟且困住,越走越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