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老人的长寿诀
文/黄小平
英国思想家柏林活到97岁才去世。有人总结他长寿的秘诀,是因为有一颗快乐的心。一次记者问柏林,生活中为何他总能保持快乐?柏林说,他的快乐来自他的浅薄。记者不解,问,为什么“浅薄”就有快乐?柏林解释说,谁见过大海的涟漪吗?没有,大海只有汹涌起伏的波涛,只有在那浅浅的池塘、平静的湖面才有那美丽的涟漪,才有水的快乐和微笑。在柏林看来,内心的城府和深刻,只会吞噬快乐、淹没快乐。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享年111岁,他长寿的秘诀在哪呢?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想不通的时候,拐个弯就通了呀。”周有光正是靠着这个长寿诀,一路走过了百年人生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上世纪50年代,周有光调到了北京工作,住在一幢破旧的宿舍里,每当他看到破旧的住房想不通时,就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从“破旧”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乐观而风趣地描写了这种生活环境:“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他从阴暗的房间中“拐个弯”,看到的是明亮的窗子;他从不平的书桌中“拐个弯”,看到的是自己伏案的勤奋;他从叽呀响动的地板中“拐个弯”,体味到的是朋友相聚的欢乐。文革其间,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在许多人看来,那是一段恶梦,那是一种非人的惩罚。而周有光却不这样看,他让自己“拐个弯”,从苦难中看到的是别有一番洞天,他说:“假如不是‘文革’,宁夏这个地方我可能不会来,而且体力劳动把我的失眠治好了。所以,看似不好的事也有好的一面。”2002年,周有光的老伴去世。曾一段时间,周有光悲痛欲绝。然而,有一天当他在书上偶然读到一位哲学家的语句: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必要条件。他的心开始豁然开朗,他从个体的悲伤中“拐个弯”,看到的是“群体的进化”,心由此变得豁达、高远起来。不通时,就拐个弯,不只是一条长寿的秘诀,也是人生突破障碍、抵达目标的成功之道。
我认识一位百岁老人,我问他长寿的秘诀,老人说他每天都要服两片药片。我问老人服的是什么灵丹妙药?老人说,早上起床,他服的是“感恩”的药片,晚上睡觉前,他服的是“满足”的药片。每天早晨,当我们睁开眼睛,感受到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呼吸到第一缕新鲜的空气,听到第一声清脆的鸟鸣,以及当我们站在窗前,欣赏到窗外那一片片新叶,那一朵朵鲜花,那一茎茎绿草……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生活给予我们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应该懂得满足,于是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带着满足进入温馨的梦乡。“感恩”和“满足”,皆由心生,这种免费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药片,我们何不每天服上两片呢?
我还认识一位百岁老人,她说她长寿的秘诀在于一个“慢”字:路,她喜欢慢慢地走;事,她喜欢慢慢地做;歌,她喜欢慢慢地哼;话,她喜欢慢慢地讲;景,她喜欢慢慢地赏……老人见我对她的话还是有点不解时,又继续对我说:“你看见那太阳了吗,它总是在傍晚时慢慢地下落,在黎明时又慢慢地升起,正因为它‘走’得慢,所以才能光照千秋,活得比谁都长。来得快的东西,去得也快,而且同时伴随着灾难,狂风、暴雨、雷霆、地震、海啸,无不如此。”老人哪是在给我讲述长寿的秘诀,分明是在给我传授人生的哲学。当我回到灯红酒绿的城市,看到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群,我不由想起了那位老者的话,于是我放慢了脚步,心中的那分浮躁也随之“清凉”了许多。
长寿到底有没有秘诀?从以上这些长寿老人的话语里、故事里,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长寿的道道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