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作文教学点滴(十三)

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
张化万老师说“我很赞同这样一种思想: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它追求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追求一种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来源和本质。它启迪儿童智慧,释放活力,发展自由创造的努力。它照看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
让儿童在玩中快乐作文,怎么具体去做呢?
第一,坚持先做后写。“情动而辞发”,要想让孩子们写好作文,就要先激发感情。合理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觉得有一肚子的感受要倾诉,处于一个“憋不住”的状态,此时拿起笔来,自然是一吐为快。
第二,坚持作文游戏化。儿童世界的本质就是游戏:儿童通过游戏认识生活,通过游戏学习交往,通过游戏模仿成人世界,通过游戏满足情感需要……可以说,没有了游戏就没有了童年。
游戏的元素还可以渗透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就以老师们都感到苦恼的作文批改来说,可以在课堂上变成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个“游戏”:把每个组的作文本交换一下,来一个“捉虫”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给对方找的错别字、病句多,最后进行评选。孩子们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以后每次作文,为了不让对方发现错误,写作文时都格外的认真仔细。
第三,坚持即时性。刚做出的饭菜比剩饭剩菜自然要香得多,坚持让孩子们“现做现写”,这一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不喜欢回忆,他们生活在当下,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容易激发表达的欲望。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开发富有童趣,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多开展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或活动。我们学校每周二、四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活动课,石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针对性地在班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我的‘自信罐’”、“西瓜大餐”;少先队活动中,孩子们一起玩“双簧表演”、“数字游戏”;假日中,与孩子们一起游“富乐山”……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也就是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活他们习作的热情。
快乐自助餐 笑声连连 友谊大会餐 快乐吃瓜
甜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待学习并非像成人那样有明晰和高远的目标,好玩、有趣的事他们乐意为之,艰深、枯燥的东西他们会本能的排斥。要想孩子们喜欢作文,老师应该把作文课教得“好玩”一些:少一些繁琐分析,多一些情感体验;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童趣;少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趣味活动……
当然,并非课堂上笑声连连就一定是“好玩”,真正的“好玩”应该是直抵心灵的:那是对作文由衷的喜爱,是写出优美文章后的一种快感。进而是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痴迷和激赏,是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流连忘返的一种沉醉状态。
真正的“好玩”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追求。

思梅:坚持让人敬 拼搏志在超 游戏乐有加 械灵常添油
实验小学众幼杨
老师精培皆为俊
身慼师恩人安逸
关注社会心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