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溪州土司王朝时期的猫耳山

(2018-06-02 08:08:16)
标签:

杂谈

溪州土司王朝时期的猫耳山

永顺勺哈中学 向*忠

早就听说永顺县颗砂乡新寨村猫耳山不仅风景独特诱人,而且这里流传的民间故事鲜活生动。怀着对本地区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迷恋,有缘得新寨村扶贫工作组郑开桂书记的邀约,我们一行六人乘车于四月二十五日沿着徒峭的公路来到猫儿山。

下车后,我们站在猫耳山台地。举目四望,只见群山耸峙,翠染长天;形似猫头的山峰高悬天际,呑云吐雾;四周鸟语花香,脚下泉流潺潺。台地西侧的彭家寨全属木房,坐东朝西,鳞次节枇,使猫耳山逞现出一派古风浓重、韵味独特的景色。

在工作组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见到彭家寨八十余岁的历史文化传承人彭官全老人及前任村书记张良鼎,当他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形象,甚至使人惊心动魄,有着极其深层的历史探索价值。从这些故事中可探寻到土司王朝的施政方略与走向,使这里的山石草木无不透映出土司王朝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芒。

传说故事

据彭官全老人说,在很久以前,猫耳山灵气十足,它“坐永顺,吃保靖”。由于它“吃”掉了保靖的精气之食而纳于永顺,使保靖土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远不及永顺土司之盛。又因其“屎尿”“拉”于猫耳山地区,使此处水地沃。尤其是猫儿山台地的龙洞清泉四季常流,水量充沛,灌溉着周围大遍良田,使此地五谷丰登。

传说当年龙洞幽深莫测,洞内有神龙。附近村民若有婚丧喜庆之事,还可向洞神借所需碗盘锅盆等物。后因当地覃姓人家用所借器皿盛了狗肉而遭沾污之嫌,由此,洞神从此终止了给人们借物之举。

更具传奇的是,凡猫耳山周边地区天遇大旱或久雨不晴,人们便相邀汇聚于龙洞前求雨求晴,此洞非常灵验,有求必应。消息传至老司城土司王宫,土司王得知后,派地方官验正属实而常往之。

由此,因老司城距猫耳山较远,往返不便,于是下令在距此地十余里处的颗砂设立行宫以便随时求雨求晴所需。从此,溪州每逢天旱、天涝,土司王就会带着总管及随行人员来猫耳山举行盛大求雨或求晴仪式。每当如愿后,土司王随之命人在求雨坪的龙洞口前的供桌上摆放上丰盛的祭品,点烛烧纸焚香。进而敲锣打鼓、放三眼炮、吹牛角、舞龙灯感谢洞中龙神之恩典。此时的猫耳山热闹辉煌,在龙洞口香烟升腾高空,弥漫猫耳山巅,远接云霞;鼓角声、炮声、舞龙人的吆喝声震天动地,远传高山深谷,经久不息。

每当风调雨顺获得大丰之年,土司王还要在猫耳山打皇醮谢天,其盛况更难以述说。

每遇大旱之年,土司王便命总管邀集各州峒头领来颗砂商议如何求雨事宜。首先要选定求雨吉日(一般取玉皇、紫薇星临执之日,再用周易配吉卦取时求雨)。求雨前备足所需祭品,确定求雨诵经主事人(此人一定要是德高望众、文才高深之士)、厨房班、祭祀组、乐器组、擎旗队等人选。随后吩咐入选人员斋戒(不沾肉食)三日,虔诚沐浴。巳婚者夫妻不能同宿。参加者均为男性。祭日已到,除厨房班忙备盛宴外,其他人选齐聚猫耳山摆手堂前依次列队待发。吉时刚到,司令官一声令下,一时锣鼓喧天,彩旗飞扬,诵经人身穿礼服领队,浩浩荡荡向猫耳山下的龙洞前开进。至洞前的坪场后,参队人齐跪洞前,待祭祀人员摆好供品并点上香烛烧化钱纸后,静听领头人读经、请洞神赐雨。诵经毕,头人立起身,双手向上擎举,用祈求之声高喊道:“请洞神显灵赐雨吧,救救我们百姓吧!”顿时,所有在场齐刷刷跪地的人员跟着齐声高喊,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带着凄厉的祈求高呼声在洞中发出回响,震撼云空,回荡山谷。倾刻间,猫耳山顶雾气升腾,化作乌云布满天空,随着轟鸣的雷声下起了大雨。

人们如愿以尝,尽情狂欢。随着喧天的乐器声,跟着漫天飞舞的彩旗回到摆手堂前冒雨跳摆手舞欢庆既将到来的丰收。

据说,猫耳山龙洞不仅求雨求晴很灵验,而且可求其保平安。在彭氏土司时期,土司王经常带兵为朝廷打仗,确保天下稳定与太平。每次出征前,土司王与附近的土兵都要到这里虔诚地向洞神求其出行平安与胜利归来。故每次打胜战归来,土司王都要来猫耳山舞龙谢洞神。有一次,土司王在外地用计谋大破敌军,杀死敌军大小头目数人,大获全胜,而自己将士无有损伤,进而得到朝廷的重赏。由此,土司王特邀附近凯旋而归的将士数百人在猫耳山举行一次最隆重的谢神会。谢神完备后设盛宴重赏众将士。宴毕,举行隆重的舞龙活动。將士们联想到“历朝兴兵寻常事,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景,对此次受赏而归十分庆幸。于是舞龙将士一时兴起,将舞龙之技达到最高意境。在轟鸣的爆竹声中,龙随人意悠然翻滚升腾,人随龙势尽情飘逸激荡,围观之人顿时一遍哗然。因舞龙人数有限,很多将士未能进入舞龙之列,他们怎么也按奈不住舞龙表意的心情,有个土兵情不自禁地随手将自已下坐的长板凳高高举起跟在龙尾,随着龙势翩然起舞。其他壮士见状亦举凳跃然随之。在场所有观众见到这一别开生面之举,再次呼声雷动。顿时,爆竹声,锣鼓声,三眼炮声与欢呼声掀起更高浪潮,震天动地,迴荡猫耳山头。

此次活动结束后,猫耳山周边的人们余兴难尽,用板凳起舞欢庆胜利的情景仍深深烙印在他们脑际。此后,每逢喜庆舞龙时,这里的人们便举凳随后舞之。有时喜上心头,家人亦在自家或几家联合举板凳即兴起舞相庆。从此,板凳龙舞成了他们表达欣喜欢庆的特殊活动方式而传承下来。故当地人们凡遇值得喜庆之事,便独自一人或多人拿着板凳翩然起舞,以此表达喜悦情怀。此舞的导具是板凳,故猫耳山的人们便将此“舞”定名为板凳龙舞。因而板凳龙舞就成了猫耳山的“特产”,猫耳山的“特色”,猫耳山的“名片”。

自土司王在颗砂设行宫后,凡遇天旱地涝或值得喜庆之事,历代土司王均来猫耳山求洞神、谢洞神。还经常带领当地民众在猫尾山后的围猎窝堂设伏打猎。因此,几百年的寒来暑往,历代土司王为猫耳山地区的人民带来了风调雨顺的丰收,带来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和谐,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本地的的昌盛繁荣。同时增强了猫耳山地区的人们对土司王的无限崇敬与信赖,使土司王朝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理想王国.

彭官全老人在谈到最后一位土司王时换了一种语气说,这位土司王将土司衙署正式迁入颗砂后。他来猫耳山祭神或开展活动时,一反祖上自带所需之物,并对贫民接济的常规,来此地次数日渐增多,往返无常,生活经常由当地覃姓人家贡奉。他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一、土司王朝有恩于覃姓人家。因出生砂埧的覃垕王聚众反抗朝廷暴行而遭失败。覃族人避难于猫耳山东的老且而得土司王的默许,至末代土司时己发展至八十八户。二、当时猫耳山水丰地沃,覃人家境殷实(据当地村民杨龙贵说,覃人曾从事纺织业、开染行经商,现有染舖遗址两处),此王认定覃家有能力为其提供在龙洞开展活动及其生活、玩乐之需。覃家就这样默默地为此王提供方便十数年后,猫耳山发生了两件骇人听闻的大事件:在一个漆黒的夜晚,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猫耳山前的龙洞山峰轟然崩塌,人们求雨乞福几百年的猫耳山龙洞深埋山石尘土的废虚之中。同时,龙洞右下方深不见底的天堰虽未受山崩所填,却神奇地被无数大古树填满而消失(距今40多年前,当地村民开塘筑坝时清出了大量腰围丈余的大朽木)。正当猫耳山具有象征性的龙洞与天堰的莫名消失使人们惊魂未定的七天后,更惊人的事件出现了:仍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为最后一位土司王提供方便达十多年的覃姓八十八户全部灰消火灭,近千余人身首分离而焦尸露骨于火场。其中仅一孕妇幸免而至使覃家烟火未绝,后人将其藏隐之地叫覃家幼而流传至今。附近村民惨不忍睹而将其挖坑填埋于宋家湾万人坑。至此,在猫耳山从事几百年的求神谢神的活动宣告结束。

历史上有天人感应之说,即某个朝代或某个伟人在既将殒灭之际,会有特大自然灾害发生。自末代土司来猫耳山后,可能其气数不如父祖,此时气势不如先前,尤其是山崩人亡的前八年间,整个猫山似乎暗流涌动。就在此事件发生后不足半月,不祥之兆得到了应证。朝廷对保靖与桑植土司王均因其劣迹而定罪充军他乡,同时令溪州土司改土归流。彭肇槐无可奈何而应允。溪州横空出世达八百余年的土司王朝就这样随着猫耳山的两大事件与彭肇槐远离颗砂猫耳山身影的消失而宣吿结束。当年颗砂猫耳山的峥嵘岁月与历史辉煌就这样成了当今鲜活动人的民间故事而刻骨铭心于世人。

历史探源

无风不起浪的说法是正确的。猫耳山的民间故事在溪州土司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均可得到证实。正如传说龙洞下方天堰一夜间被大古木填满,而今塘内真有大量合抱大朽木存在一样。

猫耳山的辉煌应始于明朝中叶,因此时笫二十二任土司王彭世麒置颗砂土司行使,至末代土司彭肇槐改土归流,历时为二百七十佘年。

彭世麒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土司王。他居安思危,在颗砂罝行使是他继龙山茅坪设使后又一长治久安重大的战略布局。他目睹明时数省少数民族叛乱的史实,增强了防范意识,觉得老司城虽易守难攻,但很容易切断外界物质来源。其东南物产虽丰,却不便防范;唯东西北三方实属进退皆宜、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加之与桑植向氏土司互为姑舅关系,设此置使,不仅可掌控老司城局势,而且为沟通调和东西北诸方势力与民情提供方便。猫耳山活动的开展,正是他实施其重大战略决策的举措之一。彭世麒之后的十二位土司王深知此举的重要性而对猫耳山地区不断加热升温,使土司王朝在猫耳山地区良好的社会影响达到顶峰造极,盛况空前。

举行盛大求雨与打皇醮仪式早在老司城就巳举行过多次,这在向盛福《土司王朝》一书中有详细记述。出自以上目的,彭世麒将此项活动搬上了猫耳山而一直延续到此地两大事件出现为止。

板凳龙舞缘于庆功舞龙一时激情勃发而成,经查证,此舞应源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0年)。史载:四川蓝廷瑞、鄢本恕等党羽二十八人聚十余万众,攻城杀吏。明朝总制尚书洪钟领兵征讨,第23任土司彭世麟随洪钟带领土司兵进剿叛军,不克。彭世麟佯降。蓝廷瑞以女婚于彭,彭伪许之。蓝廷瑞一行二十八叛军头领送新娘于彭世麟军营时被设伏斬杀,叛兵群龙无首而被追杀近千余人,立了首功。在此次战役中猫耳山地区的土兵无一伤亡并受重赏。回归后按舞龙庆功之规,在猫耳山举行了史无前例的盛大舞龙庆功活动。众将士即兴而起的板凳龙舞就这样诞生问世,长此相续于今。

自溪州土司彭世麟之后,为明清两朝出兵征战数十余次之多,每次获胜而归或有喜庆之事,各土司王均在猫耳山舞龙、舞板凳龙、跳摆手舞。其中曾举行最大庆祝活动的还有以下记录。

24任土司彭明辅于正德七年率兵消灭叛军两千余众而加升正二品骡骑将军;26任土司彭宗舜征战有功,进阶昭勇将军;27任土司彭翼南于1554年抗倭誉“东南笫一功”而立石牌坊,授升云南布政使司;29任土司彭元锦征战有功而升授湖广都督指挥使;30任土司彭泓澍征战有功,受赐一品服;尤其是第34任土司彭泓海不仅征战有功授总兵衔,而且治政宽厚仁德,逝后溪州各地公议为其建造德政碑而得清康熙御批。此间,溪州土司的兴盛巳达巅峰。因而,明清王朝渐时取消了对溪州土司王朝改土归流的念头,停住了对其改土归流的脚步。可以想象,在彭世麒至彭泓海施政的二百六十余年间的猫耳山,其场面何其热烈,土司与民众关系何其和谐!

至彭泓海之子彭肇槐于公元1712年继任土司王,清雍正三年(1725年),老总管向宏远根据周边各土司内外纷争的局势,建议彭肇槐将治所由老司城迁至行宫颗砂以应时局变幻,彭肇槐应允。次年以廉价变卖老司城周围的土地后,便高枕无忧,经常在猫耳山尽情游山玩水,在此享受着土司王特有的侈华。因他认定猫耳山是进退自如的战略要地,并可随时到猫耳山求龙洞之神保平安。

可惜好景难延,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突然出兵溪州,并历数保靖与桑植土司劣迹而将其发配他乡,强令彭改土归流。彭肇槐得知此讯,如五雷轟顶,瘫倒在猫耳山的摆手堂前。其下属州峒头领对战与降争论不休。此时的彭肇槐如热锅上的蚂蚁忐忑不安,难以作结。最后征求老总管意见。总管向宏远原是彭泓海的谋臣,对社会时局能深谋善断。他根据清廷巳扫除外患,必下狠心清除内障之局势与猫耳山洞毁人亡的不祥征兆,结合彭肇槐自身名望及民心向背,建议彭肇槐主动呈请改土归流。此举既可迎获圣意嘉奖,又使溪州免遭战祸。彭肇槐深知自己十余年间的作为,名望远不如其父。加之居住你比,卡措与凤栖(今首车区)等地的彭氏族人恐遭灭族之祸而一夜间逃隐他乡(龙山他砂乡)的事实,他经过在异常靜寂的猫山来回踱步,瞑思苦想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在猫耳山的摆手堂神像前艰难痛苦地接纳了老臣改土归流的建议。八百余年的土司王朝经彭肇槐之手就这样在猫耳山的摆手堂中宣告结束,同时为溪州作出了免除战乱的贡献。

猫耳山流传的民间故事,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由于末代土司彭肇槐所处时局的特殊及本人善于享乐的天性,他来猫耳山最勤,充分应证了民间故事的说法。因而此地的诸多故事实际上是一部溪州土司王朝历史长巻的缩影,是一部生动反映溪州十多位土司王在猫耳山活动的历史纪录,它在当今人们面前再现了各土司王在猫耳山地区施政于民达两百多年的高大身影与空前盛况;同时,在猫耳山,也只有在猫耳山才能清晣看到彭肇槐背负着溪州这八百余岁的古老王朝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终点的深层脚印与疲备背影。

历史遗迹

在猫耳山有很多民间故事,也有很多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可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再现猫耳山当时的峥嵘岁月,给世人带来无尽思索与遐想。由于土司王在猫耳山活动时间很长,故饱藏着土司文化的遗迹很多,仅列如下遗迹以概之。

无蚊的宋家湾。此地在猫耳山向东南延伸约二里多路的山岭下方。据当地村民宋啟贵说,此地至今夏秋少蚊虫。其间有一来由:相传27任土司彭翼南抗倭获“东南第一功”后不久来猫耳庆功还愿,夜宿宋家湾。当他在随从安置的蚊帐内一觉睡醒后,发现大家因蚊虫叮咬难以入眠。于是随口说了声“蚊虫们莫扰臣民,快到二台去吧!”因他是为民除害的福星下凡,是溪州真命天子,他作事顺民心,合天意,因此说话灵验。故至今宋家湾少蚊而距此二里地的二台蚊多(而今因宋家湾后山徒峭恐石崩而搬迁)。

惊魂的老且地。在猫耳山东侧的大遍山坡上至今到处留有房基及碎瓷片之迹,此地名叫老且。土司王彭肇槐时期有覃姓88家。他们天智聪颖,为解此处人多地少的生存之困而农商并举。他们从外地大量收购棉麻蚕絲从事纺纱织布之业,开设染行经商。至使这遍荒野在当年曾人来轿往,热闹非凡;人户密集,富甲一方。现在老且东南还存有两处染行遗址与遗物。因此,这里到处都曾留下多位土司王的脚印与身影,其中以彭肇槐之迹最多。然而不知何故,覃家88家一夜间寨毁人亡、尸骨遍野,其惨状震惊四邻,远传乡野。而今这一传说被这里存在的经村民指定的两个万人坑得到证实。历经此地,大有“满目荒野衰草动,犹闻冤魂动地哀”的感慨。

小中见大的覃家幼。村民们说,此地因覃家遭灭族之灾,仅一孕妇幸逃于此而得名至今。按常规,地名只能以伟人命名。在此以微不足道的村妇命名可谓史无前例。其间说明世人对覃家灭族这一骇人听闻事件当时曾产生了多么重大的社会影响,曾有着多么惊人的震憾!由于人们对肇事者有着强烈的斥责,对遇难者有着无限同情,故对此事件巳刻骨铭心,特将一块不起眼的荒芜山地由此命名,以便对此事件的世代铭记,引人对此深沉思索与悲叹。

神奇的龙洞天堰。龙洞原位于欲与猫山试比高的山峰之底,洞中泉水向右流至天堰。这传说中有求必应的神奇龙洞,不知因何山崩洞塞,天堰被古朩填堵。而今仅存荒凉的求雨坪与山塘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求雨还愿的盛况,使人们对毁洞填堰之因加以想象与追探。而今,这里的山泉仍从堆积的土石中经原天堰处哼着潺潺不息的曲调游向大遍稻田,养育着猫山的人们,这里的山泉还能推动吱吱作响的水轮碾谷碎糠,力挽当年神奇不复的遗憾。

听村民杨龙政说,在40多年前整理天堰筑垻蓄水时,其间挖出腰围近丈粗的大古木无数。宋啟贵经商时用此木作秤一杆,木质坚实光滑,而今保存完好。据他们说,塘底还有很多古木没有挖出。民间传说,在此得到了充分应证,为其余传说的可信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迷的木魚山。在老且与龙洞山交接处有一小山岭向东北延伸抬头,形成楕圆山包,此山包正中偏上有楕圆状裂隙,形似佛堂前的木魚而得名。听村民杨龙政说,凡在木魚山相对的西南埋葬祖坟,后世子孙多出和尚。钟、杨两家葬坟后共出四个和尚。钟家为钟老罐,还有一个不知名;杨家有杨家相及其夫人王发翠。他们均先后在木鱼山西下侧悬崖上所建的庙宇中修行(现今此庙已毁)。据说杨和尚曾在宁波受戒开七,在夜晚可用左手食指点灯唸佛经达旦。有一次杨和尚看望其患病的父亲,问其父想吃什么,因其父不满他削发为僧而随口道,想吃你肉。杨和尚听后顺手拿刀在自己腹部割肉一片炒食其父。相传很多人都曾见过他腹部割肉的疤痕。由此,使人们深感风水对后世的潜在作用与实际影响,深感到湘西的神迷。

土司王的围猎谷。在猫尾形之山后有一块南北走向而狹长的谷地叫围猎窝堂,两岸是高耸天际的山岭。昔日此地是野猪、猛虎、犲狼等猎物南北通行的必经之地。相传每代土司王都曾派将士们到大山南北围猎,土司王与随从在围猎窝堂守卡,品味获猎情趣。游人到此,可感受到土司王与众将士获猎时尽情狂欢的情景,可隐约听到猎人们祭狩猎神时“嗬吔,嗬吔”回荡山野的呼喊之声。

险奇的古岩门。猫山这块台地之所以被多代土司看重,除其战略位置外,还是施展战术之绝地。昔日进猫耳山共二条路:南通万福产子坪,西可通颗砂。两路均具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最神奇的是西方通道。自下面上,快要到达猫山土寨时有一鬼斧神工的岩门耸立于悬崖绝壁。石门左侧是刀切斧劈的高耸石山,石山门边的石隙有清泉长流于人工凿成的石坑中,称之为一碗水供路人饮用。与此同侧约两米的路边还有一烟筒状的天坑,坑中冒汽,冬喛夏凉。石门右侧是一耸立于百丈悬崖边沿约六米高的天然大石柱,门宽仅一米有余。山路经石门之下的绝壁绕行,旧时征战,险要至极。石门之下,苍翠葱笼,清流潺潺。同永顺不二门一样,巧夺天工,实属难得一见,独具特点的天然景观。

神圣的摆手堂。在彭家寨后山仅存摆手堂遗址。在土司时期,很多盛大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自彭世麒在颗砂置使后,因猫耳山特有的众多因素与活动的存在,使这里的摆手堂较其他之堂不仅更热闹,而且更神圣,因其间储存的信息最丰富。在两百多年间,每年去龙洞求雨求平安在这里备物,谢神打醮还愿在这里集合。这里的每次活动,历代土司都曾亲临现场光顾。因而,土司王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最多,祭拜此堂中供奉的彭公爵主、向老官人与田好汉最勤,香火最旺。猫耳山的摆手堂曾亲阅了十三位土司王施行仁政的情景,更清淅铭记着末代土司彭肇槐在猫耳山地区纵情游玩的身影与改土归流时悲苦迷惘的情形。更具历史意义的是,站在这不起眼的摆手堂遗址,你可感受到横空出世达八百余年的土司王朝瞬间崩塌的震憾。

神通的猫耳山。在新寨村彭司家寨北侧,高耸着一酷似巨猫形的高山,“猫头”高昴长空,俯视保靖苍穹。由于有吃保靖之说,故保靖因此故而在永保间的山顶上建了一座现今犹存的很高的镇妖塔以镇之。不仅如此,不知何朝哪代还暗自在“猫”的头顶上挖坑埋葬了童尸以破猫山之龙脉。几年前,村民杨龙政与宋啟贵将其用碎石所砌之坟折除,现仍有葬坑存在。在此,古溪州民间的风水之说再次得到了应证,给猫耳山蒙上了一层神迷的色彩。

历史遗迹属历史文化,它的价值不在其自身的位置、规模与形态如何,正如古今伟人的故居一样,而决定它曾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以上遗迹对探研古溪州土司王朝的历史具有重大价值,使人们从中得到感悟与启迪。

开发价值

猫耳山自然风景独特。它由高耸太空、形似巨猫的山岭与山腰的一片台地组成。此台地的下方,三面徒峭壁立,壑谷千丈,其整体形态在苍穹下如同一张坐南朝北的巨大太师靠椅。这“椅”的背后与左右又有犹如帷幕的山岭耸立延伸庇护,使此地显得安稳静谧,境同桃园。由此北望,群山低小错落,各具形态,横岭侧峰,竞相展现;此地壁立的山岭远接巍峨的万福山,襟带悠深的杉朩河森林公园。这里千姿百态的山峰吞云吐雾,这里沟壑深谷的流泉淙淙传唱。尤其是猫耳山下龙洞的山泉清彻凉爽,一年四季润泽着这里的土地与良田,因而这里春天鸟语花香,秋季野果酸甜。每逢夏季,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在此可触及大山的灵魂,静听大山的呼吸,感受到大自然怀抱的芳馨,体验到陶渊明笔下桃园式的田园生活。因此这里是避暑的绝佳圣地与人间仙境。游人至此,你会在穿云的高山与透地的深壑间感受到猫耳山独有的自然雄奇,你会在这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风景中感受到临险探幽的梦幻情趣。猫耳山如未曾面世的西施,使世人不知其高窕秀丽;是未曾开发的庐山,使人们不知其雄伟峻奇。据实而论,猫耳山应是文人墨客即景抒情、赋诗作文的泽源地,是摄影绘画大师选取奇材、施展技艺与才华的天堂。

猫耳山不仅景色宜人,更具特色的是这里极其浓重深厚的历史文化。站在这江山如此娇的猫耳山,你可对话历史英杰,透视他们的雄姿伟影,掂量他们不朽的精衶。这里,出生毛坝、曾耗东汉刘秀六万大军而使马援马革裏尸的相单程曾领兵在此安营;明初葬母砂坝、为民效命的覃垕王曾带军在此扎寨。尤其是溪州第22代土司王彭世麒将颗砂作为老司皇城重要防区直至清雍正改土归流,猫耳山便成了14位土司王活动的老司城的笫二个政治文化中心。其中,有13位土司王借在猫耳山龙洞为人民求雨、为大众祈福、为世人喜庆谢神的盛大活动取得民心,使溪州土司王朝民心所向,盛世空前。至使西北来凤、桑植两土司望尘莫及。在此二百六十余年间,猫耳山到处都可见到各土司王的活动身影,到处都漂荡着土司王的灵魂;在今日的林间漫道与荒芜山野,到处都曾留有他们走访山民的往返足迹。因此,猫耳山的民间故事和历史遗迹,就是土司王朝一部完整的活动史,是聚其政治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典型史记。它犹如一部电视剧,将土司王朝二百七十余年活动轨迹生动活泼地展现于世人,它犹如一部史诗,深深地淘醉于世人心底。值得史学家们深入追索与深层探研。

猫耳山实际是颗砂土司行宫的一个主要活动点。这里的民间故事就是关于土司王的故事,这里的历史遗迹就是土司王活动的史记,这里的历史文化就是土司王朝的文化,就是老司城的历史文化。如果把老司城文化看着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颗砂猫耳山的文化就是其中主要的房柱与大梁,是其不可缺少的基本构件。而今,老司城成为世界文化遗址已几年时间了,作为溪州土司王朝第二置使之地颗砂的猫耳山,对其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影响却鲜为人知,无人问津。至使颗砂地区的人们感到费解与遗憾。猫耳山的开发,不仅对老司城自然景观的多样化得到完美契合,而且对老司城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因此,猫耳山本该纳入老司城规划而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纵观历史,任何亊物的成功与成功的事物,要得到世人的认同与赏识,都要用超人的付出与漫长的时间作代价。正如法国凡高价值连连城的美术画作与我国靑蒿素治疟疾评定诺贝尔奖一样。老司城文化遗址的申遗过程亦然。尽管颗砂猫耳山当年社会影响深远,历史文化深厚,如果我们不去对其认真探研与大力宜传,再好的东西也得不到世人的认同与支持;如果我们不用唯物史观站在猫耳山去探索溪州土司王朝历史的全过程,就不能对其作出全面的评定与正确的结论。因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兴盛与衰亡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与原因。如溪州原土王吴著冲因残暴无道,才能使彭公爵主父子除暴获胜,又因楚王马希范奢侈无度而重科徭于溪州,至使彭公爵主虽败反赢;溪州土司王朝在明朝与清朝初期兴盛至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历任土司能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施仁政,顺民心。他们均得到朝廷的信任与嘉奖。尤其是明时的彭翼南与清初的彭泓海,他们均得到皇帝御批而竖碑铭德。因此,为土司八百余年王朝的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猫耳山上,回顾土司王朝的历程,会使你受到深层感悟与启迪:因历史的足迹可使世人明确兴亡的走向,历史人物的身影可为后世立下成败的标杆。探研历史,古为今用。因此,发掘弘扬老司城土司文化应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展现猫耳山就是弘扬老司城历史文化的行为举措,开发猫耳山就是对老司城历史文化的补充与完善。 颗砂猫耳山未开发,是世界文化遗址老司城屋檐下的缺失,是溪州土司王朝史册的缺页,也是颗砂地区人们的最大遗憾。因溪州土司王朝的辉煌曾从猫耳山的东方升起,这个八百余年王朝的夕阳是从猫耳山的西方殒落。故猫耳山文化对深入探研溪州土司王朝存在800余年的全过程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因此,大力宣传猫耳山,着力展现猫耳山应是摆在我们周边地区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宣传猫耳山,才能使这里的土司文化得到充分展现与传承,我们只有着力敞开猫耳山的大门,才能使这里雄奇壮丽的景色与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走进老司城,走向全世界。只有这样,老司城的历史文化才更具特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灿烂辉煌。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