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狼》复习资料
(2019-01-09 09:48:08)
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 |
《狼》复习资料
一、整体感知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郭沫若曾写对联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作品理解: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嘲讽了: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揭示了:邪不干正(邪恶的力量终究压制不了正义)。
3、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4、作品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词语品味:
晚:特定情境,路上无人,屠户无援,顿生悬念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狼尾随时间之长,距离之远,配合默契。表现狼的贪婪和凶狠。
一屠\两狼:对比明显,身处险境
眈眈相向:写出狼的凶残与贪婪,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表现狼的狡诈。
投以骨,复投之:对情节推波助澜,也写屠户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仍从:写狼的贪婪,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车轮战,狡猾多端,不易对付
恐、顾、奔、倚、弛、持:写屠户心理动作神态,丢掉幻想,准备反抗。
暴起,劈:当机立断,果断机智。
重点句子
1.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 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3.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6.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理解问答
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目似瞑,意暇甚
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屠惧,投以骨
复投之
5、本文按照屠夫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顺序,其中第四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高潮和结局。叙述了两狼与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作者点明故事的主题: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屠户起先怕狼,后来怎样战胜狼的?放弃了妥协的思想,认清了狼的贪婪的本质;能抓住最佳时机
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
7、全文以记叙和议论表达方式为主,揭示出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说明狼再怎样狡诈,都敌不过人的智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决不能妥协退让,而应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坚决予以打击。
8、你知道有关狼的成语吗?(写出两个)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二、文段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
解释加点词语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眈眈相向(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亦黠矣(
)
困窘,处境危急;覆盖、遮蔽;注视的样子;打洞;从柴草中打洞;狡猾
3、
辨析词义。加点词相同的两组是:
A、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B、缀行甚远//点缀
C、一狼仍从//择其善者而从之
D、并驱如故//相提并论
AD
都是通“只”;连接//装饰;跟随//学习;都是一起、同时
4、
辨析词义。加点词不相同的两组是:
A、恐前后受其敌//寡不敌众
B、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
C、场主积薪其中//抱薪救火
D、目似瞑//死不瞑目
AB攻击//抵挡;回头看//拜访;都是柴草;都是闭眼
5、
辨析词义。加点词不相同的两组是:
A、一狼径去//曲径通幽
B、屠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
C、意暇甚//出其不意
D、屠暴起//狂风暴雨
BD径直//小路;都是大腿;神情态度//料想;都是突然
6、
辨析词义。加点词相同的一组是:
A、弛担持刀//一张一弛
B、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代数几何
D、又数刀毙之//多行不义必自毙
E、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F、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
B卸下//松弛;都是睡觉;多少//数学的一种门类。杀死//失败;神情//想;向前//前面
7、
翻译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
理解
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B
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表现狼的贪婪。
B、“狼不敢前,耽耽相向”,表现狼的狡诈。
C、“复投之”,表现屠户的聪明灵活。
D、“转视积薪后”,表现屠户的机智。
C
“复投之”,表现屠户的侥幸心理。
请填写本文的情节:遇狼------
狼---------
狼--------
狼
这个故事嘲讽了什么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嘲讽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文中屠夫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吗?
惧怕:屠惧,投以骨
幻想:复投之
抵御:弛担持刀
反击:杀掉两狼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异”在文中是怎样得以体现的?
两狼的合作(一前一后);两狼的心计(假寐诱敌);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遇惧御杀)
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12.B
13.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2011浙江宁波市)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5.回头看
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011佛山市)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答案】6、B
7、A
8、B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