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结构
(2023-04-07 11:07:03)
标签:
杂谈语文 |
记叙文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
写作指导
一、一线串珠式结构(顺叙)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事件比较单一,即将一件事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写出来。其常见的布局方法是,将事件切分成三至四小节,把这些小节按事件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组合起来。文章开头进行概括性的引导,结尾进行自然的生发,或议论或抒情,将事件中的人生感悟等写出来。
这种记叙文容易写,但考生要注意不可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要注意围绕事件中心进行描写或叙述,详略取舍要得当。此种结构适合写不复杂的事情,如表现亲情、友情、发现的喜悦等比较感性的事情。
二、并列式结构(平叙)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在叙述时不一定是随着事件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更多是主题先行,为了写作的目的而打破时空,为了表达主题或情感而将选择的材料进行组合。其常见的布局方式是:将不同角度的三四个事件作并列叙述,共同为主题的表达服务;或者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组合事件,形成遞进关系,进而揭示主题,其比较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镜头组接式结构。
这种文章中,事件不只是一件事,而是由不同的几件事组成,考生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多事件间的逻辑联系,常用的方法是加过渡语。此外,还可以用线索把事件串起来。此种结构,适合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事理。
三、对照式结构(倒叙)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为了强化阅读效果,常在开头设置悬念,或者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慢慢交代情节,为了突出读者阅读感受,写这种结构的文章要在情节上设置波折,充分用好开合、承转、伏笔照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写出事件扣人心弦的曲折性,充分满足读者的探索心理。最后提炼升华,回扣照应。考生注意写这种文章要把重点放在线索的设置上,把事件细节用线索贯串起来,适当地用景色、人物揭示文章主旨,或通过抒情、议论,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边读边思。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在600字左右,情节过于曲折容易让人不知所云,所以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时设置两三个“波折点”即可。有波折点的地方,最好单独成段;进行点染的地方,也最好单独成段。这类结构适合表现有情趣有意蕴的主题,如某些人生思考、社会观察等。
佳作范文展示
父
最近一次看到父亲,发现父亲的头发少了,头顶的“地中海”也若隐若现,父亲回来母亲高兴得忙上忙下,而我既高兴又难过。
20年前,父亲经过一路奋斗和打拼,终于在这坐落在川、滇,黔、渝交界的美丽的小山城站住了脚,一度成为老家人羡慕的城里人——一家饲料厂的老板。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搞企业最怕假冒伪劣产品。”说这句话时,语气总是那么庄重,表情总是那么严肃,而我总似懂非懂地点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了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
成为一名企业家,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但这并不庸俗。因为过去穷,没有钱是他永远的痛:因为没有钱看病,爷爷最终死于糖尿病;因为没有钱看病,奶奶最终死于肺癌;因为没有钱,父亲不到15岁,就早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一直在风雨中四处奔波,一直在苦难中挣扎。他在乡下卖过猪肉,在乡镇开过茶楼,也曾同他人一起经营过小煤矿,也三把铲子一口锅地办过饲料厂。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都一心一意去干,去闯……
最难忘的是几年前的一天傍晚,一切都变了,他苦心经营的事业一下子破产了。我们全家被迫在傍晚时分搬出了我从小就住在里面的温馨的家,妈妈不知所措地低声抽泣着,我茫然地看着凌乱摆放在街边的家具。
“我的饲料新配方刚上市,受到养猪大户的欢迎,怎么才几个月,市面上就冒出几十个?”父亲低着头,倚在路灯柱上,不知是在跟我抑或是妈妈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烟蒂也掉了一地:“外地几个猪场死了快出栏的猪,硬说是我厂的饲料有问题,赔了四十多万!”
假冒伪劣产品毁掉了企业发展的命,毁掉了我的家啊。
后来父亲只身去了两千公里外的地方又办了建筑扣件厂。他汲取了教训,每个扣件都打上自己厂特有的标志,发往建筑工地的扣件也亲力亲为,一个个检查,还牵头拟定了建筑扣件等非标件的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久而久之信任他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外省的建筑企业也来进货。
每次通电话他都不忘教导我“一定要守学校的规矩,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听了他的话,我常常沉思:搞企业如此,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有时父亲也和我开玩笑说:“上大学我和你妈跟你一起去吧,你走到哪我们跟到哪,我还能再创一回业。嘿嘿!”
我知道,父亲无论走到哪儿,干什么,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讲规矩的男人。
点评
本文以自己父亲办厂的亲身经历为事件进行叙述,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最后揭示主旨。文章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企业成功保障的重要性。因为别厂的假冒伪劣饲料毁掉了父亲的企业,毁掉了“我”的家,导致父亲远走他乡,后来父亲在重新创办建筑扣件厂时,“他汲取了教训,每个扣件都打上自己厂特有的标志,发往建筑工地的扣件也亲力亲为,一个个检查,还牵头拟定了建筑扣件等非标件的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由此打开了市场。
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内敛,娓娓叙来,言简意深。
以人物某种活动为线索
这个“人物”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绝对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参与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既是看客,又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再如左边文章中的“我”。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写文章。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如《红楼梦》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贾雨村审案的事件是文章的线索,故事开端写贾雨村复职就任准备审理命案,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写在审案的过程中,门子叙旧、献符、叙案、献策,结局写贾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案。文章主旨意蕴通过“审案”得以揭示,中心事件贯穿整个情节。再如左边文章中父亲的创业经历。
神奇的书签
一考生
“主人,快醒醒,咱们今天一起去见诸葛先生,好吗?”一大早,我在迷迷糊糊中就被夹在《三国演义》中的那枚小小的书签叫醒了。这枚书签可精美了,上面还印有京剧《空城计》的剧照呢!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国迷”,最仰慕的三国人物是诸葛先生。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平时起床总是磨磨蹭蹭的我,听了书签的话,欣喜若狂。我立即告别了周公,迅速从床上跳起来,三下五除二就洗漱完毕背上书包,急切地询问书签怎么去。
书签让我闭上眼睛,过了几分钟,才让我睁开眼睛。等我睁开眼睛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卧龙岗”三个大字。我兴奋得差点蹦起来,连忙要书签带我去见诸葛先生。不料,书签却冲我摆了摆手,说:“不行,你忘记‘三顾茅庐的故事了吗?咱们需要表现出诚意才行。”
我一听,赶紧从书包里掏出纸笔,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封求见信。书签接过书信,突然就从我眼前消失了。过了许久,才见书签从天而降,笑呵呵地说:“诸葛先生看了你的信之后,被你的诚意打动,同意马上见咱们。”
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羽扇纶巾的老者向我走来。我定睛一看,那不正是我仰慕已久的诸葛先生吗?我连忙用古人礼节上前施礼。一番寒暄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向诸葛先生请教:“先生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我也想有您那样的聪明智慧,可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妙诀吗?”
诸葛先生笑容可掬,语重心长:“孩子,我哪里有什么神机妙算之能,只不过是自己平时注重学习积累罢了。就是赤壁大战中的东风,也不是我借来的。我设坛作法,只不过是让士兵以为我们真的有神助,以振士气罢了。我多年前就注意观察记录天气变化,依据这些经验,我准确判断会有东风刮起,所以,就选择了那一天与曹军决战……”
这时书签插嘴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常青睐有准备的人吧?”
诸葛先生颔首称是。
“还不快醒醒,你不是要和你爸去看《斩马谡》吗?”妈妈刺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睁眼一看,原来夹在《三国演义》里的那张印有京剧《空城计》剧照的书签掉在了床前。我连忙捡起,小心翼翼地把它重新插到书中,然后洗了洗脸,就和爸爸一道向剧场飞奔而去……
点评
本文作者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梦境:神奇的书签帮助“我”圆了一睹诸葛先生真容的心愿。作者为了写《三国演义》给自己的启示以及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而打破时空,将自己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相见的梦境、同爸爸一起去看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戏剧的材料进行组合。作者在开头以拟人化手法引入书签,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慢慢交代故事情节,并通过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实现情节的转折,最后回扣照应。行文时时处处扣住《三国演义》:书签夹在《三国演义》中;书签上面印有京剧《空城计》剧照(前后文强调两次,相互照应);“我”和爸爸一起去看《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