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角亭

标签:
杂谈 |
http://s16/middle/4c3530b7h867b03bbe8bf&690&690
http://s12/middle/4c3530b7h8758e9f6f1fb&690&690
http://s11/middle/4c3530b7h8758e9ff13da&690&690
http://s4/middle/4c3530b7h8758ea9ecb03&690&690
东三省的沦陷让南翔的爱国志士悲愤不已,他们决心造一个亭子,用来纪念东三省的沦陷,并表达中国人一定要收复东三省的决心。经过商议,他们准备将这座亭子造在古猗园的竹枝山上。因为竹枝山地势较高,亭子造在这里,全镇的百姓经过时都能看到。爱国志士的想法得到了南翔百姓的热烈支持。因为修建亭子需要木材,老百姓们就自发把自家上好的木材拿出来,并为爱国志士运送材料,积极出人出力,这座亭子很快就造好了。
造好的亭子威风凛凛地站在竹枝山头,老百姓们都说这个亭子造得别有一番心意。原来,为了纪念东北的沦陷,爱国志士在塑造亭子的时候,特意少造了亭子的东北角。亭子其他的三个角也很有特色,不像别的亭子一样造成飞檐翘角,而是把每个角都造成了一只拳头。这拳头个个栩栩如生,就像百姓们愤怒时握紧的拳头。南翔的群众看到亭子上的拳头后纷纷啧啧称奇,说这个拳头真是表达了百姓们的心声:将东北失地收复后再把缺角补上,并用我们的拳头把小日本打出中国。这个亭子就取名“补阙亭”,因为亭子缺了东北的一角,所以又叫缺角亭。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本鬼子来到了南翔。当时的南翔街头,随处能看到日本鬼子扛着枪横行霸道的丑陋身影。他们无恶不作,处处欺压百姓,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们“邪狗”。而这些“邪狗”的头,就是石郎小队长。这个石郎小队长长得身高不足四尺、猪肚子狗身、罗圈腿、龅门牙、满脸黑麻子,真是丑陋无比,南翔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猪猡队长”。
这“猪猡队长”每天带着他的“邪狗”鬼子兵们四处游荡,杀人放火、偷鸡摸狗,什么坏事都做尽了。老百姓们个个恨得牙根痒痒,就把吃的喝的都藏起来,人也躲起来,让鬼子每次来扫荡都扑个空。鬼子横行了一段时间,把镇上能吃的都吃光了,店铺里能抢的也抢光了,连鸡、狗都不放过,也被他们抢吃一空。后来,鬼子们能搜刮到的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柴火也越来越紧张。有些老百姓们把柴都偷偷藏起来,他们想,与其让“邪狗”们拆自己家的房子,不如干脆自己把自己家的木头统统烧掉。这样一来,鬼子们的木柴就更少了,这让鬼子们急得团团转,就开始四处拆房子、砍树劈柴烧。不久,镇上的房子就被鬼子拆得不像样子了,古猗园里上百年的大树也遭了秧,被锯倒后砍成了柴火,连不系舟、白鹤亭等亭台楼阁也无一幸免,都被鬼子拆了烧了。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没有办法。
说来也奇怪,每当鬼子想爬上竹枝山拆补阙亭,这亭子周围就会响起呼呼的风声,并夹杂着呐喊声,鬼子还没爬上竹枝山就吓得屁滚尿流,只好作罢。最后,鬼子们把能拆的都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补阙亭了。起初鬼子不敢去拆补阙亭,后来“猪猡队长”听说补阙亭表达了百姓们要将东北失地收复后再把缺角补上的含义后大怒,嗷嗷叫着要拆除补阙亭。
鬼子们贼头鼠脑来到竹枝山下,“猪猡队长”早就听说了补阙亭会发出呐喊声的怪事,心里自然也很害怕。来到补阙亭后,他挥着刺刀装模作样地喊了几声给自己壮胆,见补阙亭没有什么响动,便一挥手,指挥手下的“邪狗”们往竹枝山上冲。还没等鬼子动身,霎时间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从补阙亭的上空闪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呼呼的风夹杂着“杀啊,杀啊”的呐喊声朝鬼子们扑过来。不少鬼子的胆都吓破了,乱滚乱爬想退回来,“猪猡队长”挥舞着刺刀喊:“前进,前进,后退的死啦死啦的。”鬼子们只好拼死往竹枝山上爬。
从此以后,鬼子们再也不敢来拆补阙亭了。补阙亭就一直完好地矗立在古猗园的竹枝山上。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补阙亭参观,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补阙亭拳头痛打鬼子的传说也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