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战略地缘防守,分三条纵深线。一条是边境和沿海为一线,二条是沿边境省市内延的地区为二线,三线是指云、贵、川、陕、甘、宁、青、豫、鄂、湘等11省区。这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伟大战略布局是前所未有的,是为了应付当时美苏南北夹击的现实可能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据资料介绍: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也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3月16日,我们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高家坪《火红年华》拍摄基地参观。
在这儿,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峥嵘岁月,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老一辈建设者。
三线建设要抓紧
胸怀朝阳干革命
三线建设炼红心
……
(这样的口号很多)
建不建攀枝花是战略问题……无数年轻人在这儿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
当年的条件那么艰苦,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这里拼命工作,才有了现在美丽的攀枝花。
我们的盛碧也手捧红宝书,参观、体验,举着手机拍摄记录,留下了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