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精选满分时评结构赏析!2025高考作文热点主题

(2024-08-25 08:36:42)
标签:

教育

教学

语文教学

「人民日报」精选满分时评结构赏析!2025高考作文热点主题

2024高考I卷、II卷、甲卷作文「一类文范本」最新,满分作文范儿!

《人民日报》高级替换句,让作文质感瞬间提升

高考满分作文

2024年高考语文阅卷心得,评卷教师复盘,极有参考价值!


青年人要寻找自己的星星之火

陕声祥

  来源:人民论坛

 听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少年时代,他很羡慕大人使用红印章,就用   橡皮雕刻了一个,蘸上红墨水在家里到处盖,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投给县文化馆。文章发表了,在县里临街的宣传橱窗上,占了大部分版面。这件事很快在当   地传开了。他深受鼓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33岁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国家二级编剧。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

【借用事例,引入论题】

 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闪光的原点。开始亮度并不怎么高,却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成就一生的事业。先前那闪光的原点犹如一星火光,终成燎原之势,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事例进行阐述,提出论点:要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

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一星火光,对于人生十分重要。俗话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舞蹈家   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学家不一定有艺术造诣,建筑大师可能对机械制造全然陌生。同样是文学家,诗词曲赋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说各有擅长。发现自己的优长所在,扬长避短,发扬光大,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论述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的重要意义】

那点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自己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禀赋。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写了一小段话,老师特别欣赏,并拿到班上朗读。这件事给了   郑渊洁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力量。伴着这种力量,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童话   作品上亿字,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那一小段话的写作,竟然成为他作家人生的起点和巨量作品的源头。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曾没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没有一些相对而言略胜一筹的地方?

【论述 星星之火的内涵】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星火光,要精心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还要持续不断地添柴加     火才能越烧越旺,辉耀天地间。这其中,坚持的力量不可或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生众多。一次,他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膀子甩一百下。每个学生都会做,都认为很简单。10 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做?这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最终,只有柏拉图继承其衣钵,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够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论述如何让星星之火成就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辟的人生哲学。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能给社会增添一丝亮色,一缕暖意。

【总结论述,再陈论点】


「精读细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进步,终成大业。寻找星火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如作者所言,这星火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潜能。阿西莫夫说,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一定是最好的事情。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星火,然后坚持前行,结果自然不会差。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是强者吗?

陆玄同

来源:中国青年网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满世界都是钉子。”同样,对于一个自诩为强者的人,眼里所见皆为弱者。

【引用名言+化用名言,类比说理开篇】

今天朋友圈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的一篇致辞刷了屏,有媒体评价,叶 敬忠院长的致辞,充满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希望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与真实,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同时他告诉学生,要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   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引入热点社会现象,关注当下,关联现实】

向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是因为他们是强者吗,当然不是。这样温情的表达,只是叶教授的一   种劝诫之语或者一种期望。农业大学的学习,将来避免不了要跟农村农民打交道,而农民向来是 所谓强者眼中的弱者。当然,这种强弱的对比更多的是思想和学识上的一种类比。希望他的学生在面对不理解的事  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热点现象提出个性解读,主张换位思考。】

或者说,他希望他的学生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在一个强调“出头”“成功”的浮躁环境里,寄语学生沉下去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知晓,平凡并不可怕,自   视甚高,目中无人才可怕。

【深入理解教授对学生的深切寄望:拥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弱者?弱者的世界是怎样的?其实哪里有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世俗的功利观催生的一种带有先天性歧视的表达。

【笔峰一转,引入核心话题,引出对强弱的定义与理解的深入探讨。】

在此方面是弱者,在彼方面可能就是强者。弱肉强食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生存现实,但这种   所谓的生存法则是建立在不对等条件下的。再者,从生物观点来看,世上并没有真正的弱者,只过是彼此所存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心态决定强弱关系。韩愈说,“有其翼者去其角,可见不可能强者愈强,而强弱对比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

【韩愈所言暂查无据。道理同成语“予齿去角”一样,予,给予,去,夺去。意即自然法则中给予某一种动物齿,就不给予它角。意思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或物。此段中用来论证强弱本是辩   证的,比如,富甲天下的金融公司老板和身强体壮的冰雪运动员,被同时仍到雪山之巅,世俗意   义上的强弱者就对调了位置。】

在一个人人都渴望成为强者的社会里,强者会因胜利而被拥戴,弱者会因失败而被嫌弃。鄙   视产生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是思想上的弱者了。实际上,是功利的社会让这中强弱对比在生活中对比得更加明显。而“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其实很难。在一个崇尚“强者”的环境里,要求一个所谓的强者去保持一个弱者的心态,确实很难。因为这些所谓的强者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而所谓的弱者是在一种资源不对等条件下   的自然对比。

【结合现实,剖析强者主导的当下,“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只是一种美丽的提法,看似新鲜,实难践行。】

生活中,我们可能是强者,也可能是弱者,环境不同地位不同,产生的对比也不相同。关键是,不管我们处在何种地位,拥有何种优势,都能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对别人始终充满温情。强者不是一切物质充盈的代名词,而是精神生活富足的自然表达。乐观面对生活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只要内心坚强,没有什么能够轻易击倒。总是把自己的软弱、悲情或愚蠢,化作晶   莹的泪珠,逢人便刷地往外流的人,才是弱者。【打破世俗看法,重新定义强者,强者,乃精神富足、内心强大之人。】

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才能感受到这世界没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才能让这  个社会更和谐友善。

【卒章显志,保持平常心,世界本无强弱之分】


「精读细思」

文章由类比说理开篇,由社会热点事件引入“弱者”话题,打破世俗看法,辩证看待所谓强弱,重新定义强者与弱者。强调做人应看重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强大,时常保有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你会发现世上并无强弱之分、高下之别。


“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李斌来源:人民论坛

常言道,“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  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引用名言,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追求成功须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规律。】

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列举事实,论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是功成业就的不二法门】

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  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欲速则不达,慢工才是成事出活的基础。】

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    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反面论证,告诫人们急于求成等于自毁长城。】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   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总结全文,强调祛除虚浮之气,功业终将达成。夹叙夹议,引人思考。】


「精读细思」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一句真真是当下亿万家长们共同的心声,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点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在每年报志愿时,总有家长苦口劝诫准备报医学的孩子弃医     从商、或是从理,总之只要不从医就行。原因很简单,如今学医,若不读博士,工作难找,即便找到工作,先从基层干起,医生更讲资历和临床经验,若没个十年八年的,休想自立山头。此类 志愿争端年年有,究其根源,还是社会的虚浮之气祸害了家长的思想。再观此文,精读细思,你会发现,成大业者,最不能少的就是厚积薄发,当医生积累临床经验如是,当老师、当律师亦如是。青年立志要趁早,成功倒不一定要早,一步一个脚印,足踏实地,迎来的成就才会更长久,   也才更值得称道。须知,浮躁的当下,心静者胜出。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张贺

来源:人民日报

       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提出观点,提纲挈领,点燃善念火种,让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日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入候选人集中公示阶段,各媒体集中刊登候选人   的事迹。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刻写下我们时代的凡人善举,也彰显着推动社   会前进的精神力量。【联系社会热点,论证上文观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   崇德向善的醒目旗帜。这次公布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他们身上,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着我们时代的道德风尚。广泛深入开   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国家层面论述。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近年来,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用行动诠释着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誓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诠释了什么是对祖国之爱;志在“让每个孩子都有微笑的   权利”的韩凯,展示了什么是医者仁心;“捡”出一座免费图书馆的“中国好人”陈光伟,体现着质朴的助人为乐……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   照耀着人们的心灵,也有力证明,道德正能量始终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个人层面论述,举例论证,倡导讲道德,传播道德正能量。】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涵盖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也涵盖了对人的爱。此次公布的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中,或敬业奉献,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这些高尚品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他们 用平凡中的伟大温暖人心,为全社会树立起榜样。在全社会颂扬道德模范,就是要把他们的爱心善举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理念层面论述,说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让更多人向上向善,离不开对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他们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动力。在人们身边,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只要社会有需要,就会有一大批人站出来无私奉献,凸显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因道德的追求而充满力量。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社会层面论述,引导更多人向善,让社会更加充满道德温度。】
  最高领导人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全社会对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期待更高,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处处讲道德、有秩序,处处有爱心、有温暖。通过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将更好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主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引用名言,形象说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引导人人成为道德主体,助力民族复兴。】

「精读细思」

     这篇时评旨在以“道德模范为例,强调通过榜样作用,引导更多人向善重德,满足人们对全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更高期待。这篇时评从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论述了道德之风的重   要性,强调了个人之德影响社会,社会道德之风助力国家复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实现民族   复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提升过程。精神文明是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正如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熊飒飒

来源:人民日报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   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   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于是有的人突发奇想给朋友写封信,对方收到信往往非常感动——寄信人以如此“郑重”的方式与你沟通,这背后的情感该多么厚重!【开宗明义,即时通讯飞速发展,书信已然成回忆。】
   互联网讲究效率,沟通快捷,信息快餐化,文字越少越好,能用表情不用文字,而书信则是   一种慢文化。书信里的文字是用笔写出来的,它和在键盘上敲出来的字不同。靠信件沟通的时代,   要付出较高时间成本,所以总会在信中写入更多内容、倾注更多情感,让人看到写信人丰富的内   心。看看梁启超的家书你就可以发现,这位国学大师饱满且立体的人格画像,他既是充满爱国情   怀的学者,在信中和子女讨论国家大事,也是一位体贴的父亲,时常事无巨细,嘘寒问暖。【比较论证,说明书信是一种慢文化,倾注了更多情感。】
  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如今有了网络,交流成本很低,   而且比以前更便捷,但这也有着“另一面。想到哪就说到哪,因为成本低反而失去了交流的动力,和父母说几句便觉得无话可说。而且,网络时代隐私成了大问题,前段时间媒体的一项调查   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五百名家长中,80%加入了孩子的社交好友,但50%的学生对于家长涉足自己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圈表示反感。大家的距离很近,但心却隔得远了,这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也是社会学家所谓的“现代化的后果”。【转换视角,事实论证,论述了即时通讯时代,距离更近,通讯更便捷,感情却疏远了。】
  网络时代有快的好,书信时代有慢的内容值得回味。1994 年,那首《一封家书》的歌在全国各地走红,歌中唱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如今读到这样的内容还会感动不少人,在外工作远离父母的你,可曾想写一封家书寄给遥远的家人?从去年10月开始,人民网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共同启动“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晒家书”“写家书”“谈家书”,正是为了再次发现家书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践行最高领导人倡导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5年春晚一首《从前慢》打动了无数人,过多了“快”的日子,“慢”的东西会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开始思考“慢”。
   海子曾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与亲人朋友沟通,感受文字的力量,获得有质量的沟通,正是书信在当下最大的意义。【联系当下,倡导人们重视家书的价值】

「精读细思」

本文通过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式,引导读者读懂家书的价值,倡导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感受情感的真挚。即时通迅时代,追忆书信慢文化,是一种情怀的回归,更是对书信价值的肯定,家书的教育价值则更应被拾起。比如,《傅雷家书》常被看作是傅雷的思想史和教育观的合集,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出版越来越被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