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mwb.news365.com.cn/images/list_dot.gif 杜运燮《光和影》" TITLE="练笔作文 杜运燮《光和影》" />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郭智军
[题目]
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选自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句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立意是成功的关键
动笔之前要读懂材料,完整地把握诗句的内涵,既要兼顾“阳光”与“阴影”两个方面,注意辨证思考,“走进阳光”又“不回避阴影”;还要把握好“阳光”和“阴影”的寓意,在作文中透过阳光和阴影这一表面现象,联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实际来展开遐想揭示出它的深意,这样,作文的立意才不会偏离,才会有深度。
学生作文立意较好的主要有:
(一)把“阳光”理解为“优点、长处”,“阴影”理解为“缺点、不足”,写我们要敢于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我,不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如有位同学在《我型我秀》中写道:“正如‘我型我秀’的号召语:‘我要秀自己,有什么不可以!’是啊,每个人身上都应该是有闪光点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去把它找来,把它秀出来。如果你不愿意的话,那么那份闪光点有可能会逐渐变暗,直至消失……反之,若是你大胆地展现自己,那么,你说不定就有可能成为明日之星。”
《勇于面对阳光》写道:“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积极乐观的人,他不在意他的缺点会因此而暴露,而是积极地改正它们,他的优点会更加光彩夺目。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一定是一个懦弱胆小消极悲观的人,他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人看见,但他却没有想过,他的优点也会就此埋没。”
(二)把“阳光”理解为“成功与辉煌”,“阴影“理解为“挫折和失败”。
“接受阴影”寓“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有阳光的明媚与灿烂”寓“有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有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等,写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还有同学写在脸上洒满“阳光”、春风得意的时候,别忘了身后的“阴影”,就像“一个明星在闪光灯下是光辉,但他背后有痛楚。”
(三)把“阳光”理解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阴影”理解为“悲观封闭绝望”。
有的学生写让心灵充满阳光,只要心中充满光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阴影(困难)总在自己的脚下。有的写即使身处阴影之中,也要望见光明,《阳光下的坦白,阴影中的追寻》:“我也坚定地相信,阴影就是阳光,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我没有被幸运之神遗忘了,反而得到了它的眷顾,让我在阴影之下,寻找阳光,培养出坚韧的性格,而我也从来没有活在阴影之中,是我抛弃了阳光,是我选择了沉重,当我再次面对阴影和阳光时,我相信我可以笑到最后。”
(四)谈“光”与“影”的辩证关系并由此展开联想,看待别人和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光”,也要看到它的“影”。
如《光与影的和谐》一文:“光和影都是人所不可或缺的。光亮与阴影同在才能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自己,鲜活的自己。缺少其一,人都只是平面的,单薄的。”《阴影之外有阳光》:“明媚的阳光需与阴影共舞,正如红梅需与白雪为邻,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又何尝不是与风雨同行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五)着重从一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悟。
如《直面阴影》说:“影子在你光辉的时刻盖不住你的光芒,反衬着你的成功。
影子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倾诉的对象。
影子适时地拉长,缩短,调节生命的节拍。
逃避影子,其实在逃避光明逃避失败,其实在放弃成功。你想要成功吗?那你必须珍惜你的影子。
你想要辉煌吗?那你一定要直面那片‘阴影’!”
《正视阴影》写即使身处阴影之中,也要望见光明:“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也尽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但是事情总不是那么简单的,既然有阳光必然有阴影,我们更多地关注阳光,却又不能拒绝阴影,因为阴影是有阳光才出现的。”
同学们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审题失误 立意偏差
为什么这次有那么多同学审题不当?除了题目本身有一定审题的难度之外,我想恐怕是很多学生还没有读懂诗句,没有审清题意就匆忙动笔。
“阳光”代表什么?“阴影”代表什么?两者有怎样的关系?何为“走进阳光”?何为“躲避阴影”?诗句的主旨是什么?它给我们哪些启示?这些问题没有去想或者没有想清楚,就去写,立意就会有偏差。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篇题为《我的阴影与明日阳光》的作文前面写600字接着写道;“给老师的话:老师,由于我少算了半个小时,仓促之间,走题了,而且空洞乏味。下面,是我真正想说的……”
后面才扣住题目来写。
又如有一个学生在文中这样写:“生活中处处有黑暗,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勇往直前的信念,我相信:光明能打破一切黑暗,能磨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在黑暗中更加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喜迎光明到来。”显然,这位同学并没有真正领悟诗意,其实,“阳光”与“阴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阴影”是“阳光”受到人或物的阻碍而形成的现象。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两者是互为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而不是什么光明战胜黑暗的问题。
审题失误具体表现在:
①就诗歌本身进行演绎,把它当成“扩写”。或者不能化解“阳光”的寓意,只是就阳光的本义写来写去。有的同学写道:“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不喜欢走到阳光底下是因为光线太强烈,躲在树阴下多舒服。”这真叫人苦笑不得!
②不顾材料,自说自话,有一些学生将自己平时写的作文直接搬过来,套也不套。
③穿靴戴帽式的套题。如《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自信,人生的一盏明灯》,只是在开头或结尾抄一下诗句,中间写淡泊、自信。
④抓住诗句中的某一点来立意,立意似是而非,若即若离,论述过程中犹豫不决。
[对策]
我们认为,高考未必在审题上给学生设置很高的门槛,但审题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审题关是必须过的。即使是命题作文,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别让眼睛老去》《为什么我的双眼含着泪花》《回眸》《向远处看》《面对六月》都要仔细审题进而把握题意,抓住题眼,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这次审题出现问题未必不是好事,高考前一个多月的作文复习还是要加强审题训练,同学们不妨练习各种材料(包括哲理诗、寓言、漫画等)各种题型的作文审题,平时训练难一点,审题能力强一些,考试时就可以居高临下、高屋建瓴。
材料缺乏 举例不当
有一些同学较好地运用恰当的材料,如易中天、于丹,“我型我秀”;还有一些同学引用名人名言恰到好处,如: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接受阴影,才会有阳光明媚与灿烂;拒绝阴影,只会是阴天,不会有阳光。”
但是也有不少同学或有观点没有材料不能展开论述,或观点与材料不一致。
[对策]
平时我们要分类积累一些材料,更要善于结合题目活用旧材料,如司马迁、苏轼材料很多同学都拿过来不会结合作文题目分析运用,但有一位同学用得很好,他写道:司马迁忍辱负重,立志修史,终著得《史记》;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终创作出著名交响曲。试想,如果他们不露出笑脸,不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不以坚定的信念去踏平坎坷,怎能走出心灵的阴影?
思路不清 内容杂乱
有部分同学作文思路混乱,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古一会儿今,东拉西扯。如有篇题为《自身的指引》的作文,先写屈原、再写陆游,然后又写当今的一些贪官污吏,内容混杂,中心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