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诺邓》----拍摄电影福源散记

标签:
诺邓古村电影福源杂谈 |
起先,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但有一种东西却在冥冥中感染着我。我可不可以在这里住下来,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对于一个旅人或浪子来说,走到这里会不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想停下来,休息一阵子,哪怕睡上一晚,听听虫鸣风声,还有那种不知名的清脆悦耳、可以偶尔响在梦里的声音?
据史料记载,从汉武帝开滇,这里就因盛产优质井盐而专门设了个“比苏县”(“比”为白语“盐”之转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非常珍贵的盐注定了今日我面前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在茶马古道上曾经是万商云集的通都大邑,其繁华达1000年之久。
诺邓的三四百户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阳坡上。这里的建筑让我想起拍摄《花腰新娘》的哨冲。 推开大门是个天井,与北方不同的是天井和客厅相连。这与云南的气候有极大的关系,一年无四季,有雨便是冬。左右是厢房,多为阁楼。看起来飞檐走壁,玲珑俏丽。
走在崎岖的石板路上不时能听见了那种叮叮当当的美妙声音,原来,是马儿身上系着的铜铃发出的。勤劳的白族汉子跟着马儿向山下走去,逐渐隐在逼仄的巷子里,只留下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响彻山谷。
诺邓村至今家家户户都养着马,从这些马匹身上,依稀可见从前马帮的影子。昔年马帮云集诺邓,如今村子北山至西边近雀城一带,被称为“古宗坪”(当时村人称藏族同胞为“古宗”)的地方是藏族的马帮驻足牧马处。村子东北山麓有个场地名叫“回民坪”,是当年回族商队马帮、牛帮常驻之地。去时驮盐,回时驮米,百货顺搭而回,还有诺邓的火腿、猪肝糁等土特产也被顺带而去。“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铓铃时鸣驿道里。”曾经是每个诺邓人都能骄傲吟出的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