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院士养生秘诀

标签:
蒋开键晨读收获顺其自然秦伯益院士养生秘诀健康杂谈 |
分类: 老年生活 |
秦伯益院士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令人羡慕。他说:老年生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积累在最后阶段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人要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可大可小。
更难能可贵的是——秦老用“清楚 通畅 不高 不大”八字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即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
他一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关键就是“顺其自然”四个字。该吃饭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发表意见,相信科学而不相信伪科学。
老年生活质量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分外之物
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
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是老年人,在人生最后的光景里,更应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
有些老年人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一走,茶就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我看也大可不必。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
适应变化,懂得生活,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自古是病找人、没有人找病的道理,烦恼也是一样,所以聪明的老人从不会自寻烦恼。
人到老年,脑力和体力已经走下坡路。世界是年轻人的,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要学会知难而退,很多事情操太多心也无力改变,莫要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与健康。遇到烦心的事与人,谨记一个“容”字走天下。为人宽容,才能收获一片内心的净土。
养老方式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
一个高质量的养老生活,离不开这“四老”。
1、老健:平时注重三养:吃得营养、注重保养、要有修养。
2、老居: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不如独自享受单身之乐。
3、老本:自立自强,老本要保得好,不进棺材前不分家产。
4、老友:有好朋友、好饭友,要广结善缘,多认识各类朋友。
如果喜欢就值得去做,别忘了,这辈子就只这一次。
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为自己作好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
大致是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
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因时调整。
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
为此,72岁的时候,业务上交了班,进入最后一次人生角色转换。
通过30多年藏书,已存有5000多册文史书籍。坐拥书城,纵目古今,乐在其中。
坚持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游览名胜古迹。中国有世界遗产41个,国家遗产30个,世界地质公园24个,历史文化名城110个,国家重点风景区187个,我都游遍了。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参观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那里的大多数病人都只剩一个月左右的生命,但他们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看电视……还有志愿者过来跟他们聊天。在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
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
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一辈子很短,快乐就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学会宽容,不去计较。忘记名利,忘记恩怨,忘记烦恼。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快乐来找。
保持年轻心态,前半辈子努力换来后半辈子幸福生活,好好享受别浪费大好时光,让自己乐享老年。
讲得实在太好了,值得每一个退休人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