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读晚读高中语文材料

(2024-11-04 11:22:28)
标签:

语文

语文教学

杂谈

晨读晚读材料

【成语积累】

1.灾荒不仅对这些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人毫无影响,反而使他们趁火打劫,发了横财。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2.改变旧习费时费力,不太容易。但你可以做好规划,保持积极心态,避免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3.观赏冰雪景观,领略冰雪文化,能够愉悦身心,人们在赏冰玩雪中能臻于“宠辱不惊、淡雅平和”的高远境界。

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对得失不在乎。

【文言积累】

(一)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

字义例释


a.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郑人买履》)

b.限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c.度量,有气度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本纪》)

d.法度,制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e.情况

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

f.计划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g.谱写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h.越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i.次、回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duó

a.估计,揣测

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

b.测量,比较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识记方法 “度”的本义是“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由“计算”引申为“推测”,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引申出“法度,制度”。

成语助记 审时度(估量)势 风度(气度)翩翩  挥霍无度(限度) 度(测量)长絜大  度(度过)日如年 金针度(传授)人  置之度(思考)外

(二)非

“非”是象形字,金文像两翅相背。表示违背、相反。

字义例释

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动词

a.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b.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副词

a.不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b.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识记方法 “非”的本义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成语助记 大是大非(错误) 非(不是)亲非故 人非(不是)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错误) 物是人非(不是)  是古非(否定)今  无可厚非(非难,指责)

【诗歌鉴赏】

送别

高适〔唐代〕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白话译文:

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也不知诗人是送别何人。孙钦善《高适集校注》:“或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客游长安之时。”高适于天宝十一载秋离开封丘,抵达长安,交朋结友,唱酬甚密,并于此年秋冬写了很多送别友人的诗歌,此诗或为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分别后的思念朋友之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前三句写梦前的秋夜景象:白露、西风、流萤、落木,构成一幅凄清的图景;第四句写梦中,只交代梦见已经西归之故人,却没有详写梦中景象;后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梦后之景,因闻晓钟、马嘶而惊醒,可见梦之短,醒后唯见天边归云纵横,心绪寥落。满心离怀是全诗主脑,归客入梦,嘶马惊人,皆源于此。

此诗构思和声律都不同一般,别有情致。一般的送别诗总爱写临歧分手的场面,因为这个场面最能体现主客间的情谊,可是此诗偏偏撇开这个场面不写,而写送客的主人一夜离心郁陶,等待着第二天送朋友上路,可归客不忍心与朋友当面话别,而在黎明时分悄悄地策马离去,使主人欲送不成而留下离思。此诗的特色,首先就在于送别从别后写起,切入角度很独特;其次在于只有一句记梦却用大半篇幅写梦前和梦后的秋夜清冷景象,以之烘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其三,情与景之间形成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关系—西风落木正像离人忧思,归云如归客,纵横如心绪,而友情的热烈与秋夜的清冷又形成反差;最后,真幻杂糅的别致构思,在夜半白露萤飞中入梦,仿佛若真;因闻曙钟、听嘶马而惊醒,恍惚中以为归客又将上路,于是急急出户相送,在虚实交错中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另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用了三个韵,较为少见,似乎是作者为了配合场面的转换和感情的跌宕而有意为之。

【美文品读】

凡事不当随缘,功成只凭奋斗

俗语常言:“相见就是一种缘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则是“缘分到了”“缘分尽了”。就连事物的成功与失败在人们心中也能归结于有没有水到渠成的缘分。缘分这一种不确定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支配着人们的想法与思维,以至于有人说:“凡事当随缘”,但我却对此持反对意见:成功只凭奋斗,凡事不当随缘。

名人的成功看似是缘分的偶然,实则是奋斗与抉择后的必然。

有人说地坛之于史铁生是一种缘分,但却没有看见是他内心的坚强才撑到遇见地坛的这天;有人说青蒿素之于屠呦呦是一种缘分,但却忽视了这是她千千万万次受挫后又爬起而致的必然;有人说藤野先生之于鲁迅是一种缘分,却忽视了他一心为民,弃医从文的决心。先辈如是,吾辈亦然,事物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这一刻的缘分是否到了,而在于事前是否有充足的准备,事中是否有倾力地奋斗。如果说缘分是天空中偶然划过的流星,那么努力与奋斗便是夜空下久久伫立的相机,没有努力与奋斗,便捕捉不到缘分转瞬即逝的光彩。

凡事随缘,难免消极被动,奋力拼搏,主动权才能在自己手中。

正如奥运冠军樊振东所言:“每一分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拼来的。”在球场上,只有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一击制敌。而在生活、学习中,难道不也是这样吗?然而我们却看见,一些青年正变得被动、消极,他们自居“佛系”“随缘”,不肯倾尽全力去完成一件事,而是等待所谓的缘分。这岂不成了守株待兔之人?吾未见其明也!消极等待,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奋力拼搏,紧紧抓住事物的主动权,才大有可为。

只要努力奋斗,缘分自然来到。

曾经有人采访袁隆平:雄性不育株的发现,是否是一种偶然?他严肃地回答:“我们当时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野败的发现只是时间问题,但结果是必然的。”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当对一件事的努力与奋斗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所谓缘分自会来到。倘若事前不努力、准备,就算有一天缘分真的到来,你又能发现它吗?

吾辈青年,身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正是国家需要我们,时代呼唤我们的时候,如果只是无所作为,干等“缘分,.不仅于自身无益,也辜负了国家的栽培、人民的企盼。只有积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奋力拼搏大声向“随缘”说不,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中流砥柱。

凡事不当随缘,功成只靠奋斗。让我们一起远离“随缘”,携手奋斗,走向人生的光明未来。

文题链接:(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缘分,一般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一种相遇的必然与可能。有人说,地坛之于史铁生是缘分,青蒿素之于屠呦呦是缘分,藤野先生之于鲁迅也是一种缘分……因此,凡事当随缘。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缘分恰此时,青春绘风采。

2.破随缘之风,济人生长帆。

3.携缘分之必然,铸生命之色彩。

4.化偶然为必然,打造别样风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