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藤野先生》阅读提纲

(2014-02-21 05:41:30)
标签:

阅读

杂谈

教育

《藤野先生》阅读提纲


本文写于192610月的厦门,是作者在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排挤的大背景下创作的。这时,作者利用这一段人生中灰暗的日子,检视自己20多年前的一段人生经历,从中找到一点温暖和上进的力量。于是,那个正直善良、治学严谨、待人热忱的藤野先生,走进了鲁迅的视野,给了他心灵一抹难得的亮色。

文章所传达的情思非常复杂,因此不妨用阅读提纲的方式来厘清脉络。

全文随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部分。(括号里的数字为段号。)

一、在东京的见闻感受。(1-3

1.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种种不学无术的行为,作者为此深表反感。(1

2.清国留学生晚间无聊地乱舞,令作者无法静心学习,由此而更加反感。(2

3.作者离开东京。这一句单独成段,过渡。在修辞上是设问。(3

小结:离开东京的缘由,是因为作者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来到日本求学,而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使它极其反感,因此不想和他们一起坠落。同时,也为见到藤野先生作铺垫。下笔看似很远,实则早有指向,可见作文的匠心。

二、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和离别。(4-31

1.初到仙台的生活与感受。(4-5

1)去仙台途中的记忆。(4

日暮里,水户,看似不经意的两个地名,实则大有深意。

2)在仙台的生活及感受。(5

虽然受到优待,敏感的作者却觉得不是滋味,总觉得有一种怜悯的成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衬的写法,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了正面的铺垫。同时,生活的难苦,并不影响求学之志。这说明,只要心中“有足乐者”,“口体之奉”是可以次之又次之的。

2.初识藤野先生。(6-10

1)正面写他的外貌及语言。(6-7

高明的白描手法,把人物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这种写人法,可称之为“鲁迅笔法”。

2)概写上课情形。(8

简单几笔,一个学者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民族情感。

3)写藤野先生的穿着。(9-10

用幽默的方法侧面写,又小题大做地正面证明。行文一下子变得了轻松。

藤野先生给作者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文质彬彬、说话好听、衣着朴素、不拘小节甚至有些老实可欺的学者形象。

3.和藤野先生的交往。(11-23

1)添改讲义。(11-15

2)修改解剖图。(16-19

3)关心解剖实习。(20-22

4)了解裹脚。(23

此四件事,集中交代了藤野先生为什么值得作者敬重的原因:不只是学术上的严谨认真,更有人格上的真诚平等。没有这四件事,后文的议论就失去了根基。

4.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件事。(24-31

1)匿名信事件。(24-28

①检查讲义,坐实罪证。(24

②匿名传信,暗示漏题。(25-27

③正义回击,取得胜利。(28

这一小节写得波澜起伏。第一,检查讲义只是一个圈套,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爱国青年”存心要诬蔑这个中国留学生,于是就设置了这个圈套,把作者套了进去。第二,紧接着用信暗示,说讲义上做了记号——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地添改讲义,竟被误以为是在为考试作记号,多么无耻的诬蔑啊!之前,又用漏字加圈的方式进行讽刺,可谓用心良苦。第三,证实无礼之后,又要回匿名信,更见厚颜无耻。

2)看电影事件。(29-31

如果说日本青年的“万岁”还只是刺耳,那国人酒醉似的喝采便是寒彻灵魂的悲哀。这时,鲁迅确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

这两件事,是作者人生转折的直接原因。当然也有像太炎先生一类革命家的影响,更有当时社会大形势的影响。同时也启示我们,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联,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同改变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联,才能改变弱国子民受人凌辱的历史。

这两件事,还反衬了藤野先生人格的可贵。

5.和藤野先生惜别。(32-35

1)为我放弃医学而惋惜。(32-34

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从此希望破灭,因而惋惜。

2)给我赠送照片。(35

实物相赠,往往睹物思人。也为下文挂照片伏笔。

对一件件往事深情地回忆,实则是为下文的称颂怀念张本。文章至此,行云流水,自然归结。

三、惜别之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颂。(36-38

1.自责没有再和藤野先生联系。(36

2.对藤野先生表示感激和称颂。(37

3.用实际行动表达思念。(38

1)装订讲义。

2)悬挂照片。

3)用文战斗。

画龙点睛地收束,一种精神的光照扑面而来。

 

和学生一起进行这样的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经过一番这样的苦工夫,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一定会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当然还可以梳理得更详细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