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三峡》、《短文两篇》

(2019-10-17 13:58:56)
标签:

语文教学

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

 

篇目

文体

作者

内容精要

写作关键词

三峡

散文

郦道元

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书信

吴均

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

 

野望

 

 

 

律诗

王绩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

黄鹤楼

崔颢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王维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一)《三峡》(郦道元)

3.  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ì)      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十)《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十一)《龟虽寿》(曹操)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3、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十二)《赠从弟(其二)》(刘桢)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

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十三)《梁甫行》(曹植)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