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100问患者版(41-50)

(2010-10-23 09:09:22)
标签:

胰岛素

并发症

口服降糖药

内分泌激素

空腹

杂谈

保健

健康

食物

糖尿病知

分类: 医学知识

       http://s15/bmiddle/4c333ab7t7508559f61be&690

                 糖尿病100问患者版(41-50)

 不要等有病了才想到预防。

41 怎样才能坚持进行运动治疗?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疗效不是短期内可取得成果的,因此必须持之以恒。怎样才能保持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呢?

(1)    定出运动计划,贴在醒目地方,让家人能提醒自己认真执行。

(2)    结伴锻炼,互相鼓励。

(3)    各种运动交替进行,保持新意。

(4)    制定切实可行目标,使自己能看到成绩,坚定运动信心。

42、糖尿病药物治疗有哪些新认识?

对于糖尿病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新认识或新的趋势,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早用药:对糖耐量已经异常的人,为了防止发展成糖尿病,可以提前用药。国内外学者提倡提早服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二甲双胍等药物,同时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极大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联合用药:把各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2种或3种),甚至在使用胰岛素时也可以与口服降糖药联合,这样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取得更好效果。但各种药物的剂量宜少,以避免大剂量引起低血糖与副作用。

(3)注意药效:一旦用药,血糖必需控制在理想水平。如果药效不佳,应找医生进行药物调整。千万不要闷头吃药,不顾疗效。

432型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胰岛素?

(1)    口服降糖药无效,或有禁忌症时。

(2)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3)    急性感染、手术、外伤、心肌梗塞等应激状态下。

(4)    有严重肝、肾等疾病而不适用口服降糖药时。

(5)    妊娠、分娩、哺乳。

(6)    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脑卒中急性期等。

(7)    空腹血糖过高大于11.1mmol/L时。

44、胰岛素怎样保存?怎样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在高温或冰冻后可以失效,其储存最佳的温度为2-8℃。一般可保存活性2-3年。若没有冰箱,应放在阴凉避光处,如地窖或井中。正在使用的那支胰岛素没必要放进冰箱里,放在常温下(2—30度)即可,能保存30天左右。

注射胰岛素:首先选好部位,以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及腹壁为宜。经酒精消毒后,右手持针,左手轻捏起皮肤,迅速将针以45°至90°角度刺入皮下,慢慢推入药液,一般3-5秒完成。。

45、胰岛素有何副作用?能成瘾吗?

胰岛素的副作用:

(1)    低血糖:这是胰岛素最严重副作用,甚至可危及生命,多由于剂量过大,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或肝肾功能不全,排泄速度减慢,以及注射后热水浴,日光浴加快胰岛素吸收等均可发生低血糖。

(2)    过敏反应:多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紫癜、个别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局部皮肤可有红斑、瘙痒等,发生过敏反应可服用抗过敏药物或改用高纯度人胰岛素。

(3)    皮下脂肪萎缩:由于长期同一部位注射,或因使用动物胰岛素引起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纤维化而产生脂肪萎缩,故应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并选用人胰岛素为佳。

(4)    屈光不正:胰岛素使高血糖迅速下降,可使眼晶体、玻璃体内渗透压下降,水分外溢,而导致屈光不正。一般1个月左右可自行缓解。

(5)    胰岛素水肿:经胰岛素治疗2-3周内,体内水钠潴留及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致下肢水肿。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注射胰岛素不会成瘾,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一种内分泌激素,是一种蛋白质,之所以有人要用一辈子那是他体内缺乏这种激素,如果不用就会危及生命,而并非是成瘾。

人人都依赖胰岛素,就和依赖水、氧气、食物一样。缺了胰岛素,人就不能健康生活。

46、如何认识中医、中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

中医药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如乏力、口干、心悸、多汗等症状,中医经过辨证施治后可取得良好效果。又如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神经病变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7、自我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糖尿病人自我检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国际糖尿病联盟所指出“糖尿病自我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战胜糖尿病的基础。”因为血糖的高低及早期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不能靠自我感觉,必须依靠科学的自我监测(包括糖尿病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的监测),才能及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否则贻误病情后果严重。

48、糖尿病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高血糖及预防、治疗并发症。血糖的高低,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早期都不能依靠自我感觉来发现,必须靠科学的监测才能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自我监测要求病人及其家属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监控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才能治疗达标,控制好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49、糖尿病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糖尿病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1)    自觉症状的变化:食欲、口渴、尿量、体力等。

(2)    体重的变化:以标准体重来衡量。

(3)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4)    有关代谢变化:尿酮体、血脂等。

(5)    胰岛功能的改善或衰退。

(6)    并发症早期发现。如血压、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肾功能、神经系统等。

50、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及测定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小时以上血糖值。它代表胰岛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药物的远期疗效。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多,空腹血糖就低。用降糖药治疗的病人,药物远期疗效好,空腹血糖就低。在发生苏木杰反应(即低血糖后反应性血糖升高)或黎明现象(在清晨4~8时体内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均可引起空腹血糖升高。

测空腹血糖者在头天晚餐后不再进任何食物(包括饮料),不吃早饭,也不服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一般不在门诊测血糖,因采血前不用胰岛素,可延误治疗,故最好在家中自测血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