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随笔
在拉萨,常常一个人在大街小巷游荡,没有目的,也没有理由,只是想逛。
世界屋脊上的父老乡亲 (点击可看大图)

他有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乔-光-芒”,挪威人。在大昭寺前他费了很大力气跟我解释他是专程到拉萨来“磕头”的。我却着实为他惊出一身冷汗:不远万里的从北欧赶过来磕头!幸亏光芒同志没有用藏民磕长头的方式,否则.....

这是我见到拉萨城里风水最牛的居民楼

很多居民楼的院儿里都有这种简易的太阳能灶,用它来煮茶烧水,既节能又环保

拉萨“胡同”也深深。尼玛活佛的家就在这胡同的尽头

年轻的尼玛活佛是我们在拉萨结识的朋友,他是昌都一个小寺庙的主持,曾在印度修行了几年,当地民政部门颁发的证书上职务是“堪布”,好象是相当于主持。这些年尼玛活佛一直在拉萨化缘

尼玛热情地把我们请到家里作客。他的家是个两居室,客厅不大,墙上挂满了唐卡,这些唐卡都是高僧亲手绘制的,每幅都价格不菲
Oh,this
is a true Tibet in my eyes

有个大侠气宇轩昂地从集市走过

北京东路上一家驴友俱乐部,众多驴友在这里从陌生到相识,一起开始他们下一个旅程

“屋顶”是漫天飞舞的经幡,我喜欢在这儿的酒吧里听驴友们讲他们的故事

布达拉、大昭寺是西藏人心中永远的神圣。这是从大昭寺广场远望布达拉宫

....,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条搁哪儿都管用

在藏族人看来,乞讨并非一件丢人的事。那些虔诚的信徒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拉萨的时候已经是行囊空空,伸手向别人乞讨求助原本无可厚非,大多数人也都乐意解囊相助。现在的问题是你很难区分真正的乞讨者还是越来越多的职业乞丐

MM,
笑一个

咋滴,你也转经啊?

大昭寺前的双胞姐妹

一个夹在居民楼里的无名小寺庙

课间休息

很多酒吧里都有“扎西德勒”这道菜,一盘菜四种颜色、四种味道。黑的是人参果--甜;黄的是玉米粒和豌豆--香;红的是泡萝卜条--酸;绿的是炝炒的油菜--辣。十八块钱一盘(跟抢钱差不多了),吃它就是图个“扎西德勒”

不经意间的美丽,不经意间的感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