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图形,每一个给我们的感觉都不尽相同,因为我们对不同图形有着不一样的辨识。通常说来我们对图形的辨识有八大原则:完形原则;闭合原则;简单原则;定势原则;包含原则;类似原则;接近原则;图底原则。我认为定势原则与完形原则尤为重要。
1)大小定势,人们对于物体的感知完全不随映像的变换而变化,仍然保持了物体原始大小。生活的自然世界实际上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视觉刺激在视网膜上的成像随之变化。比如一个人渐渐走远,他在观察者网膜上的成像会缩小,但视知觉的大小保持稳定。这与人的深度知觉密切相关。越远的物体越小,但人们不把远处的小视像知觉为小。
2)形状定势,物体的形状特性不会在思维中随着知觉的变化而产生我们幻想的形状特性。角度一旦变化,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会变化,但我们的知觉不变,如图1所示,不论我们从正面或侧面看门,门是关着的还是
开着的,在我们的知觉中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同一样东西。再比如,图2中画了一组人物头像,每个都差不多,每相邻两个都只有微小的差别,我们如果不仔细的话,往往会把他们看成是同一幅画。这便是形状定势。
3)明度和颜色的定势,简单的解释就是有三基色的物体,不论在亮或是暗的情况下,我们都只能看到他本身的三基色中最强的一色。很多物体都有固定的色调,橘子橘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西瓜子是黑的,这些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底。所以无论我们用何种光照在这写物体上,比如红色,受到光源的影响,反射光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对色调固定的物体的知觉不会改变。
|
|
定势原则与完形原则的启示:我认为定势原则与完形原则不仅仅适用于视知觉,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心理学研究阶段。它们应该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他的大众化实用化。比如根据定势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产品,使它能帮人们记住该记住的,比如对孤寡的老人,可以让他们多记住一些美好的时光;而对公司职员则可以让他们更牢固的记住他们的工作安排。对于完形原则,我们则可以适当的迁移到一些资源的利用。比如,既然图形我们可以减去某些成分而不改变它的基本含义,我们在节约资源时是否可以有类似的方法呢?当然不是说偷工减料;还有既然我们在心理上可以容忍一些图形要素的缺失而不影响我们对图形的审美,我们在生活上能否也放弃一些利益而不影响我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