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翰-拉贝》:向世界明证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2009-02-15 10:13:56)
标签:

《约翰-拉贝》

张静初

南京大屠杀

电影

杂谈

转至--  新浪娱乐

《约翰-拉贝》:向世界明证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约翰-拉贝》:向世界明证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约翰-拉贝》剧照

  有很多事实,必须由第三方说出来才更有信服力,甚至是南京大屠杀这种切实发生过的血案。《约翰-拉贝》是德中制作,班底更为国际化,因此也让这个电影更加可观与真实。做为一个中国人,很难很客观地来看待这个片子。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的过去,观看有关我们的痛苦历史,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过去,也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的现今。

                        《约翰-拉贝》:向世界明证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约翰-拉贝》极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与历史,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描述,中国人的软弱与盲从,以及进驻中国日军的残忍都有准确描述。就像同名原著《拉贝日记》里描述的那样,在电影中拉贝先生"也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秉承纯净的人道主义净化无数灵魂"。

              《约翰-拉贝》:向世界明证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电影中有好些饶有兴味的地方。比如,在纳粹和希特勒的名义下保护中国民众。当一面巨大鲜红的纳粹党旗帜在拉贝的大院内展开时,所有人躲进去避难,日本的飞机却因此渐行渐远时,我哭了,为我们不能自救的过去痛哭流涕,我们只能在外来集权的保护下,对抗另外一种集权。

  说实话,在这样的影片中,中国演员的戏份都不多。但我们却更加关心那几张中国面孔,张静初一开始有点呆板,在任何重要非重要的场合只会摆弄几下照相机。但随着她干练清新的短发形象的出现,她整个人也在电影里突出出来。《再见列宁》的男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到了《约翰-拉贝》显得发福,在这部电影中和张静初有暧昧的情缘,二人的感情不那么清晰与明确,是脱离主线而存在的温馨一笔。唐一菲在日军轰炸南京的前夕以一首《夜上海》展露性感歌喉与曼妙曲线,将南京也拉入了小资的阵营,将即将到来的灾难衬托得更加血淋淋。袁文康毫无对白,只有一个特写,面目虽然比《集结号》清晰,但却不如《集结号》让人印象深刻。

  伟大的拉贝先生被封做"中国的辛德勒",但是《约翰-拉贝》却不如《辛德勒名单》来得震撼与流畅。但我们对它的期待,也许仅仅在于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该片能够成功引进,确信票房一定不俗,因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消费动力的,最近的有一部有《叶问》也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