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作文|九上五单元“知足与常乐”

(2022-10-09 13:12:47)
标签:

杂谈

语文教学

单元作文|九上五单元“知足与常乐”
原题呈现:
写作实践:

二.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意思是懂得满足的人,能常常感到快乐。知足常乐是一种好心态,我们都应该知足常乐。

不攀比,能知足常乐。不攀比就是做好自己,不盲目跟风。不攀比就是不和别人比,不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而要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追前一名》,就是明确了比的对象是自己,只要进步一名,就知足,就给自己鼓励,终于在若干时间的坚持后,成了整个跑步队伍的第一名。和过去的自己比,更切合实际,更能增加前进的信心,能知足常乐。

降低标准,能知足常乐。雷锋叔叔曾在日记中写到:生活上要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这是一种知足的心态,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们之所以总是感到不快乐,不是我们真的不幸福,而是我们把幸福的标准定得太高”。一个小孩子得到一块糖就会很知足快乐,小女孩能尽情地跳皮筋就会很知足快乐……我们的小幸福不要定成“一个亿”。降低标准,就能知足常乐。

换个角度,能知足常乐。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卖冷饮,原来晴天为大女儿发愁,雨天为二女儿发愁,于是天天发愁;听了别人的劝告后,她睛天为二女儿能卖出冷饮而快乐,雨天为大女儿能卖出伞而快乐。于是,同样一件事,因为换了个角度看问题,老太太就由天天忧愁而变成了天天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人间如意事十之一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思一二,少思八九”,也是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知足常乐。

不要攀比,降低标准,换个角度……都能知足常乐。所以在生活中,做好自己摆正位置,是一种知足;忆苦思甜懂得珍惜,是一种知足;不虚荣放平心态,是一种知足。有了这样的正见、心态和思维,一定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让我们明事理懂知足,把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吧!


知足未必常乐

“知足常乐”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人应该知足才能常常快乐。不过,有些时候,知足未必常乐。

 自恃天资的知足,未必常乐。国外有一对父母,要求赞扬他孩子漂亮的客人向孩子道歉,原因是漂亮只代表先天的不劳而获,赞扬先天的资粮是对孩子的侮辱,说孩子“优秀”才是对孩子正确的赞扬角度;方仲永天资聪颖,很小便能吟诗作赋,他父亲满足于到处炫耀他的天资,却忽略了他的继续学习和成长,终致方仲永二十多岁便“泯然众人矣”。这种知足,只能乐一时哪能乐一世!这都说明:满足于先天的聪慧,未必常乐。

满足于已有成绩的知足,未必常乐。十四岁跳水小将全红婵,如果满足于全省冠军、全国冠军,就不可能“一跳成名天下知”,就不可能成为“五跳三满分”的奥运冠军。有的同学考了一次好成绩,便忘乎所以,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很快便会成绩下滑遗憾羞愧。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应把每一次成功当作一个新的起点。懂得把每次取得的成绩及时刷新,让人生归零,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满足于已有技术的知足,未必常乐。“海尔”电器以创新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这一价值观也是“海尔”电器的灵魂,更是“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不竭动力。“海尔”电器对技术不知足,才能一直勇立行业的潮头。可以说:作为企业,无创新即死亡。相反,“诺基亚”和“柯达”两大厂商,作为曾经的行业老大,知足自满,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没有及时对市场的反映作出产品技术的创新和调整,傲慢地不接受改变,最终只能被行业淘汰。所以,知足不进步,未必能常乐。

自恃天资的知足,对已有成绩的知足,对已有技术的知足……未必能常乐。可见,“知足常乐”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做有思想的人:学会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对事物的看法要全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该知足的地方不攀比,在不该知足的地方勇往直前,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知足常乐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人比动物更聪明,也不是人比动物更高贵,而是因为人有思维,会思考,懂得体味人生,懂得满足。人,应当“知足常乐,知足安乐”!

“知足常乐,知足安乐”,很简单的八个字,但从古自今,纵观史册,有几人曾做到?有几人能像陈眉公“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有几人能像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几人能像陶渊明家徒四壁却依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黜,但他依然吟诗作赋,快然知足,决不似柳永为怀才不遇而闷闷不乐;亦不像纳兰容若为儿女私情而郁郁寡欢。他效仿的,是李青莲,白乐天——不为世俗所拘,不为功名所累!他们都懂得知足,善于发掘事物完美的一面。

“人生不如意者八九。”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不公,怀才不遇。殊不知,不是生活不够完美,而是我们太过贪婪而不知足。人总会有欲望,有欲望便会有所求。苏子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是又有谁能做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到最终,却发现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时,早已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每个人都想做好每一件事,尽可能避免给自我的人生留下遗憾。然而,大多数时候都事与愿违。现实总是与期望相差很远。有时候,我们对自我和身边事物要求太过苛刻。须明白,任何事物都会有缺陷,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遗憾!陈继儒在自我所纂的《珍珠船》中说,“吾平生有五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桔多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鲥鱼、金桔、莼羹、海棠等固然完美,却仍各有不足。曾巩固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终究拙于作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知足者善于取舍,并从中得到欢乐。世间事物,安得十全十美?水陆草木之花,多半芳而不艳,艳而无芳。牡丹固然妖艳,堪称“花中西子,王嫱”,却远不及桂花十里飘香;桂花芳香沁人心脾,却终不及牡丹娇艳欲滴,但世人不也依旧喜爱它们吗?因为他们都懂得取舍——喜其艳者则容其无芳,爱其芳者则容其不艳!

“知足常乐,知足安乐!”这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表现,而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有时,差强人意,即当满足,不可苛求!唯有知足,才能欢乐!故曰:“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安乐!”


知足常乐

“委心任重,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
——周颐《蕙风词话》
 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杯具,其一便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占有欲得偿后的空虚与淡漠,使人陷入顾影自怜的迷雾。人本就是一种矛盾的生物,得不到的思之若渴,得到的弃之敝屣,却又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身外之物上,实在是可悲可叹可笑!

 常听有人说,彼岸花美,殊不知彼岸再美,也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彼岸之于此岸,从没有绝对之说,正如此岸之人又怎知彼岸的人们不在驻足远眺此岸之景,对此岸花暗生艳羡之情呢?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自我以往几多犹豫后坚定地选择的,既然已踏上了征途,管它是水泥路、沥青路,还是阡陌小道、泥泞之途,都必有一番独特的风景。在我看来,彼岸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永不比此岸的脚踏实地。如果有一天能在一片高地上蓦然回首,定会发现一路行来,自我早已满载而归:眼角是从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上滑落的露珠,唇上闪烁的是凝聚了太阳温暖的微笑,而身边缭绕的芬芳是一片淡蓝色花海送我的礼物。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被艳羡的理由,自我的好,别人羡慕不来,嫉妒不去,何必比这比那,没有由来的在自我心里打下怨结,“使我不得开心颜”;再看耶鲁大学校训:“要无条件自信。”自我的优势或在此,或在彼,我们应懂得珍惜此刻所拥有的完美,静夜赏月,品一杯香茗,坐在院中老树下的藤椅上,缓缓摇一把芭蕉扇的时光亦不比待在空调房间差;想那苏子泛舟赤壁之上,同行友人感喟世事浮沉可是云烟,生前身后名只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一身干净来,一身干净去。东坡不以为然,捋胡笑曰,看着月光皎洁,碧波荡漾,蝉鸣阵阵,微风习习……自然所赐之多,又怎可用语言来形容呢?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有梦固然是件好事,只怕沉溺于梦境的完美而忘记在自我选择的路上勇往直前,了解自我,珍惜自我,不贪不痴,不羡不妒,知足者常乐。

 正如一位作者所说:“你的幸福我明白,明白无用,徒羡他人的幸福我依然只是一个赤贫的乞丐;你的幸福你明白,才能转化为心灵的饱足。”

知足常乐。

知足,方能长乐。


不知足,常乐
上杭三中  郑景洋

 《曾广贤文》中有句话:“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这句话讽刺了社会上不知满足的人,表示要抵制这种思想。可是我个人认为,这种“不知足”的心理,应该弘扬!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他曾经学过医学、生物学,正是他不满足于用医救国,所以他弃医从文,才造就了这一代豪杰;马克吐温,他曾经为了一块面包,向上帝祈祷,正是因为他不满足于宗教带给他心灵的“恩惠”,文学巨坛中才出现了这样一位巨匠;被评为“金鹰女神”的赵丽颖,出身农村,为了梦想,她演了十年的配角,可她并不满足,终于以《花千骨》这部电视剧,红遍了全球。试想,若赵丽颖仅知足于“跑龙套”的角色,那么在今天的娱乐圈的皇冠上,还能有她这么一颗璀璨的宝石吗?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在告诉着我们,一个人“不知足”才会有成就,才能体验其中的快乐。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清朝,因国家“知足”与现有的技术和物资,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外国入侵我们时,全部已经用上了枪、炮。而中国,却个个揣着刀、扛着盾,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正是因为清朝的“知足常乐”,才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不知足”于从外国购入的芯片,所以自行研发,才有了今天远销全球的华为手机;因为中国“不知足”于仅有的资源,因此自己努力,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因为中国“不知足”于载人飞船,才自行创造了“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飞行30天,七百多个小时,并且首次实现空中补充燃油。但是,“不知满足”的中国还在不懈的努力。中国,已经在建设空间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从太空获取资源,甚至到太空游玩。这一切,已经不再是童话!

  那么,又是什么,创造了中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没错,就是“不知足”的心态。假如我们仅满足于几艘小船,中国是否还能有如此强大的海军编队?假如我们觉得“蛟龙号”下潜两千米就够了,我们是否还能创造“世界第一深”的记录?假如中国“知足常乐”,中国还会有未来吗?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有“不知足,常乐”的心理。这样,一个人才会有进步,一个集体才会有成果,一个国家才会有发展。

不知足,才常乐

 在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群不知足的人们在这条长河中熠熠生辉,这光辉中刻画着“不知足,才常乐”。

面对历史给他的问卷,李时珍交出了“不知足,追求真理”的答卷。

世代从医的李时珍不愿追求功名,而是专注于研究中国的医药,造福百姓。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遇到药物,他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每到一地,他都会向当地的农民或渔夫请教。为了了解白花蛇这种剧毒蛇,他反复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了解了制蛇、捕蛇的全过程。因此,在他不知足,为追求真理不顾一切的征途中,他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并编了《本草纲目》这一传世著作。

面对历史交给他的问卷,霍去病交出了“不知足,完成自己的使命”的答卷。

面对匈奴的攻势,年仅18岁的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远征匈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之后的两次出征,他出奇制胜。他的惊奇出世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建造了一座豪华宫殿,直到完工,他看都没看一眼,还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他接连抗击匈奴,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一生。因为他不知足,所以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面对历交给他的问卷,徐霞客交出了“不知足,完成自己的梦想”的答卷。

徐霞客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但他志在四方,行万里路。他一头扎进荒山野岭30余年,濒临死亡边缘无数次,风餐露宿,吃着大自然赋予的食物。并且,就这样,他一个人徒步走过了十余个省。他从一条路进入,一定要从另一条路走出来。凭着这样的探索精神,他丈量着祖国山川大地,记载着我国的地理状况,由此编写了明代游记—《徐霞客游记》。

李时珍、霍去病、徐霞客…… 无数个不知足的人都被历史铭记,最后他们一定也快乐吧!

而我们,面对着新时代的问卷,应该快乐地交出不知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懈的答卷。


阅卷点评

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文章通过李时珍、霍去病和徐霞客三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了自己的中心论点“不知足,才常乐”,中心论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

过渡自然,语言通畅。分论点独立成段,并且和中心论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照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结构完整,立意深刻。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尾升华了立意,从个人上升到国家,体现出个人成长这一核心素养。

文章得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8分=48分

知足常忧,不知足常乐

古语有云:“知足常乐。”有了足矣,何需更多?虽然千年古训时常萦绕耳际,但一颗不知足的心还是让我对此颇为怀疑。这只不过是懦弱者的挡箭牌和懒惰者的借口。“知足”是停滞,是安于现状,甘于平庸;而“不知足”才能够以一种持久不灭的热情勇往直前,才能时时鞭策警示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收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消愁,以醉为乐。那酒醒之后呢?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知足者,常乐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满足于登上东山,看到的是有限的鲁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巅那样把天下尽收于眼底,让心胸变得无比宽阔呢?不知足,是一种挑战生活的执着追求,是始终如一的人生信念。

“满招损,谦得益。”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进程,就是因为无数次的不满足,所以无数次地改革,无数次地完善。倘若总是知足,今天或许还是刀耕火种。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尽管有坎坷有风雨,但我们总是在往前不断走着,败而无憾。世间,没有哪项伟绩会从天而降,没有哪种人生能一帆风顺。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怀揣一颗不知足的心,不懈追求,才得以常乐。

贾岛吟诗,反复推敲。鸥阳修行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正因为不知足,才百战不殆地长期磨炼,才有了千古绝唱传诵至今。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正因为不知足,才不断地钻研。一位奥运会田径老将花十年苦苦训练,仅仅加快了1秒多。对知足者,这微不足道的1秒钟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却成就了一位冠军。跑道上1秒的刹那正是用十年不知足的精神底蕴磨砺出的。不要停止追寻的脚步,不要熄灭前进的灯火。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山外更有山,楼外还有楼,只有永不满足,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知足者,目光短浅;知足者,故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斗志消磨,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和鲁迅笔下的阿Q不都是“知足者”吗?这种“知足”铸成了大错。人,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种新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中显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开篇作者便直戳靶子观点的深层次含义,接着列举类似的看法、观点,三言两语便能一一破解。选取的几个事实论据也非常典型,分析论证见解独到。整篇读完,有振聋发聩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