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金题】
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破题训练:
(1)分析“窗外”的涵义。可以是眼前的“窗外”和风景,也可以是非眼前的“窗外”,是抽象的事物,例如自由、希望、梦想等等。
(2)确立主题。“窗外”是什么风景,“窗外”有令你向往的事物勾动着你的心,因此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亦或是人生启迪,由此点明主题,升华情感。
(3)选择文体。可以讲故事,可以抒写感悟,还可以借景抒情。
【思路导引】
1.“写什么”是关键
窗外的风景很多,我们既可选择一个重点来观察,写窗外的局部景物;也可以一个景物为中心,描写窗外的所有景物。不管选择什么材料,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窗外的景物带给人的感受:美丽、欢乐、忙碌、启人深思……这个感受就是主旨,是文章的基调。
2.“怎么写”是技巧
要调动各种感官,使描写的景物如在眼前,生动而鲜活。笔下的景物要有色彩有气味,最好还要有人的活动。
适当变换视角,能使一扇窗中描写的画面变丰富。像欧阳修的《采桑子》里,从水面到两岸河堤再到天空,诗人用游船绿水、芳草沙禽,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勾勒出多彩立体的画面。
除了空间的变化,时间也在变化。可写一天之中窗外的景物变化,也可写四季里的景物变化。比如《三峡》主要写水,从夏季写到春冬之时再以秋结尾,不同的画面展现出三峡的不同面貌——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李海燕)
【佳作示例】
窗外
--刘蔚霖
教室里,奋笔疾书的同学们是那么的安静。
正值金秋,一个温暖的上午,我正与同学们一起在练习册的白纸黑字中谨慎地与刁钻的题目周旋着。这时一缕阳光忽然射在我桌上,顺着这阳光看去,透过教室的窗,我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窗外秋天的天空高高的,空中有几片带状的白云,好像丝带一样从一处扯到到另一处远方,无限地展开。窗外的几棵绿树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它们在风中摇摆着,“沙沙”地低吟着。空气很甜,很饱满,还带了早晨露水的湿润。这一刻,窗外很美,是一种久违的美。是啊,我多久没有好好地看过窗外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该起床时,外公总是按点准时地走到我的窗前,一把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晨光倾泻入我的房间,又一言不发地走了。我便躺在床上呆呆地凝望着天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每天都有一个不同的天空等待着我。看够了天空,我便起床去迎接这以天空为背景的缤纷生活。那时的生活,好像每一天都有那么多的惊喜等待着我。
上了小学,坐在教室里时,我也常爱看天空,那巨大的苍穹成了我幻想的画布,让我无忧无虑地做着白日梦,任凭思想飞向那威武的飞机、神奇的战舰。窗外的世界有那样多神奇的东西,窗外的天空承载了我太多的幻想,那时的我,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梦。
但是逐渐地,窗外的天空中阴霾越来越多,我仰望天空的次数也变少了。
随着我长大,肩上的书包也越来越重。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无忧无虑,不能再随心所欲。面对一条漫长的求学之路,我收起了许多幻想,在窗内努力地在考试和作业中求索着。迷茫、质疑、困难,它们纠缠着我,带给我许多烦恼。
叽叽喳喳地,一群飞鸟从空中飞过。
飞鸟?是啊,身为生命,又哪能逃得脱艰苦不平呢?现在高飞的飞鸟也何尝不曾受过许多的磨难与伤害,但是它们依然展翅于天地之间,依然欢唱着一首首生命的颂歌。那么我呢,难道那些困难就能把我击倒吗?这些压力、困难和迷惘,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切的压力、挑战,都名为青春的洗礼……
同桌摇了摇我的肩:“喂,别走神,今天作业多着呢。”
我笑了笑,又看了一眼窗外。接着又俯身潜入那白纸黑字当中去与题海搏斗了。
“成功难,又何妨,年少当轻狂!”
【评点】
文章构思很巧。作者借助描写窗外景象的变化,来写个人生活经历及思想的变化。从眼前的窗外风景牵扯出对往日时光的回忆,表达出对天马行空般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可喜的是,对比从前的生活,作者没有停留于眼下的困顿、迷茫,而是在窗外之景中,找到为青春奋斗的理由和力量,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
窗外
黄婧哲
母亲摔伤了腿,躺在家里养伤。出院那天,我看见一只飞鸟在住院大楼上盘旋。它有力的双翼伸展开来,像是在拥抱阳光,又像是在拥抱自由。我连忙将母亲的轮椅转换方向,怕她看见,更怕她想入非非。
回到家,母亲长达两个月的卧床生活也就此开启。床的右边是一张书桌,左边则是几扇窗,拉开窗帘就能看到高高低低的树木相互掩映。
第一周过去,住校回家的我问她:“这新生活感觉如何?”她笑着打趣:“不上班的日子就是不同。就是躺着看手机屏幕有点小,该换手机了。”
第二周过去,没等我问,她就说:“昨天梦见我拍床而起,重新学走路了!”我笑:“你是想走路想疯了。”可我看见母亲开始常常沉默地望向窗外。
我递给她一本书,她满口答应着好,可转身她又望向窗外;我帮她打一盆水,她觉得太烫,可等我重新接了一盆水回来,发现她又在望着窗外。她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疲倦又憔悴。不戴眼镜的一双眼微眯着,也不知她能看明白什么。我问她,她也不答,或者只是慌忙敷衍:“啊——啊,没什么。”
有一天,我见她在出神,正想出声打断她,她却赶紧制止我:“嘘,别吵!”嘴里念念有声:“窗不见,不见窗。”随后猛然抬头看向我道:“我写了首诗,你听:‘骨断筋伤人悲观,静卧闲养心也安。风抚雨润树喜长,隔夜对邻不见窗。’你有没有发现,昨天透过这扇窗还可以看见对面的窗户?这一晚上的狂风暴雨后,对面窗户居然就被新长出的树叶遮住了!”
是吗?没注意过呢!我顺着母亲的目光向窗外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绿紧挨着,从道路两旁的土壤中向上方的中央处簇拥,又从中央向外延伸。对邻的窗紧闭着,小心翼翼地,似乎极力想与枝条划清界限。我仿佛能感受到枝条们在耀武扬威,打着一举夺天的算盘。
见我不出声,母亲继续说道:“昨夜狂风暴雨,不但没有摧毁它,反而让它枝更繁叶更茂。枯叶被吹落是必然的,可新叶再发也是必然的啊。”说完她看了看自己的脚。
我再次望向窗外,阳光下,那些高高低低的树俯仰生姿,绿意盎然。我试图想象在烈日炙烤下的它们和在漆黑夜里风雨大作中的它们。所幸此时的它们,仍在向阳生长。
我想,母亲一定已从窗外之景中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
【评点】
和一般观察窗外景物的作文不同,本文着重叙事,讲述母亲受伤养伤的一段经历。窗外的景象日日变化,而窗内的主人公的心情也在日日变化。小作者巧妙地把观察的重点放在了狂风暴雨后的窗外景象,借助遭受风雨击打的树木更加枝繁叶茂来展现生命的顽强,从而完成故事的收束——母亲在自然界的启发下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借窗外景物来抒情言志,是这篇文章构思立意上的亮点。
窗外
不知从何时起,我很爱看窗外。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明明是很熟悉的景物,却因那窗框的约束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一幅静止或流动的画,挂在了墙上。
我的书桌旁就是窗户。偶尔在写作业或看书时抬头,便可望见一片天,稍稍放低视线,就是楼房的顶,远些的大楼虽高大的鹤立鸡群,却突兀的挡住视线,不肯让这画面深远下去。楼下是有树的,但就这样看窗外,断然是见不到的,于是我便喜欢在那些水泥砖瓦令人窒息略显空虚的格子间静静幻想那小块的绿,然后任它溢出窗框的束缚,接着溢满世界。
教室里也是有窗户的,只可惜位置不佳。目光被近处的栏杆柱子等等挡住,不得不向上看,在那屋顶上,生了株野树,恐怕真的只是草,但我却更情愿它是一株树。它的枝是细细的,叶是零碎看不出绿色的,甚至找不到稍粗些的干,就那样静静地立着。我在窗里,它在窗外,在晴天,在雨天,甚至在雪天,我见证着它的静止,摇曳,甚至是挣扎,但它一直在窗外。每次我望向它,它似乎也在看我,世界有时就会这样子静止。也许它会向我点头执意,然后再将它的目光投向远方,那是窗子框不住的地方。之前天冷,窗子上在里头起了水汽,便看不清窗外的景物,只留下朦胧的影子。坐在窗边的人喜欢在布满水汽的窗子上写字,大大的字,字的末梢有水顺着滑下,留下一道水痕,记得有次窗上不知谁添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水顺着那重重的点向下,留出一道的清晰,在一片朦胧里留下一道风景,成了冬天最深的记忆。
我还喜欢文学社教室里所看到的窗外。说来也有趣,开学三次去社里,三次都是阴雨天,人很少,教室又大,空旷安静。望向窗外,那打在窗上的雨声却听得更加分明。我爱看那雨滴在窗上留下不间断的水帘,或是小雨笼罩着远处的屋顶。天总不肯明媚,但我也很喜欢听着雨声,任凭那雨点一点点晕开我的思绪,洇(yn)到窗框之外。然后,就这样静静候着,让凉意缓缓袭来。
我爱看窗外,以及窗外的窗外。
文2:
窗外
窗外的世界是美丽的,奇趣的。
在我卧室的窗外,有树,有草,有花和防盗窗。
当我在卧室写作业时,不禁望向窗外。窗外那棵高大无比的李树,在旁边小灌木的衬托下,愈发地吸引我。
那是一个夏天,雨没日没夜地下,从早到晚,不知疲惫。雨水打在地上,“嗒嗒嗒”,像快速敲击键盘。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抬头望向了窗外。尽管雨如此之大,李树似乎没有被打怕,反而为旁边的花草撑起一把伞。雨不停下,打在树叶上,打在地上,打在防盗窗上,声音直击我心,使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心中感慨万千。仅仅只是因为玩儿手机就与妈妈吵了起来,幸好雨声之大,把我与她的声音遮掩起来。雨又一次大了起来,打断了我的回忆。
雨已停。我仍旧坐在卧室。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天气甚好。阳光将我的目光牵至窗外,我一抬头,又看见了那棵李树。我是看着李树慢慢长大的,与刚开始长枝的李树相比,它经历了太多。树皮从刚开始的亮红棕色,渐渐变成了暗沉的棕色,树干上有着太多划痕,每一次的下雨打雷,似乎都在刺痛着它。树干向外延伸,形成一枝儿一枝儿,那枝上的叶子小小的,上面分布着整齐的叶脉。在树枝之间,长着一颗颗未成熟的小李子,形状类似橄榄球,与叶子一样是暗红的,它似乎借此把自己隐藏起来。悦耳的鸟声吸引着我,我看见树枝上飞来了几只麻雀,颜色是黄黄的,给这沉闷的红棕带来了一点活力。这时,一只麻雀飞到了我的窗边,轻轻地用嘴叩击着防盗窗,那声音竟像昨夜的雨一般重击着我的心。我呆呆地望着窗外。
太阳快要落山了,它用尽全力发出最后一束金色的光。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妈妈道了歉,认了错,妈妈也原谅了我,我们又和好如初。我静静地望向窗外,看见被橘色光芒撒满的大地,看见灌木丛上的小麻雀,看见已经被夕阳抚平了的李树的树皮,看见涂上金色的树叶和果实……这时,我似乎尝到了酸李子的甜,听到了小麻雀欢快的歌声。
一切事物在窗外都是那样美丽,充满奇趣。
文3:
窗外
窗外,高楼林立,好像所有的空间都被挤压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笼子。人们忙忙碌碌穿梭于其间。而于那最不显眼处,就在夹角的地方,是一排排的垃圾桶。一个拾荒的老人,每天都会流连于此。
凌乱的白发,伛偻的身影,一手提着一个污秽不堪的袋子,一手在垃圾桶里翻来翻去,不时地把拣出的东西放进袋里,有时是一个塑料瓶子,有时是又小又破的纸片,有时是孩子毁掉的玩具碎块,有时还会是扔弃的馒头或是面包片。偶尔会碰上有人过来丢垃圾,她就闪在一边,人一走,就赶紧走回来,急不可耐地扒拉开新丢弃的垃圾袋,看看有没有可换钱的东西。有时她会满载而去,这时她伛偻的腰好像挺直了些,走起来也格外有力;有时,拾捡了半天,手里的袋子还是空空如也,离去的背影便更加得憔悴,步履也更是蹒跚。
驻足窗前,我常常会看到这个拾荒的老人。于是我会想象,她有着怎样的生活?这污秽的破烂能给她带来多少收入?她每天怎样生活,吃什么?生了病谁来照料?她有没有儿女?儿女们都在干什么?她拾荒为生是生活所迫?还是乐于劳动,打发时间?
可是,她几乎每天都来,风雨无阻。于是我努力让自己相信她的处境或许更是前者。
那天,疾雨刚过,小雨淅沥。我透过窗子,远远看到她已伛偻着腰走到了垃圾桶前,手里依然提着那只污秽的袋子。看着她趴在垃圾桶上翻找的身影,我竟两眼湿润了,假如她是我的母亲,我绝不让她如此生存,哪怕我生活艰难,我会省下每一分钱,尽我所能不再让她劳辛!我会用生命去爱这个给我生命的人,不让她老无所养!不让她年轻时含辛茹苦,老了让人心疼!
于是,我以天地善心去想象,她应该是一个孤寡老人吧!这世上怎会有如此狠心的儿女?
昨天,雨夹雪,天气骤冷。我躲在暖暖的屋子里不肯出门,忽然,我想起了什么,疾步走向窗前。窗外,雨夹着雪从眼前掉下来,那个角落里,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除了几只垃圾桶。我长出了一口气,大冷的天,亏得没出来!可一转念,又害怕起来,即使是坏天气她也是回来的,拾荒的薄利要维持生计得日积月累,她会不会病了?有人照料吗?她住在哪里?屋里是冷还是暖?
这一连串的问,竟使我无地自容拷问起良心来,我自己不就是一个冷漠者吗?我的同情与担心可曾改变她生活的一毫?世界偌大,像我一样,躲在窗后冷观世态的又何其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于是,我拿起大衣,走出门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