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满分结构模板之“蒙太奇”式结构

标签:
杂谈语文教学教育中考作文 |
记叙文满分结构模板之“蒙太奇”式结构
[例文观摩]
浓浓同学情,此生永相忆
一考生
同学情是一道爱的数学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演算,才能得出1+1>2的美好结果。
——题记
一、加关怀
深夜。宿舍。舍友生病。
一阵阵呻吟声把宿舍里其他五个女生都吵醒了,打开手电筒就看到小丽那张惨白惨白的脸,豆粒大的汗珠顺着她的额头不断往下滴,不用说,小丽的胃病又犯了。一时间.舍友们动了起来,紧张有序地动了起来,找药的找药,打急救电话的打急救电话.找楼妈的找楼妈....当小丽打着点滴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这几个妞儿全都在病床边做着甜甜的梦。这时,小丽的嘴角挂着弯弯的弧度,幸福的涟漪在她心中一圈儿一圈儿慢慢展开。
二、减嫉妒
下午。学校礼堂。颁奖典礼。
又是这熟悉的进行曲,可在小丽的眼中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今年的三好学生不是她,而是她的好友小雨。或许因为小丽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一时易主,些许有点不适应,于是嫉妒的阴影便悄悄在心底慢慢扩大。这时小雨走了过来,天真无邪的笑脸温暖了小丽的心,也驱散了那团嫉妒的阴云。小雨拉着小丽的手.说:“小丽,下次我们一起努力,别灰心哦!"这时,小丽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难过,为自己,为自己的嫉妒。在同学情的运算中小丽减去了嫉妒,加上了欣赏与祝福,收获了亲密无间的同学情。
三、加宽容
上午。教室。同桌打翻水杯。
“啊!”随着小丽的一声尖叫,同桌小志才发现自己犯大错了。小志不小心打翻了水杯,那水就肆无忌惮地泼在了小丽的数学卷子上,泼在了小丽的衣服上。小志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也许一场暴风骤雨即将到来,尽管小志不是故意的。小丽也气得满脸通红,可当小丽看到同桌惊慌不安的狼狈样儿的时候,心中的那股莫名的怒火也就渐渐熄灭了,心想,谁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呢?随即就抿着嘴偷偷笑了。小志丈二和尚摸不着脑门,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谁知,小丽微笑着说道:“小志,看来你要请我吃“阿尔卑斯’了。”小志怔了怔.随即就明白了过来,拿着抹布边擦边感激地说:“OK!"”
四、加减还在进行中
同学借你的橡皮,减自私。
好友帮你打饭,加感恩。
同桌上课睡觉.加提醒。
舍友睡觉打呼噜,减暴躁。
同学之情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加减法构成的,和谐的同学关系需要你加上关爱减去嫉妒。只要你用一颗尊重、理解、包容的心去演算,相信你会收获一份至真至纯的同学情。
[模板图示]
[权威点评]
一、这篇文章采用“蒙太奇”手法,主体部分把四组镜头剪辑在一起,前后连贯,很好地说明了题旨。
二、前三个片断选取发生在宿舍、学校礼堂、教室的三件小事,全方位反映出同学情。
第一个片断小丽被一群心中充满爱的“中国好室友”关怀,这是被动地接受;第二个片断小丽在朋友的感召下消除了嫉妒,这是一种改变;第三个片断小丽在别人做错事时能够自我开导.主动原谅他人,这是改变的结果。三个片断层层递进,展示了互相关爱能够让爱扩大、收获真挚同学情的题旨。
第四个片断简笔叙述多个场景,并提出做法.形成并列,彰显题旨,让我们看到了考生架构作文的能力。
几组镜头剪辑在一起,典型而集中地反映了校园生活,行文明快、简洁,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容韵律,很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三、文章的开头设置了 题记,为下面几个片断作了总括。四个片断均由小标题领起,小标题紧扣话题“加减法”,并融入主题,独特面给人启发。结尾进行简要的议论、抒情,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并照应题目和开头,首尾圆合。
浩荡熟悉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话离愁为和平;他们话离愁为奋起;他们话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说: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是断壁残垣。透过层层差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诚。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
[模板概说]
近年来,中高考作文以其开放性催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考场佳作。其中,记叙类文章出现了一种类似“蒙太奇”手法的结构。在“蒙太奇”前用“类似”,是因为它与传统的“蒙太奇”有所不同:几个画面不但时空不同,而且,一般地说,人物也不同,事件与事件没有任何具体的联系。天上地下,古今中外,都可入文。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
“蒙太奇”式结构法在高考中考中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是因为这种体式有着共同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一般是三个画面,也有两个的。在如何展示这些画面的问题上,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各自的审美观和写作机智。概括起来,至少有五种:
一是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
二是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
三是用第x幕表示;
四是综合式,即或用序号加小标题,或用第x幕+小标题;
五是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着一个地展示出来。
[例文赏读]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一考生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样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
偶尔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
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熟悉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学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已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
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微点评]让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目的,这种手法即为反复式“蒙太奇”。本文多次出现母亲“一颠一颠地”编稻草绳的镜头,反复式“蒙太奇”手法通过画面语言,塑造了饱经沧桑、质朴勤劳、自强不息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厚的情感。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微点评]本文开篇便勾勒了一幅被时光侵蚀了的老屋的画面,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继而,作者用“蒙太奇”手法,倾情描摹老屋四个镜头,四幅画面、三代人物.具有鲜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人受到感染,启迪人心.引领读者因画面而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岁月割不断历史的主旨。
选 择 三 叠
一、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二、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 ?”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三、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评点: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三个典型故事,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靠“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