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回味

(2020-07-09 21:21:39)
标签:

教学

教育

语文教学


一、【考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回味童年的生活,天真烂漫快乐幸福;回味成长的经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回味抗疫的日子,温暖感动敬畏珍惜。……人生百态,经历过,体验过,才会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XX代替。(初三模拟考作文题)



二、【审题指导】
1.材料初审这个作文题以材料加全命题的形式出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材料第一句“回味童年的生活,天真烂漫快乐幸福;回味成长的经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回味抗疫的日子,温暖感动敬畏珍惜”。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材料第二句“人生百态,体验过,经历过,才会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经历过”,“体验过”,“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这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社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2.审题重点“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文题中“回”有“回想”“回顾”之意,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想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3.审题注意点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所以平时在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审题习惯和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



三、【佳作展示】

 

回 

八年2班陈家宇


愿你从烟火气中走来,带着满山川湖海的幸福与爱。

厨房的烟火气,充斥着我每一个生命的清晨。每当初阳未洒进小街拥抑格局的青岩上,母亲便会从酣梦中醒来,去打点我的早餐。晨晖映下的小小厨房,有着长亭落木阶的湿清气味。不过一会,厨房又会带有烟火的味道。

母亲最近有些听力下降,隔着壁廊一扇的木门唤她,她也不应一声。介于此,我总会笑着说她:“您已步入老年啦!”。这里,她执拗得像个孩子样:“那来的话,我还年轻呐。”

一日,她从那充满小小烟火气的厨房中走出来,匆匆地对我说:“我可能是因为厨房的烟声,才听不清晰的吧。”她凝重的神色,宛如晦涩岁月在面容沉淀,随即,她又笑了:“来吧,吃饭啦。”我也“哧”地笑了,却不是像平时那样的感觉,因她起伏的心情和古怪的神色而逗笑的喜悦与温馨感,而是心底的无尽悲伤。

后来,我才恍然从迷茫中醒悟。原来,我时常说她是老人的小小笑话,终究还是错了啊。母亲苍老的速度比我所述的要快,她的花季、她的生命,在小小厨房的烟火气中,一点点的消散,一点点地逝去,却无声息。在与岁月的抗争中,我们最终全盘皆输。

厨房的嘈杂停止了,我静静回味着充斥着烟火的空气,它在我心中有空旷悲伤的味道,似融沫于冰川的海盐,带有触指心寒的白沫。但烟火气中又夹杂着一丝甜味,仿佛来自山川湖海,却终于厨房与爱。我看着母亲笑着端出一碗粥,那粥很暖,笑容也好暖。

我现在因回味而害怕了。我好害怕,害怕自己现在在青灯黄卷的彻夜阅读中,不够尽力,不能在长大成人之后给母亲幸福;我也怕,怕自己有能力给母亲幸福时,母亲已苍老得不像一个美丽活泼的孩子。我只希望,我也能在未来,在灰岚中沿起雨下的屋檐,为母亲与家人,遮风挡雨,让厨房,充斥满烟火与爱。

席慕容说过“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落败”。那,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终于厨房与爱。我觉得,答案永远是那一株记忆中的蔷薇。

回味烟火气中的岁月,谁都会落寞啊。

 

评语:诗意的源头是生活,而母亲,无疑是为我们投注最多笔墨的对象。作者从一个细微的生活节点——“厨房中的母亲突然听不见我的呼唤”生发开来。在“女儿玩闹调侃”与“母亲认真的解释”对比中,这个迷茫的孩子突然重视起母亲那一句“我还年轻呐”,一句轻轻的辩解激发作者内心的波澜,引起她不断的回味,在这回味中,她明白了母亲无言的奉献与牺牲,感受到母爱的深沉绵长。

本文突出之处在于对真挚情感的品味与摹写,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振——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囿于厨房与爱的母亲。

但不足之处在于抒情议论的篇幅过重,而失于对回味的细节刻画。 (指导教师:刘晓瑜)

 

回 味

八年(14)班  温雪婷


三月的微风和云朵,记忆温柔的烙印,茶山翻滚着绿浪。掬一盏清茗,慢慢回味,信手捏来的是劳作的喜悦和寻常日子里的温馨。

“婷呀,咱们采茶去!”随着一声欢快的吟唤从房间里飘出,我戴上笠帽,背上小竹筐,迈着轻盈的步伐向茶山走去。

寒食过,云雨消,不夜候正好,又是一年采茶时节暖阳照。茶山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满山的绿意婆娑在采茶人的歌声中愈发生机。妈妈的脸上轻易就浮现出幸福的模样。她拉着我的手在绿色的海洋中穿梭,轻声细语地同我讲述采茶文化的久远悠长,偶也会捎一片茶在我耳边,持一叶菁教我吟唱。一样的语调,一样的笑容,是花开并蒂莲。

风追着蝴蝶跑,谁家种红苕?木犁地龙惊兮蚁出巢。春意颇浓,劳作了一天的采茶人在茶山上叙家常,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一阵又一阵。身旁地小竹筐是丰满的,妈妈的心中也是丰满的。我们的眼中满是柔情,似一片茶,飘落到了平静的水中,泛起朵朵涟漪,只有水知道。这丰收的景象在望,化解了采茶人的辛劳,他们倚着田垄,似一块石头似的,酥然入睡。

翠盈盈,幽香飘,茶垄漫山绕,我也趁早扯下了小笠帽“春眠”。梦中,妈妈的声音一遍又一遍,那谆谆的教诲绕在心头:“田垄间半山腰,农人多辛劳……”

妈妈素手清挑茶菁掉,在一道道工艺中,鲜嫩的茶叶终究成了茶水中轻浮着的美。我小心翼翼啜下茶水,清凉甘甜的滋味,在心头蔓延开来。妈妈握住了我的手,轻喃着:“且住,且住,这收获的丰盈富足……”

我回味清茗,那是清浅甘甜的茶香;我回味生活,采茶人在寻常的日子里为辛勤劳作后的收获而喜。这世上,本就百味丰呈,以辛勤的劳作,努力的付出而快乐地活着,寻常的日子也精彩,也温馨,也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世事静好,茶山可爱,万物可期,欢喜可盈。清茗,值得回味,生活,也值得回味。

 

评语:小作者的文章像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溪,清秀,流畅。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抒情浓郁。回味清茗的清浅甘甜,也是回味采茶人辛勤劳作后享受丰收的喜悦,这是一曲对淳朴的茶山劳作生活的美好颂歌。  (指导老师:邹丽双)

 

 回 味

 八年18班 柯漫萱


步行上山,卸去学习的重担,回味秋季的美好,回味着自己的初心。

端坐于时光的渡口,细细品味,才知秋是一个美好的、值得回味的季节。走在山林小路上,新鲜的空气充斥着全身。几片叶子飘落,斑驳了一地的惆怅。一米阳光洒下,明媚了所有的悲伤。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大自然蕴含着的生命的奥秘。细细品味,才发觉这竟是一个生命的轮回。落花并非无情,只是换了一个方式陪伴在树的旁边。细细品味,才发觉秋是一份情,一份陪伴。

秋雨绵绵,寒了寸寸蝉鸣,山间的野菊随着秋风如蝉般扇动着翅膀,芳香四溢。初见泊泊的泉水,伸手探去,只觉得一股凉意灌满全身。溪水澄澈是孩童的双眸;明亮,无争,俯下身,去轻尝一口,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清水甘甜,给人以息心之感,清泉澄澈,无欲无争。细细回味,便觉得秋如这清泉般无欲,这清泉般无争。细细回味,便深感无欲无争的秋是那么美好。

终于到达山顶,秋雨已停,却夹杂着丝丝凉意。抬头,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几朵流云悄然浮动,却遮不住温暖的秋阳,远方几座山峰若隐若现,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阳光洒下,温暖了大地,也温暖了我的心。顿时,心已静下。沉浸于这般无尘的世界。心上的尘埃已被洗去,被秋雨刷洗得明亮。心中的那份信仰也逐渐明显,牵动着我向前走去,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一轮秋阳,我的心中什么也没有,只留下一份初心。细细回味,才明白初心就像这秋天的天空,没有尘埃,干净明亮。细细品味,才明白初心才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是我们的灵魂,正如秋阳是蔚蓝天空中的灵魂。

快步下山,烦恼烟消云散。细细回味,才知秋是一份情,一份陪伴。秋拥有着无欲无争的美好,我们的心如秋的蓝天般干净明亮不染尘埃。

细细回味,才知秋的深情与美好,才悟得初心如秋天般干净明亮。回味秋,回味美好与深情,回味初心。

 

评语:本篇作文以“爬山”为线索,在爬山的过程中回味着对秋独特的感受。在她的作文中,秋有着很多人感受不到的情感。因为她的感情细腻,观察细致,才能回味到不一样的秋!文章思路清晰,从三个方面写秋,在行文过程中,回味秋的陪伴,秋的美好和如秋般干净明亮的初心,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最后自然得出回味初心,升华主旨。(指导老师:林清梅) 


回 味

九年(17)班  林伽伊


岁月回味,人与海棠皆醉,回味纷繁,我等一来青鸟衔风。

——题记

深夜,天空如碧梧已僵。

学校门前是漆黑一片,不过转角,却见灯红酒绿,传杯换盏,亦是凡尘粗俗,酒酣耳热。

我厌恶如此平腐生活,却还未能离开这里。南方的小城没有邀竹赏月的闲适,但我与优秀,如隔天堑。

三年前的我,眉眼疏狂,妄想在纷繁嘈杂的初中一鸣惊人,慧骨玲珑却学业无成,一腔桀骜,可败事有余。我曾也蹈厉大志,却最终落得分数线上的挣扎结纵。

生活,有何好回味?新火试新茶,浑浑噩噩,也就过了。

拐进家旁的小巷,万火斑斓旁落,身边只剩飞蛾缠绕的灯凉白光,我嗅到了一丝谙熟的气味,和参杂在冰凉里,摇曳不定的温暖。

是家里的挂灯,或许亮了很久。

那盏挂等有着复古的样式,虽小,却能照得阳台明如白昼,才发觉,我不曾回味。

我曾见母亲在挂灯下润衣,泡沫亮暗,支离破碎。父亲用一觞清酒,囫囵我的未来与可期。或许也有谁的残棋新停,死局欲盖弥彰,余墨一点,浮岚三分。

曾与知交在灯下摇醒皎月,赤足阶台,有时骰子玲珑青春心事有时揣一兜江山恢弘。泼墨山月,鱼肚初白,她与我烂漫姿态,度云卷云舒。

我也曾在灯下自覆清爵,自充滥句锦阙。我也会白日梦盼来日辉煌,也会念今日犬马声色,我在灯下,看过晴雯撕扇,芙蓉亦难逃香消,也看过浪子燕青,名人扇流光将人抛。

三载春秋,却已回味无穷。情与思缠绵,友与亲可期,何惧孤步,何惧平凡?

若无回味,若无万般倥偬,人生浪漫,再激进的我也无步月登云可言。

我愿回味,访谒过去,拥抱忽略的亲情与爱。

我愿回味,诗洒年华,韶华之梦里等一来青鸟衔风。

我愿回味,来日才倜傥。尝过几轮人生百态,几次浊酒新停,愿以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回味    (中考作文)


太阳隐去,夜幕降临,一轮空灵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向大地倾吐着光辉。蛐蛐也不鸣叫了,沉醉其中,回味着那已过去的光阴。

临近盛夏,天气渐渐闷热起来,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也预示着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

吃完晚饭,悠闲的向班级走去,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偶尔一阵凉风掠过,顿觉清爽。走进教室,同学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八盏荧光灯把教室照得如同白天,头一次这么安静,只听到班级后面的钟滴答滴答的响着。不知过了多久,班主任走进了班级,大家“蹭”的一下都坐直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着她,她也看着我们,没有说话,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她终于打破了这平静。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只是盯着她看,恍惚间听到她说:“毕业了,你们每个人都送我一件礼物吧。”礼物?我一下回过神来,刚要毕业,就跟我们要礼物?大家都不由之主地低下了头,轻轻叹气,又摇了摇头。礼物,自然是没有的。 

正当大家都摇头之时,教室里的一张凳子响了一下,只见一个身影穿过狭长的走道,站在了班主任的面前,抱住了她,时间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一会儿,她微微笑着说:“还是小杰最懂我。”又是一声凳子挪动的声音,又是一声,又是一声……就跟约好了似的,大家纷纷起立,自动站成了一排,向讲台走去,挨个和她拥抱。她的怀抱竟那么温暖,平日里对我们严格的她,此刻俨然是另一个人。

晚自修结束的铃声响了,月光下,她站在塑胶跑道边目送我们离去,我最后看了她一眼,她一点儿也没有变,和一年前一样,个子不高,脸颊因冬季寒风的凛冽而留下两抹化不开的红色,不漂亮,却很精神。她又好像变了,那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愫就一直放在心中吧。不变的是人,变了的是心,是岁月的永恒。

季节更替,辗转流年,当我慢慢长大,我也逐渐明白,这何尝不是她送给我们的毕业礼物,她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教会我们爱,教会我们包容。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那天的场景,一轮明月高悬,塑胶跑道边树影婆娑,那个离别之时沉默不语的她,那个和我拥抱的她,那抹月光下微笑的她……

月光吐露着皎洁的光辉,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我凝望着那轮明月,在毕业季的回味中我已经从稚气未脱的孩童成为一个懂得爱和包容的少年。

 

回 味   (中考作文)


 

“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离乡多月,淡了情思,不禁忆起家乡门前的清蒲,回味着浓浓的乡土情结。

蒲菜是一根根彩色的丝线,编织起丰富的味觉记忆。那日坐在窗前,望着楼下繁花的街市,不禁浮躁起来,倏忽间,一阵清香迎面扑来,冲进鼻腔,浸润心灵。

寻香而去,桌面上放着一碗清汤,热气腾腾,香气氤氲。凑过去,只见浑白的清汤表面轻浮着一根根玉管,鲜红的虾也舒展开来了弓着的腰身,沐浴在清汤之中,扣着鹅黄的光晕,打折旋儿,矫若游龙。

不禁夹起一根玉管,像葱白,似羊脂,如美玉,若象牙,含着饱满水汁,晶莹剔透,咀嚼一番,清甜酥脆,鲜滑爽口。捧起汤呷一口,融合了清香的菜味和虾的浑厚质朴,泛着微微的土腥,萦绕在唇齿之间,久之不去,回味无穷。“这汤真鲜!”我夸赞道。“当然,这是家乡特有的味道——鲜虾蒲菜汤,是生你养你的家乡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啊!”我点点头,只顾把汤喝干净,哪里体会到奶奶的语重心长!只觉得一条绶带缓缓滑入胸腔,抚平浮躁的心,心平静了下来。

蒲菜是一支支线条清晰的画笔,勾勒起我对故乡的记忆。下乡回家看望奶奶。春末夏初,风轻云淡,陌上青草绿如织,远远地看见奶奶站在水塘便忙碌着,走近后,才发现是在忙着割“水草”。只见奶奶弯下身子,瞅准一棵,一只手放到水中摸索,另一只手轻按着什么,轻轻一提,一棵“水草”就出水了,宛若江南的女子,温婉细腻。它擎着翠绿的叶鞘,深埋在淤泥中的却是洁净无瑕,一点没有被陈腐所污,似白牛奶浇铸。“奶奶,这是什么?”“这是你看过吃过的蒲菜啊!”看着这挖上的清蒲,回忆起鲜美的蒲汤,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阳光泻下,反射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映着奶奶的佝偻背影,我不禁想到,奶奶和蒲菜都生长在这片大地上,虽平淡无奇,却用自己的青春,抚育了故乡儿女,造就了这故乡淳朴的乡情。想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

回忆起蒲菜,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忘不了故乡的亲人,忘不了奶奶寄托在蒲菜中的款款深情,忘不了淮安人的平淡淳朴,忘不了心中那片洁净的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