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文中考杂谈 |
2018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
(5)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奇特的想象,用春景写冬景,写出边塞瑰丽风光的诗句是:“
,
。”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富于创造力的诗句“
,
(8)人要站得高,看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的:“
,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塑造了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
《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麦克白》。
D.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腐朽。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2分)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自己一样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拥有一份简单而充实。
修改句: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4-5题。(5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以下对诗的前两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中的“离愁”一词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第二句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哀怨的愁绪。诗人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5.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心志。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强也(
)
(3)学学半
(
)
(4)而或不达于事(
)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9.(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4分)
(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4题。(21分)
科里•瓦尔克•迪伦[美国]
③整整两天,鲨鱼没有离开,那只海鸥也没有离开。我们什么也没吃,又饿又渴。后来一只螃蟹来到了岛礁上,爷爷把它捉住了,然后把它掰成了两半,虽然是生的,很难吃,但我们还是把它吃了下去。当我手上还剩最后一只蟹腿的时候,我把它递给了那只海鸥,它慢慢地靠近过来。爷爷看了看它说:“难怪它一直停在这里,原来它的翅膀脱臼了,我想我能够捉住它,至少……我们能多点食物,不会马上饿死。”
“治好它的翅膀?”爷爷问我。我点点头,爷爷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湿漉漉的钱和半支记账用的铅笔。他把这些钱拿在手上使劲甩,大约一个小时后,钱终于干了,爷爷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围困,请救救我们。”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了“我”12岁时在岛礁上救了海鸥,海鸥又救了“我”和爷爷的一段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第一段中对海鸥的描写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坚韧的,为活命不择手段的爷爷形象。
D.文章以“救命的海鸥”为题,点明文章的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1.请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填空。(4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就在爷爷打算拧断它的脖子时,我急忙阻止说:“爷爷,你可以治好它的翅膀吗?”(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2)爷爷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湿漉漉的钱和半支记账用的铅笔。(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13.第④段中“我”为什么说“它真可怜”?
(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13分)
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是森林的“功劳”。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B.
森林被誉为天然的氧气制造工厂和净水器。
C.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D.
湿地一般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16.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湿地的作用。(4分)
17.
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①段中加点词“绝大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
博物馆保护和传承着人类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日前,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正在热播。《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9家博物馆推荐自家的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最终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民众甄选出的9件国宝。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组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新颖性。
【材料二】
每个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一一亮相。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王刚、梁家辉、王凯、李晨等27位明星作为专门的“国宝守护人”。“守护人”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魅力,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
18.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宝藏》节目获得好评的主要原因有:(4分)
(1)民众参与甄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3分)
A. 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 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 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D. 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20.
班级举行“走进博物馆,亲近国宝”的活动,请你拟一个宣传口号,倡议大家积极参与活动。(3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这流沙河的妖怪,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文中的他指猪八戒。(《西游记》)
(
)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
)
(3)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
“农夫和蛇”等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著名的寓言故事集 《伊索富言》。
(
)
22.阅读《水浒传》选段,按要求作答。(2分)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文中“胖大和尚”的名字叫
,他打那两个公人的原因是
三、写作(60分)
23.请以“
是一笔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用一个词补全文题,可供参考的词语:挫折、成功、自信、亲情、友谊、诚信、健康、绿水青山……(2)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3)文中不能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本空不得分。)
(1)星汉灿烂
(2)博学而笃志(3)会当凌绝顶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衔远山 吞长江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分)C
3.(6分)
(1)惘 lǚ
(2)B B
(3)自己一样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拥有一份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的幸福)。(改对即可)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3分)D
5.(2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
(二)(16分)
6.(4分)(1)甘美
(2)勉励 (3)教(教的意思)
(4)有时(有的)
7.(2分)A
8.(4分)(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9. (6分)
(1)教学相长(也)
君子学必好问
(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三)(21分)
10.(3分)C
11.(4分)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最终获救,善心得到回报。
12.(6分)(1)加点词写出我急于阻止爷爷杀生,突出了“我”心地善良,对生命充满关爱之情。
(2)句子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爷爷受到我的启发想出了获救方法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13.(4分)一是同情海鸥因翅膀骨头脱臼无法飞翔,二是想到海鸥很快就要被爷爷杀死成为我们的食物。
14.(4分)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了善良可以救命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阐明了善良的意义,引导人们要以最大的善心对待别人,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13分)
15.(3分)B
16.(4分)
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或: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17.(6分)(1)不能删去。“绝大部分”表示了范围,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主要是森林的“功劳”,但不是全部,用“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湿地比作海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蓄水功能。
(五)(10分)
18.(4分)(2)
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新颖性)
(3)选择明星作为专门的“国宝守护人”。(明星效应)
19.(3分)D
20.(3分)示例:欣赏文物之美,了解文明历史。(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六)(5分)
21.(3分)(1)×
(2)√ (3)√
22.(2分)鲁智深
两个公人要杀害林冲(或:鲁智深要救林冲)
三、写作(60分)
23.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