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行散记》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2018-09-19 10:22:06)
标签:

语文教学

教育

《湘行散记》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1934年年初,沈从文从北平回湘西凤凰家中探望病危的母亲,行至桃源,他转走水路,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峒、凤凰,在家中停留三天后匆匆返程。一路上,沈从文给新婚不到半年的妻子张兆和写了近五十封信,《湘行散记》即是他循着这些回乡记忆写下来的。《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透过薄薄的书页,我们能看到,每当黄昏薄暮,落日西沉,天上暮云为余晖所炙,呈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悠然唱响催橹歌声,回荡在薄雾渐起的河面……这样缓缓流淌的生动景致让沈从文大为感动,他的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

正是因为这动人而质朴的情感,才使《湘行散记》流溢着牵动人心的光彩。获得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曾说:在我年轻的那个年代,图书馆里空荡荡的,你会发现有一个人在那里埋头看书,那就是我。后来,大家都回到课堂拼命学习了,我却又背着包,按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整整走了三个月。

《湘行散记》可以引领王澍追寻历史的足迹,也可以吸引你我翻动书页,沉醉其间。没错,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活灵活现的湘西,是让人悠然神往的湘西!正是因为他在湘西出生、成长,才凭真切的生活经验,凭亲身的见闻写成《湘行散记》。文中不仅浸透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感情,还寄托了他的哀戚、悲悯与希望。

沈从文走的是水路,一路上的见闻都与水边人物有关。除了水手、妓女,还有店老板、兵士、土匪等。在这些地位卑微的人物身上,寄寓了沈从文对人性的庄严思考。阅读中,我们可以多多观察他们身上质朴、本真的人情之美。

同时,面对湘西这样一个纷纭变幻的社会,沈从文流露出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和悲悯情怀。他说乡村青年中也出现了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如《箱子岩》中的什长,原是打鱼人的独生子,被征兵去打仗,受伤回乡后贩卖烟土走私赚钱。虽只有二十一岁,却是满脸的油气与骄气。《湘行散记》尝试把最近二十年来当地农民性格灵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曲屈失去了原有的素朴所表现的式样,加以解剖与描绘。这种直面现实的冷静思考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说:我觉得沈先生是一个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不老的抒情诗人,一个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的工艺大师。和抒情诗人气质相联系的,是沈从文的幽默感。文中的幽默含蓄而蕴藉,充满生活乐趣。沈从文的语言简洁澄明,返璞归真。他多次记述水手们互相辱骂,粗俗的野话脱口而出,但他毫不改动,照样实录,为的是展露这种生活的本相, 展露水手们为人的粗粝和其中蕴含着的旺盛的生命力。

好的文学作品,有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使人从中接触到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收获,对生命能作深一层的理解。同学们,你手中的《湘行散记》正是这样的作品!沈先生心系湘西这块土地,心系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他的作品不是晋人的山水诗,不是要引人消极避世,而是要人积极进取。

沈从文的散文荡涤着似水的湘西风情,像水那般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滴石穿的力量。时间飞逝,万事万物不过一瞬,好在沈从文的文字将过去那些美好留存下来,好在我们有幸读到这本《湘行散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