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之旅(七):
中国苴却砚博物馆。该馆坐落于攀枝花市仁和区路歇桥,以砚台外观为原型,采用悬浮式设计,有多功能厅、历史文化厅、精品陈列厅、名家展示厅、本地大师厅、临展厅等六大展厅。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兴建的砚文化专题展馆。
苴却砚——奇绝惊艳,不愧为“中国彩砚”
苴却,一般会念作juque(居、确),实际上应念zuoque(左、确)。苴却,是古地名,也是石头名,更是砚名。
苴(zuo),汉语中不常用。苴却,古地名,原云南省大姚县设有苴却卫,后来苴却从大姚县划出来,称永仁县。20世纪60年代,苴却一带划归四川省,现归攀枝花市管辖,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境内。据说云南永仁县境内至今仍有一些地名含有“苴”字。苴却石,从苴却悬崖峭壁中开采出来的名贵石料,它石质细腻,硬度适中,色泽、花纹独特,有青花、蕉叶白、紫砂、鸡血等,其“石眼”更为特别(端砚也有“石眼”),有圆形、佛圆形,红似金瞳,形如猫眼。(资料介绍)
能看这个博物馆多亏了盛碧的侄儿周总的介绍。周总为我们开车3天了,他是一位阅历丰富、知识面很广的人。


“命运”多舛的苴却砚
攀枝花市的苴却砚博物馆,藏品丰富,异彩纷呈现,似砚非砚,亦砚亦奢,奇绝惊艳。
苴却砚集四大名砚优点于一身,但它“命运”多舛,一波三折,真可套用白居易和王安石的诗来形容它:“天生丽质难自弃”,“藏在深闺人未识”;“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