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叙文写作技法:巧用“穿插”斐然成章

(2019-09-08 10:06:59)
标签:

语文教学

教育

语文

教学

记叙文写作技法:巧用“穿插” 斐然成章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必须掌握“穿插”技巧。何为“穿插”呢?即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入议论、抒情等内容。“穿插”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表达情感;第二,阐发观念;第三,表现人物;第四,深化主题;第五,优化结构;第六,感染读者;第七,提升格调。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与巧妙穿插,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错落有致,从平常走向精辟,从平淡走向神奇,尺水兴波,粲然生色。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中的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有时也会借文中人物之口发表议论,或者借名人名言来发表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常见的方法有:
  1.直陈意旨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的感觉。“……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一面》中尽情的议论,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2.点石成金 即用很精粹的句子“点穴”,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狼》的结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议论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
  3.前呼后应 《这不是一颗流星》就使用了呼应法收束全文。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洁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这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4.穿插流动 在文章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例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以“……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来进行穿插,结尾写“……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不断地揭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由于有了“反复穿插”,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在记叙中穿插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
  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是因事缘情。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综观通篇内容,字里行间并未直陈父爱子、子念父的拳拳深情,而是通过多次流“泪”,表达了“我”内疚、忏悔和叹惜的心情,寄托了“我”对父亲的强烈思念,真挚感人。
  其次是托物言志。“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白杨礼赞》)
  第三,借景抒情。《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时必须注意几点。
  侧重点:记叙文自然侧重叙述,议论、抒情宜穿插其间,不可本末倒置。记叙为主,其他为辅。记叙是画龙,其他则是点睛添彩之笔。有的记叙文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则以穿插抒情为主,各有侧重,不必求全。
  自然点: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都应有感而发,有的而作,都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不要为议论而议论,为抒情而抒情,无病呻吟,生拉硬拽,破坏了文章的和谐。
  灵活点:与记叙灵活相融的议论、抒情,让我们的文章更深刻、更雅致、更富有感染力,展示更宽阔的阅读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据文章需要将客观景观人格化、生命化,使之富有人情味,富有生命的张力,反之,则牵强附会,空洞乏味。

  范文引路

黑暗的剪影
                          林清玄

  在新公园散步,看到一个“剪影”的中年人。
  他摆的摊子很小,工具也非常简单,只有一把小剪刀、几张纸,但是他剪影的技巧十分熟练,只要三两分钟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剪在纸上,而且大部分非常酷肖。仔细地看,他的剪影上只有两三道线条,一个人的表情、五官就在那两三道线条中活生生地跳跃出来。
  剪影者从事剪影行业已经有二十年了,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以前是在各地的观光区为观光客剪影,后来观光区的剪影也被照相取代了,他只好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出卖自己的技艺。他为此感慨道:“我走的地方愈多,看过的人愈多,我剪影的技术就日益成熟,能捕捉住人最传神的面貌,可惜我的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在南部乡下,一天还不到十个人上门。”
  做为一个剪影者,他最大的兴趣是观察,早先是对人的观察,后来生意清淡了,他开始揣摩自然,剪花鸟树木,剪山光水色。“那不是和剪纸一样了吗?”我说。“剪影本来就是剪纸的一种,不同的是剪纸务求精细,色彩繁多,是中国的写实画;剪影务求精简,只有黑白两色,就像是写意了。”
  因为他夸说什么事物都可以剪影,我就请他剪一幅题名为“黑暗”的影子。
  剪影者用黑纸和剪刀,剪了一个小小的上弦月和几颗闪耀的星星。他告诉我:“本来,真正的黑暗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但是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我们总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线光明。如果没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为黑暗了。”
  我离开剪影者的时候,不禁反复地回味他说过的话。因为有光明的对照,黑暗才显得可怕;如果真是没有光明,黑暗又有什么可怕呢?问题是,一个人处在最黑暗的时刻,如何还能保有对光明的一片向往。
  现在这张名为“黑暗”的剪影正摆在我的书桌上,星月疏疏淡淡地埋在黑纸里。“光明”也许正是如此,并未为某一个特定的对象照耀,而是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追求。
  后来我有几次到公园去,想找那一位剪影的人,却再也没有他的踪迹了。我知道他在某一个角落里继续过着漂泊的生活,捕捉光明或黑暗的人所显现的神采。也许,他早就忘记曾经剪过我的影子,但这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个悠闲的下午相遇,而他用二十年的流浪告诉我:“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即使无人顾惜的剪影也是如此。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技法解析】
  “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我们总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线光明”是作者借文中人物之口所作的议论,而光明“并未为某一个特定的对象照耀,而是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追求”则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的议论,二者异曲同工,都是对文章的进一步深化,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精段示例

  这蛙儿,往那儿一跳,就架起鼓,擂热我的情绪;大嘴一张,就唱出曲子,像青青嫩芽植入我思维的旷野,让我对生命充满无限的热爱。这蛙儿,在黑夜中热情地唱着。这蛙鸣,多么令人陶醉。揉成团的是音乐美,切成片的是美音乐,砸成粒的是跳动的音符。
  瞧,蛙儿是多么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那么,人类呢,更应该珍惜、热爱生命,并欣赏生命呵!倾听,心听。欣赏,心赏。
  ——《天籁》

  我拿起牛奶,在那股醇香中抿下一口,一股甜丝丝的感受流入我干涸的心田。那是蜂蜜,细心的母亲早已在牛奶中加入了蜂蜜,犹如她那让人心醉的眼神,涤荡在我心间,爱意浓浓。
  窗外细雨飘了进来,洒在我的脸上,一股清风吹散了我的愁思,我想与蛙共鸣,唱出那青春的圆舞曲……此刻的我,仿佛那荷叶下的红莲,任凭风吹雨打,我都会带着微笑出发,没有太多想法,因为我知道——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华。
  ——《带着微笑出发》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从我遇见你开始,你似乎一直在为我编织文学的梦。那时懵懂的我,总爱听你念绝句,听你把漫天大雨化为古韵,把水墨画画在心里。是大观园吗?是苏小妹吗?是陆游吗?是李太白吗?太多太多了,让我觉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就像一场属于文学的盛大的桃花宴,甜美而滋润。这样的你,这样深沉,儒雅,才华横溢的你。
  ——《我们一起走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6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栀子花情结
                                 南通一考生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初夏的夜还是稍稍带点凉意的。我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背影。是爸爸妈妈!他们俩……
  我跟了上去。
  爸爸妈妈牵着手,宛如一对热恋中的情人。我暗暗发笑,想不到爸爸妈妈也风花雪月起来了!
  猛然间,妈妈打了个喷嚏。
  爸爸紧张起来,一把脱下身上的外套,赶紧给妈妈披上。“啊呀,怎么着凉了!”爸爸紧了紧妈妈身上的衣服,又细心地把她额前轻扬的发丝顺到脑后。“没事,没事。对了,这么凉,孩子也会着凉的!”妈妈有些焦急。“孩子长大了,该知冷暖了,还是把自己照顾好吧!”爸爸像责怪一个孩子那样柔声说道。
  我鼻子一酸,是啊,我长大了,可我何曾像爸爸那样关心过妈妈呢?
  他们继续踱着,忽然停在了一棵栀子树前,栀子花大朵大朵地开放,仿佛精灵一般绽放在夜间。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栀子花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刹那间终于明白了“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温馨,明白了父母在为儿女操劳时,也有自己的世界,我更懂得了珍惜幸福,付出爱意。
  栀子飘香的季节里,重温那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也在深思:长大之后,我是否能左挽妈妈,右扶爸爸,在栀子树下,让那朵栀子花在生命中长开不败呢?
 

【技法解析】
  这是水到渠成的“怦然心动”。披衣、顺发、“责怪”、插花构成的细节群描写,使涓涓细流汇成汹涌大潮,猛烈地冲击着情感之闸,弹奏出中年夫妻恩爱的动人心曲;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作者以“爱心传递曲”结尾,别具匠心,形象地表达出一瞬间“怦然心动”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言尽而意无穷。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009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我们一起走过
                                    南通一考生

      雨点穿过天幕,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一朵荡漾的水花,我不知道,我的到来,能否在你深沉的海面上泛起晶莹的浪花。怕是不能吧,你的胸怀太广大了,但我甘做你怀中的水滴。数学,你可知你澎湃的洋流中,一颗浪滴在呼唤着你?
  你我初次的相遇,定格在童年的一本《启蒙》中。现在看来浅显的运算,那时却给予我无穷的喜悦。拿起彩笔,把“6”的啤酒肚涂黑,再给“1”先生戴上副眼镜,于是摇摇摆摆的16号教授告诉我,做对了。那时,你像年轻的父亲,拉我手,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而我终于立志,跟着你走。后来上了小学,再进初中,对你的了解愈发的深厚,而我也不仅仅只是与你玩乐了。那无限延长的射线,告诉我探索永无止境;那压不坏的三角形(形状固定),告诉我最简单往往最坚强;那孪生存在的双根,告诉我事物总有辩证的两面……你我一同成长,我已是十六岁少年,而已逾不惑的你,就像父亲,一点点显现出惊人的智慧与成熟来。
  是我已到了叛逆的年纪吗?对你我竟傲慢与不屑起来。试卷飞速地写,计算跳步,方程不检验,你狠狠地用叉回应。一次次考试的失误后,我终于明白,是我自以为懂你。这时,你像年迈的长者,静静地望着我。你说,在科学的殿堂里,容不得骄躁。
  而我真的想懂你!在你伟岸的身前,我是虔诚的朝圣者。于是,当同伴在休息或玩耍时,高中课本摆在了面前,而高等数学第一次展示了它的魅力。在微积分中,我学会了用有限丈量无限的豪迈;在距阵中,我懂得了用简洁替代繁杂的大气。而你的面容竟一点点年轻起来,你的身影竟一点点亲近起来。你像同学,像一个同龄人,说:“来,我们一起走!”
  是的,我们一起走。最喜欢尺规作图。只须两把工具,便能绘出万般情态,不允许度量——生命就当如此大气!作一个圆内接正方形:圆是生命的轨迹,方方正正是做人的态度,而方圆相交处,便是数学引我追寻的生命节点。或许有些图我无法作出,像三等分角,像倍立方;或许方圆不会有交点——但结果已不重要。那美丽的作图痕迹,不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吗?
  

【技法解析】
  一、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我成长的时光。从第一次相遇到小学、初中,从简单的运算到高等数学,从实到虚,线索分明,阶段清楚。
  二、叙事简明,描写趣味横生,议论抒情或直抒胸臆,或画龙点睛。截取代数、几何中的冰山一角,先叙后议,相生相融,句式工整,富含哲思。叙事、抒情、议论灵动组接,以数学话人生,通俗形象,意蕴深厚,启迪无限。点睛句反复穿插,一唱三叹,结构更明晰,情感更浓郁,感染力更强。
  三、以自然景物描写开启,以雨点与湖面的关系比喻我与数学的关系,以“你”称呼数学,似乎与数学面对面在倾诉、交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比喻、拟人、呼告、设问、双关修辞综合运用,文采飞扬。作者对数学知识的巧妙驾驭,对数学与人生的巧妙设喻,体现出不俗的构思与非凡的智慧。收官处一个美丽的反问,既再次点题,也照应前文,使文章首尾圆合,主题升华。



请你演练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带着微笑出发


       凉风习习。偶尔,雨丝在脸上划过美丽的弧线。天幕之上,早已被云儿侵占,调皮的蓝色偶尔扒开云朵,透过缝隙冲我们微笑。趴在妈妈的肩头,温暖,自信……
  妈妈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是自信与坚毅。我调皮地说:“妈,要是我考得不好,怎么办?”妈妈微微转过头,给了我一个甜美的微笑:“别有包袱,没有万一,我的宝贝永远是最棒的,你要带着微笑进考场。”又是一个甜美的微笑。
  同桌的嘴角微微上扬,拍着我的肩膀:“加油,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让我们带着微笑努力,带着微笑进考场,带着微笑拿录取通知书。”我的心中充满力量,也送给他一个甜美的微笑:“你也要加油啊!”
  老师的嘴角微微上扬,他握住我的手,依旧是那个招牌式的微笑,和三年前的第一堂课一样:“喂,小东西,努力哟,我们的开心果,一定要笑到最后的哟!怕什么,三年的努力,就在今朝一搏,我希望看到你的眉毛、眼角、嘴角都向上扬起,看到一个充满自信与活力的你。”我调皮地一笑,我们的目光相遇,那是信心,是祝福,是关爱,是期盼。顿时,一股股暖流流遍全身。走到门口,班主任叫住了我:“好好考,老师相信你。笑一笑,青春没有眼泪,只有微笑。”我吐了吐舌头:“放心,我会带着微笑出发。”
  监考老师的嘴角微微上扬:“各位考生,不要紧张,相信自己,未来属于你们。”
  窗外,树叶在风中跳舞,为我们加油,风儿凑到耳边轻轻地唱起:“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有沙沙的写字声,冲着考卷,我微微一笑,心中默念:“中考,我来了。”看着我的笔在卷子上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我笑了。我带着微笑出发,也必将带着微笑收获。
 

【技法解析】
  一是有众多“带着微笑出发”的心态(妈妈,同桌,任教老师,监考老师,班主任,树叶清风)作为铺垫,使结尾“我带着微笑出发,也必将带着微笑收获”水到渠成。

二是注意细节描写,“眉毛、眼角、嘴角都向上扬起”写微笑,“中考,我来了”写心理,“笔在卷子上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写动作,笔调轻松幽默,一个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形象生动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三是用语注意变化,同样是伴随着“微笑”发出的语言,“我的宝贝永远是最棒的”透露出妈妈的自豪;“喂,小东西,努力哟,我们的开心果……”表现出任课老师的轻松随意和师生之间的和谐;“青春没有眼泪,只有微笑……”则写出了班主任所特有的那种诗意关怀。这种根据不同身份设计人物语言的笔法,值得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给秋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