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学论文 |
实验目的:
1.
2.
3.
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带暗条的谱带。若以波长或者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为纵坐标,将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鉴于各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红外光谱,因此利用红外光谱可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
仪器和试剂:
1.岛津IR
Prestige—21型红外光谱仪
3.油压机
5.玛瑙研钵
7.邻苯二甲酸氢钾
实验步骤
1.
①将1.5mg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在玛瑙钵中研细,加入200mg左右干燥的KBr粉末,研细后,加入压模内,在压片机上边抽气边加压,制成一定直径和厚度的透明片。KBr在中红外区无特征吸收,故将KBr放在仪器的光路中,即可测得试样中的红外吸收光谱。
②再另取200mgKBr单独制成一个样品片,用于测定背景。
2.
1)打开IR Prestige—21型红外光谱仪电源的开关和计算机的电源,运行IR Solution 程序
2)选择仪器及初始化后, 进行参数设定。
3)光谱测定
以上步骤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光谱测定,先放入KBr样品片,进行背景扫描,插入样品片,进行样品扫描,最后打印样品红外光谱图。
3.图谱分析
分子式:C8H5O4K,不饱和度Ω=1+8-(5+1)/2=6,由图谱可知,3057.17(苯环的C-H伸缩振动),1600.92,1585.49,1568.13,1485.19(苯环上C-C伸缩振动),这些峰都说明存在苯环。1288.45,1265.30;1151.50,1095.57,1080.14这两组峰为C-O伸缩振动;而763.81(770-730间出现单峰),表明是邻二取代苯环,而719.45,678.94,650.01,582.50,551.64为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1095.57,1080.14为苯环C-H面内弯曲振动,由峰1678.07表明分子存在羰基,此羰基出现在低波数,说明了它与苯环共轭,再由2924.09,2858.51,2781.35,2628.98,2490.10的宽峰组表明存在C-0伸缩振动,再结合邻二取代,氧原子个数,以及不饱合度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氢钾。
结果讨论:
1.
1)试样制备(固体:KBr压片法)
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基团频率鉴定物质含有哪些基团,谱图解析一般来说可按照“先特征,后指纹;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的程序解析。
2.在制备试样时,用KBr压片法:因为KBr在中红外区无特征吸收。KBr样品纯度应>98%,防止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判断;且KBr需充分干燥,因为水在中红外有吸收,会对谱图有干扰,故制片用的研钵、模具等均要用酒精擦拭、烘干。本实验还采用压片机进一步抽去水分。
3.区别饱和碳氢与不饱和碳氢的主要标志是:不饱和碳氢的C-H伸缩振动的波数高于饱和碳氢伸缩振动的波数。有机酸和苯环的光谱特征分别为:有机酸在1850-1600存在羰基的伸缩振动,在1300-1000存在C—O振动,在3000cm-1附近有—OH振动宽峰组峰;苯环在3030 cm-1存在C—H伸缩振动,出现1600,1580,1500,1450的芳环中C=C伸缩振动峰。
4.红外吸收辐射的条件: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5.本实验为了消除背景干扰,以KBr为背景样品,这样大致减少空气对样品测试的干扰。但应使样品、背景所选的波数范围一致。
6.样品制备技术
(1)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有时为了得到完整的光谱图,需要用几种不同浓度或厚度的试样进行测绘。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
(3)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多组分试样在测定前应尽量预先进行组分分离(如采用色谱法柱分离、蒸馏、重结晶、萃取法等),否则各组分光谱相互重叠,以致对谱图无法进行正确的解释。
7.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特征性高。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所以把红外光谱分析形象的称为物质分子的“指纹”分析。
(2)应用范围广。从气体、液体到固体,从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从高分子到低分子都可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
(3)用样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
8.在红外光谱区均产生一个吸收峰,但是实际上峰数往往少于基本振动数目。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