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板蓝根可防治H7N9?』

(2013-04-15 19:18:18)
标签:

健康

教育

生活

饮食

杂谈

    http://s14/bmiddle/4c333ab7tda64aa7e6d2d&690
                           板蓝根


  从非典开始到手足口病,从甲流到H7N9,每次引人注目的传染病出现的时候,板蓝根都会成为焦点,成为人们疯抢的药物。今年H7N9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我也只是关心着这些新闻,知道有一朋友找板蓝根的时候,并说我们青岛已经抢没了,我才突然想到人们又要疯抢了,无知呀,老百姓怎么就这么信任板蓝根呢。人们把它当成了“万能神药”,有病的时候吃,没病的时候也吃,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有的人感冒的时候不分风寒风热一律自己当大夫,去药店买板蓝根伺候。没感冒的时候害怕感冒先冲一杯板蓝根说是预防感冒,我怎么就不知道这个“万能神药”这么神呢。

板蓝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在中医理论中,“毒”泛指一切对人身体不利的东西。由此便有人推导出,凡是由“对人身体不利的东西”引起的疾病,板蓝根都可以防治所谓“解毒”。那么板蓝根必然就会成为一种“万能神药”,因为它可以针对的疾病太广泛了。不管是禽流感还是非典,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板蓝根来“解毒”似乎对症下药。

板蓝根不是所有“毒”都能解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板蓝根并不是适合每种感冒的万能药,它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并不宜使用。板蓝根对于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无效。即使同为风热感冒,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板蓝根较适于体内蕴热的风热感冒,对于风热夹湿感冒的病人就不太适合。

对于板蓝根适用的风热感冒,患者还要注意鉴别: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有汗不多,头胀痛,肢体酸痛,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此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颤,肢体酸痛疲倦等。

板蓝根毒副作用不可被忽视

1、板蓝根有多种毒副作用,现实中已经造成过不少危害

板蓝根通常被人们当做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茶喝的药物,最早记载板蓝根的《神农本草经》也将其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所以现实中板蓝根的滥服非常严重,去年底微博上的“板蓝根泡面”曾引起围观。

但所谓“多服久服不伤人”实则不然。《家庭医学》刊登过《小儿滥服板蓝根危险》:小奇的妈妈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在家给孩子服用了两个星期的板蓝根冲剂,谁料小奇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呕吐等症状,吓得大家急忙将他送行医院。医院检查后,发现罪魁祸首正是板蓝根。

实际上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据研究,板蓝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有的患者口服板蓝根后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胃肠绞痛和消化道出血。有的因服用板蓝根而发生急性溶血性反应,出现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也有服用板蓝根出现药疹的报道。另外,板蓝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案例也非常多。

2、流传病学专家指出:疫情来时盲目服用板蓝根,空惹得大批学生草药中毒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我国流行病学的权威祖述宪提醒,在流感来时,大众不要轻信草药,跟风抢购板蓝根和白醋陈醋,喝大锅草药汤。因为这种非理智的群体行为,每当传染病流行时都会发生。在SARS流行期间,有些农村中小学盲目地让学生服用包括板兰根在内的中草药,结果当地根本没有疫情,空惹来大批学生草药中毒。

板蓝根使用注意事项

1、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风寒感冒、体虚感冒和其他类型感冒不宜使用。

2、对于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无效。如果不能确定本地区的流感病原体, 随意使用作为预防用药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作为预防用药时注意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不要大量服用和长期服用,服用时间以3天为宜。

4、过敏体质及脾胃虚寒患者应谨慎用药。

5、购买板蓝根饮片时要选择一些知名厂家,选择板蓝根的中成药也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