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希平:什么是宣讲?宣讲是演讲的另一种说法,本质上没有区别
(2020-06-08 22:56:40)
学生问我,侯老师,有人说演讲与宣讲不是一回事,不要用演讲的方式进行宣讲,既要我们“去表演化”,淡化表演痕迹”,还要我们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讲,绘声绘色不就是表演吗?声情并茂也是演讲的基本技巧,他这样说是自相矛盾的呀。把我们搞糊涂了,不知道该怎么讲了。
学生的质疑是对的。其实,宣讲与演讲都是讲,讲事实、讲故事、讲道理,达到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动,使人行的目的,本质上是一回事。特别是在表达艺术方面,都需要抑扬顿挫地讲,轻重缓急地讲,声情并茂地讲,体现出吸引力、感染力、乃至震撼力,达到演讲或者宣讲最佳效果。
宣讲其实就是演讲的另一种说法,如同演说一样,都是完整地、系统地说明事理,发表见解的高级语言活动,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要求上,宣讲与演讲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所谓不同,宣讲是党政机关以及体制内的单位特定的语境,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的讲话、讲课、讲座就叫宣讲。“宣讲”是有上级的,有组织的,政治性、纪律性比较强,不能有个人的主张,不能随意发挥,不能违背宣讲的宗旨。而演讲是大众化的,有组织、无组织,有上级、无上级都可以讲,演讲的内容在选择上比较自由,比较宽泛。
为什么有人会说“不要用演讲的方式来宣讲”?可能他不懂演讲。演讲是思想语言艺术,不是表演艺术。演讲的“演”字不是表演的意思,是演绎、推广、展示、依照程式进行的意思,如同“演练、演算、演武”等一样,绝不是“边表演边讲”的意思。演讲更强调真情实感,更强调贴近听众、贴近生活,眼神、表情、手势都是为讲好服务的,都是助讲的手段,绝不是为了表演而故作姿态的。其实,“去表演化,淡化表演痕迹”这句话是对影视演员说的,最好的演员就是自然呈现,不是表演的表演。
中国演讲泰斗李燕杰是中国第一个德育教授,他在中南海给中央领导演讲,他作为中央代表团成员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演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属于典型的宣讲,最高规格地宣讲。但他的语言时而如话剧表演,时而如朗诵抒情,语气抑扬顿挫轻重分明,语速时而平缓时而快捷,快捷时如同相声里的灌口一样。他的表情、眼神随着内容变化,手势大开大合很有气势,观众听得入迷,如醉如痴,掌声雷动,这有什么不好?没人说他是表演。四届中央总书记都夸他讲得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宣讲活动的组织者,要向李燕杰教授学习,要解放思想,不要给宣讲者带镣铐,画框框。宣讲者具有综合艺术素养,那就让他释放,绘声绘色地讲,声情并茂地讲,这样的宣讲听众一定喜欢,这样的宣讲比赛一定是精彩纷呈的比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