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海夫人《爱是最好的良方》有感

(2020-05-27 11:57:36)
分类:

已经把海夫人的《爱是最好的良方》《看见才是爱》看完了。现在写点总结。

从整体而言,海夫人一直在说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

1.      要充分给予孩子爱。怎样给予: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要理解、包容、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问题时,如:发脾气,对某件事很生气;不愿意做家长要求的事;大喊大叫,摔门,摔东西,甚至打人。当有情绪出现时,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分表示理解。2.要和孩子做朋友。只有和孩子建立充分平等的关系,他才会对你充满信任,在这样坚实的信任基础之上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随之,才会有心的交流。

2.      多专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成长。试想想,在成人的世界里,又何曾不渴望有一个真正懂得自己,彼此有灵魂交流的人相伴。所以,对于孩子,也需要以平等互爱的方式去和他交流。

3.      当孩子有心理情绪时,要及时地疏导。以积极的方式,正能量,向上,向善地引导。如果孩子有错需要改正,那也要以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引导。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居高临下。

4.      积极自我成长。抽动问题不光是孩子的问题,更主要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有抽动,更多的原因来自孩子心理和情绪。这些情绪是家长带来的。比如:父母之间的争吵,父母对孩子的施压,父母对孩子的争吵。。。。。。造成家庭氛围不和谐,紧张,压抑,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于是堵塞在心表现出抽动。

核心词:接纳,疏导,彼此成长

对于我自己的反思:

玥玥是在2019年的2月初在重庆患上抽动。回重庆之前,已经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是不发烧,于是也没有太关注。在医院拿头孢治疗。可是吃了半个月却没有效果,仍然有点咳嗽。回重庆那几天,和妹妹也有些争吵,我的情绪也有点不稳定,有些焦虑,有些焦躁,有些莫名其妙的情绪在对我纠缠,从而导致玥玥心理也没有安全感。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好,随后转入急性荨麻疹。最开始从腿上开始发痒,逐渐向上移。半夜,我起床看见玥玥的嘴唇肿得像香肠似的,心里又是一阵恐慌。我的慌乱也给玥玥带去了恐惧。荨麻疹治疗好第一天,我就听见她的喉部发出不自然的哼哼声。我很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要哼哼。玥玥有点茫然地看着我。她或许也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会发出声音来。随后两天她为了掩饰自己的声音,就一边看电视一边轻声哼唱。她说她自己在唱歌。这个时候我不知道玥玥已经患上抽动。

由于轻微的哼哼声并没有影响学习生活,于是回到武汉后我们仍然像以往那样生活。玥玥该上课上课,该写作业写作业。她有情绪的时候我严厉说教。比如:罚站、拿着棍棒威胁,或者说你走吧、罚跪,打手板。。。。。爸爸也不能约束自己的情绪。每当听见玥玥闹脾气,他会比玥闹得还厉害: 比如:摔东西、踢桌椅,踢门,大嗓门对着玥吼。。。。。每次看见她对玥发脾气,我的心里也很生气。我觉得父亲应该是温和的,胸怀是宽广的,对孩子不斤斤计较的,父爱是柔和又刚强的。可我在玥爸那里,看不见宽阔博大的爱,只有斤斤计较和争吵。我不懂为何一个父亲会和孩子认真计较。只要我一开口,(因为我的脾气也是暴戾)我们一定会大吵一架。有时玥爸不会正面与我争吵,他沉默,而我却会大发雷霆,甚至也会摔东西。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隐形的创伤。这个创伤在心理上,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关爱,将会造成一辈子的伤害。就像成年后的我,一直在努力修复童年时父母以及家庭带来的创伤。在海夫人的文章里,我看见了一句话:父亲对孩子的怒吼是因为对妈妈的不满。细细品味,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能做到柔和,不暴戾,能对孩子多些理解和包容,对玥爸也多些包容,这样是不是将会转变整个家庭的氛围,使玥能够健康的成长?

在看完书后,我的感受除了要完全接纳孩子,要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外,还有个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成长自己。

在还没完全了解抽动障碍这个病之前,我的内心不仅浮躁而且冷漠。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虽然每天要面对很多的人:学生还有同事,可是我始终不能活跃于生活和工作之中。她们尊称我为老师,可是我的内心里却温暖不起来。因为我觉得为人师,必须授业解惑,以身作则,我的高度似乎还不能承受;另外从侧面反映出的我性格里不自信的表现。有些学员她们是那么善良,她们把爱和美好的情绪给了我,可是,面对她们我仍然只能敬而远之。害怕走得太近,害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害怕得到后又失去。所以,对于人与事,我总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靠得太近会让我感到紧张、局促,甚至不知所措。我知道我的内心是有疾病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渐渐地失去了自我。我没有自己。虽然我在工作着,生活着,可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自己喜欢的事不能做,每天只能做些日常。就像一台机器在机械地转动。所以,我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内心,于是我变得心浮气躁,心慌气短,没有安全感。。。。。

自从在海夫人那了解了抽动障碍后,我终于醒悟,原来不是孩子病了,而是我以及我的家庭病了。因为我失去了自我,所以,我把我的家庭也弄得乱七八糟。从而,我知道我应该勇敢去面对自己,接纳现今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再一步一步内修,完成自我的提升,成长自我。从2020年3月份开始焦虑到现在的内心平静,我知道这仅仅是长征的第一步。焦虑之初,每晚在网上搜索抽动资料,看谁找了哪个医生,哪个医生能把这个病治好;看谁用了什么药治好了她的孩子;看见谁用什么药有效果,于是我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赶紧买来试试。可是,所有的药都不能治好这个病。我们吃过西药,后来知道西药副作用大,玥玥也是因为吃西药而变得肥胖。因为疫情不能外出,西药也没有了。很感谢因为特殊时期逼迫我停了西药,要不然我还在盲区里匍匐前行,可能孩子还在被我的无知深深伤害着。3月份改成了吃中药。可是我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找对医生还是中药对这个根本没什么效果,玥玥的抽动仍然在继续。后来另外找了一个医生开了蜈蚣等有毒的虫子,玥爸不放心给孩子吃,于是,我也放弃了吃中药。紧接着,我想着是不是可以进群去了解一下相关信息。于是又在网络里找相关的群。再后来群里有宝妈推荐海夫人的书。于是就买了书看。 为什么选择海夫人呢,因为海夫人对抽动的分析最能让人接纳,理解。其他人的分享太过于专业,我看不懂,而且偏向忌食,抗生素治疗。有些群里会主导补充营养剂。这个还能接受。我没有研究这样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取其精华。比如:不能喝牛奶,刚好,玥玥不能喝牛奶,那就忌口吧,至于面食,鸡蛋忌口,这个可能做不到。因为玥玥喜欢吃面食。至于零食,我们也忌口了冷食,添加剂太多的零食。巧克力,可乐,甚至鸡肉都不怎么吃。但是其他的肉类也在吃。但是尽量在中午吃肉,晚上不吃肉食。尽量多运动。现今也在补充维生素。玥玥这几天在说左胸有点疼,似乎是发育。但是总觉得刚8岁的孩子发育是不是太早。我又怀疑,是不是吃了大概三周的六味地黄丸的原因呢。当然也已经停吃了快一个月了。 海夫人还告诉我,对孩子的事不能包办。比如孩子的温饱问题,这个是作为人的自然本能反应。饿了就需要吃饭,渴了就需要喝水,想上厕所了自然要去厕所。。。。。所以没有必要追着孩子吃饭、喝水。孩子需要完成自我成长。独立,坚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需要拥有独自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获取自信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三月底四月初,我决定对玥玥放手。那个时候,我们生活在芦溪镇。农村生活完全放飞了玥的自我。从一个胆小的孩子转变成独立又有胆量的人。从此她能独自下楼去玩,并且再三叮嘱我不要妈妈下楼。和小伙伴玩耍时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成以团体为主。即使自己的个人得失时而得不到满足。有时她会不开心,因为小伙伴似乎并没有把他放在中心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能像其他孩子们一样,疯狂地玩,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有时不开心,也能很快再次融入集体。从那以后,她的自信心也成长了起来。她可以独自去较远的小卖部买东西;愿意花自己的零花钱给小伙伴买零食吃,即使自己不能吃。当然偶尔也会偷嘴的时候。我尽量克制自己的焦虑,对她温和,并且在平等的关系里和她相待。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尽力培养她独立的能力。自己洗澡,自己洗小裤头。自己洗头,自己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比如炒饭。起床后自己叠被子,虽然叠得并不工整。所有自己能完成的事尽量忍住不插手,让她自己完成。就像今天学骑自行车。最开始总要我扶着车把手才敢骑,我鼓励她自己学车。只有自己感受到怎么控制平衡才能学会。当然我也不会骑自行车。但是我鼓励她自己尝试,即使摔破了裤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仍然要坚持内修。要不断自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成长了自己,才有能力帮助孩子成长,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继续鼓励玥玥成长自己。成长成独立,有自我的自己。 20200526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