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00问患者版(41-50)

标签:
胰岛素并发症口服降糖药内分泌激素空腹杂谈保健健康食物糖尿病知 |
分类: 医学知识 |
41、 怎样才能坚持进行运动治疗?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疗效不是短期内可取得成果的,因此必须持之以恒。怎样才能保持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呢?
(1)
(2)
(3)
(4)
42、糖尿病药物治疗有哪些新认识?
对于糖尿病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新认识或新的趋势,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2)联合用药:把各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2种或3种),甚至在使用胰岛素时也可以与口服降糖药联合,这样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取得更好效果。但各种药物的剂量宜少,以避免大剂量引起低血糖与副作用。
(3)注意药效:一旦用药,血糖必需控制在理想水平。如果药效不佳,应找医生进行药物调整。千万不要闷头吃药,不顾疗效。
43、2型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胰岛素?
(1)
(2)
(3)
(4)
(5)
(6)
(7)
44、胰岛素怎样保存?怎样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在高温或冰冻后可以失效,其储存最佳的温度为2-8℃。一般可保存活性2-3年。若没有冰箱,应放在阴凉避光处,如地窖或井中。正在使用的那支胰岛素没必要放进冰箱里,放在常温下(2—30度)即可,能保存30天左右。
注射胰岛素:首先选好部位,以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及腹壁为宜。经酒精消毒后,右手持针,左手轻捏起皮肤,迅速将针以45°至90°角度刺入皮下,慢慢推入药液,一般3-5秒完成。。
45、胰岛素有何副作用?能成瘾吗?
胰岛素的副作用:
(1)
(2)
(3)
(4)
(5)
注射胰岛素不会成瘾,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一种内分泌激素,是一种蛋白质,之所以有人要用一辈子那是他体内缺乏这种激素,如果不用就会危及生命,而并非是成瘾。
人人都依赖胰岛素,就和依赖水、氧气、食物一样。缺了胰岛素,人就不能健康生活。
46、如何认识中医、中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
中医药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如乏力、口干、心悸、多汗等症状,中医经过辨证施治后可取得良好效果。又如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神经病变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7、自我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糖尿病人自我检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国际糖尿病联盟所指出“糖尿病自我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战胜糖尿病的基础。”因为血糖的高低及早期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不能靠自我感觉,必须依靠科学的自我监测(包括糖尿病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的监测),才能及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否则贻误病情后果严重。
48、糖尿病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高血糖及预防、治疗并发症。血糖的高低,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早期都不能依靠自我感觉来发现,必须靠科学的监测才能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自我监测要求病人及其家属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监控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才能治疗达标,控制好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49、糖尿病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糖尿病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1)
(2)
(3)
(4)
(5)
(6)
50、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及测定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小时以上血糖值。它代表胰岛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药物的远期疗效。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多,空腹血糖就低。用降糖药治疗的病人,药物远期疗效好,空腹血糖就低。在发生苏木杰反应(即低血糖后反应性血糖升高)或黎明现象(在清晨4~8时体内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均可引起空腹血糖升高。
测空腹血糖者在头天晚餐后不再进任何食物(包括饮料),不吃早饭,也不服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一般不在门诊测血糖,因采血前不用胰岛素,可延误治疗,故最好在家中自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