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主题作文之传统文化类
(2023-06-23 09:36:54)
标签:
杂谈语文教学教育 |
精彩金句:
1、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刘怀丕
2、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并会以史为鉴。——马丁·雅克
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大国风范、复兴汉服、传承文化)
4、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经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龙应台(文化传承与创新)
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6、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文学回忆录》(泛娱乐化,典籍的遗忘)
7、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周国平(文化传承,文明的价值)
8.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9.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劈开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意义)
10. 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次的民族自信。——梁思成(正确看待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民族自信心)
11、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舌尖上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国传统习俗)
12、古老的种子,它的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创新精神)
13、文明就是传达。需要表达、传达之事一旦失去,文明即寿终正寝。——村上春树(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生命力、语言的力量)
中考模拟作文练习:
河南卫视《2023元宵奇妙游》延续了“奇妙游”系列的剧情形式,通过一场“国风浩荡”的奇妙游戏,在点点灯光中解锁元宵节日古今空间,开启一段元宵奇妙之旅,让观众在灯火阑珊的元宵佳节,欣赏轻歌曼舞之美,品鉴戏曲绝活之妙。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曲艺、国画、书法、民族服饰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围绕你和某种传统文化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我和剪纸有个美丽的约会
老一辈儿的人似乎都会剪纸,我奶奶也不例外,而她剪窗花更是一绝。我正是在她的耳濡目染下与剪纸有了美丽的约会……
每逢春节,奶奶总会用她那长满老茧的手摆弄几张大红卡纸,随着剪刀的“咔咔”声,那憨厚可掬的熊猫、展翅高飞的大雁、抱着萝卜啃得津津有味的的小兔子,还有那形状各异的花草树木便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爱不释手,浮想联翩!
奶奶识字不多,但她剪的“福”字却是最好的。在她的剪刀下,那“福”字有各种造型,还可以饰以别致的图案,贴在窗户上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我仿佛从这些“福”字中体会到了奶奶对生活那真挚的爱与醉……
在她的影响下我剪的最好的窗花便也是这“福”字了。
刚开始和奶奶学习剪窗花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消遣。但次数多了,我逐渐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兴趣。每到放寒假,做完了作业,我就开始和奶奶一道“舞剪弄纸”了。
“嘶——我又剪到手了。”我吃痛的倒吸一口凉气。奶奶忙停下手,拿出创可贴递给我。我忍不住懊恼:“我都学这么久了,怎么还是会剪到手?”奶奶闻言一笑,将我放在腿间还未剪完的纸拿在手里,一折、一绕、一剪,一个完美的“福”字便出现了。
我忘记了疼痛,看着奶奶手中的“福”字羡慕不已。奶奶将它递给我,慈祥地说:“丫头,你这才学几天呀,这剪纸是咱们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哪有这么好学的啊?”说罢,她又轻点了点我的鼻尖。
“文化?这剪纸也是传统文化?”我有点不解了。
“是啊,剪纸是先人遗留下来的老传统了,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也是最朴素的一种美了——我年纪大,说不清楚。你翻一下书,也能上网查啊!”奶奶人老心挺跟时代的。我上网一查,还真的如奶奶所说的呢——
中国剪纸是随着纸的诞生而被发扬光大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等多重社会价值。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哇!原来剪窗花剪的不只是窗花,在剪刀下,也有着中华民族亘古流传的文化,是我们的心愿所盼、生活所铭的寄托啊。奶奶最爱剪的“福”字是她老人家对红火日子的体会和对党与国家的感恩吧……
我盯着手中的“福”字看了许久,它像一团火在燃烧;也像一面旗在昭示——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幸福在啊!
“奶奶,你以后教会我剪纸吧,我要将和它的约会进行到底……”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请以“镌刻在_______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镌刻在青石板的约定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身处灯红酒绿的都市中,蓦然回首,多年前的一份约定涌上心头------
烟雨江南,如梦似幻,我百无聊赖地坐在石阶上听雨声,不曾想被突如其来的戏腔给惊扰。吴侬软语咿咿呀呀诉说着千年繁华。我不禁合上双目,用心聆听。
“囡囡,好听吗?”原来是奶奶,我连忙起身同她打招呼,奶奶温和笑了笑,身上自幼一股江南独有的温婉气质,紧跟着在我身旁坐下,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但还是诚实地答道:“好听,真好听。”奶奶又笑了,笑得眸子中似有十里桃花。她含笑指了指门前的青石巷,“囡囡要是想学唱戏就把这约定刻在青石板上,这样奶奶就忘不了喽。”我应了声,不久后,青石板上就出现了小而圆的字体。
学戏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再一次排练过后,我卸下厚重的戏服与妆面,兀自在休息室里哭了起来。泪水喷涌而出,我也不将它拭去,徒留脸颊的两行清泪,嗓子也有些哑了。恍惚中,奶奶的声音使我猛然从迷茫中惊醒。青石板是不会变的,只有它在这儿一天,奶奶就守着和囡囡的约定一天,刹那间,心中的某根弦突然断开了。我连忙朝窗外望去,正看到奶奶站在那青石板上,向我竖起大拇指我不由得笑了,我和奶奶还有在青石板上的约定呢。
后来的几天里,就连老师也发觉我变了个人似的转变。我不厌其烦地练习,有时一上午连水都喝不上几口。傍晚,排练室里走得最晚的一个总是我。困了就倒在沙发上,立马又爬起来已是平常。演出前一天,看着镜子中憔悴、消瘦的自己,我有些恍惚,又自嘲般地笑了笑。
终于到了正式演出的日子。戏曲声婉转悠扬。站在台上,我时刻保持着微笑,无时不注意着声调吐字。当最后一句突出时,我长舒一口气。朦胧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老妇人与小女孩,刻字的青石板-------
岁月匆匆,流水往复,此去经年,奶奶,我终于遵守了那镌刻在青石板的约定。
优秀作文欣赏
粽叶飘香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端午临近,我和妈妈在超市的冷柜里挑选着一个个冷冰冰的粽子。忽地,不知哪里传来的歌声,被思绪编织成了一张谱子出现在我脑海,我顺着歌声寻去,踏着一个个小巧的音符,时光被拉回记忆深处。
每年一逢端午,家乡的民俗便是包粽子,我们驱车赶往爷爷奶奶家,那小小的房子里总是萦绕着粽子的芳香,是雨后泥土混杂着香草的味道。一开门,便被馨香的白色雾气迎了个满怀,后面是爷爷乐呵呵的笑脸,奶奶则坐在厨房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深绿色的粽叶,往里面包着雪白的糯米,好似住在仙宫里。
我洗完手,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拿起粽叶,学着奶奶的模样,包起粽子来:先把两片湿漉漉的叶子窝成一个倒三角的形状,在尖尖处点一颗红红的花生,用手搂一小捧糯米添到小三角里,添到一半处时放两颗棕红色的蜜枣,再搂一小捧米,接着便可以封顶了,用细细的彩绳给粽子打个蝴蝶结,便完成了。
锅里的香气越来越浓了,眼前的奶奶也有点模糊。不一会儿,奶奶的旁边便堆起了一座小山,而我却还在和粽叶较劲。一不小心,里面的糯米便全都劈里啪啦地从我笨拙的小手里摔下来了。奶奶也不恼,只用那一双昏黄的眼睛无奈却又宠溺地看着我,我嘿嘿一笑,叫着要奶奶教我,奶奶似是很不情愿,嘴角却不自觉地翘了翘。
窗外偶有一两缕风拂过,吹得园里的果树沙沙作响,似是一首令人陶醉的交响曲。
一双湿漉漉却温热的手包住了我的小手,窝成一个倒三角形,一步一步地细细说来,“这个米啊,不能放太多,而且煮熟后会变大的……”,我只管玩着手中的米粒,奶奶的话像浮云一样悄悄地从我耳边飘走了。
香味已经跑到院子里了,奶奶愈加的不清晰,似是被笼罩进仙境一般。坐在锅边的我们早已热得汗流浃背。我拉着奶奶去院里休息,六月的艳阳透过园中的果树洒下光芒照得人暖洋洋的。那一缕缕芳香似是在追着光跳舞呢。
粽子终于煮好了!一掀锅,满园的白气呼地飞起来,像仙境似的。“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熟悉的歌声从远处响起,“吃粽子喽!”。
我循着歌声望去,那一片片模糊的白雾迎面扑来,又疾驰而去……
再睁眼,只见在冒着雪白冷气的冰柜前,是一只只毫无血色的粽子。
“这个米啊,包的时候,不能放太多,而且煮熟后会变大的……”,我转过头,只见在一片雪白的糯米前,站着一位白发的老奶奶和她年幼的孙子,奶奶认真地对孩子讲着,孩子认真地玩着手中的米粒。
“哎,以后,奶奶要是走了,你一定,不要忘记啊……”
这声音似予多年前的一幕重合了,奶奶把自己注入了那一个个小小的、温润的棕子里,并郑重的交于我手,我带着奶奶和这飘香的粽子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