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训练答案

标签:
语文教学教学 |
语文阅读训练
(0424周五)
一、阅读下文,完成阅题。(15分)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菜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米尔斯认为,制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子虽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场所的一种桌面装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悉,一部便携式的装置最初可能要耗资几百英镑,而台式实验室装置则需几千英镑.米尔斯说,如果该装置得到普及,价格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1.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文章结合说明对象““光谱”鼻子”首先说明了它的原理:“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和应用前景:“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场所的一种桌面装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此作答。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光谱”鼻子。(3分)
能根据所探测到的人体气味,确定颜色和光的强度,从而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病的人造鼻子。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概括。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从给出的文段中摘抄出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区别去其他事物的特征)的信息,然后将关键词组织成定义的形式。从文中可以搜集到它是一种“人造鼻子”,它的原理是 “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据此理解作答。
3. 第3段中主要运用了_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_具体地说明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 _。(4分)
【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据此作答。
4. 推断“光谱”鼻子能否检测出感冒,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3分)
能。
否。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如果选择“是”,理由就是“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如果选择“否”理由就是“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可见对于感冒与否,仪器的感知并不灵敏。
5. 根据文章内容,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巳。
B. 科学家正在开发的“光谱”人造鼻子成功后,将能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在医院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
D. “光谱”鼻子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并且肯定不会带有主观色彩。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你得去看医生了”,这种说法应该属于令人担忧的东西。故选C。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植物也有语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6. 文章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6题详解】
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一定要判断有几种说明方法,接着考虑是什么说明方法,最后按照相应说明方法的解答思路作答。文章第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思路:所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据此作答即可。
7. 文章中第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否(不能)。“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如果去掉,表达意思与客观事实不符。“往往”一词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7题详解】
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8.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4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美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看清标题,找准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文段起到的“起承转合”作用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各段大意进行筛选概括。文章第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第段说明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段说明不同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第段说明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反应。据此提取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9.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4分)
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9题详解】
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者理清题干要求,两者结合联系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作答。注意语言得体,语句通顺,符合题意。文章主要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的,题干中“植物活性翻译机”就是根据植物也有语言这个特性发明的,生活的扫码功能(超市储物箱、共享单车、进出火车站、机场扫描等)也可以看成是受“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启示研究出来的,所以在作答时侧重科技智能这块的内容也是很切合实际的。
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
1. 下面这几段话中的“我”是谁?保尔并没有死,但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悲痛会突然袭来呢?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怕的严寒已经被战胜,铁路各站堆满了宝贵的木柴,我又刚从祝捷大会——市苏维埃为祝贺筑路英雄们而召开的扩大会议——回来,为什么悲痛恰恰在这个时刻降临呢?我们是取得了胜利,但是,有两个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保尔的死揭示了我内心的真情:对我来说,他比我原先所想的更珍贵。日记就记到这里吧,不知道哪天再提起笔来接着写。明天写信到哈尔科夫去,告诉他们我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去工作。
2.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 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答出其中一点1分);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6分)
(1)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1分),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1分)
(2)经历(4分,每次2分,“铁环”及“冲破”各1分)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1分),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1分)。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1分),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1分),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分),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1分),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