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室坐班制利弊谈

(2008-01-21 12:41:35)
标签:

教育

教室

课堂

利弊

墟沟小学

峰峰

分类: 七嘴八舌
 

举手拥护摆理由

 

  贴近距离才能更贴心

  一般情况下,只有班干部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跟老师近距离接触。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老师办公室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果哪位同学被老师请进办公室,同学们就会纷纷猜测该同学一定是犯了什么错,又要被老师批评了。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是短暂、肤浅的。而教室坐班制为师生间的接触创造了软硬件条件。师生们每天学习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交流和沟通都在自然而然之间坦然进行,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老师,和老师促膝谈心、解疑释惑,师生情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和深化。师生关系质量的提升,可以成为教育教学成果诞生的催化剂,无疑对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七中学王国伟)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办公室里,教师说话、做事可能随便一些,但处在学生中间就不可能了。尤其在学生上课时,教师必须全身心地工作学习,学生不自觉间成了教师业务工作的监督员。另外,当一个人每天不得不面对同事上课时,必然更加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唯恐把课讲“砸”了影响脸面。课前准备充分了,课堂上才会有出色的表现。久而久之,这会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也锻炼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坐班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生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容易说出格的话,做出格的事,尤其是学生远离教师时更容易放纵自己。实行教室坐班制,师生无论课上课下一直在一起,平时喜欢“出风头”的孩子在教师眼皮底下肯定会收敛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可能发生的争吵、打架等现象也容易消除在萌芽中。时刻监督再加上教师教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理想的成长环境。

  (山东省临朐县朐阳小学张明文)

  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

  教室坐班制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关起门来的私人之事”,但我却认为课堂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活动,我的课堂会不定时地有老师、领导去听课,正是这种督促和激励,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课堂开放后我更精心设计教学,更关注我的学生,更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当别人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已经不再紧张,而是多了一些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用开放的心态拥有开放的课堂。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自信让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我认为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教室坐班制使我的课堂开放了,让我的教学更厚重。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宋君)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1日第3版

 

体验“读”的生存方式

  坐班制令我联想到一个同样被热议的话题:“精细化管理”,坐班制也许就属于这个范畴。那么,在坐班制或者类似于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下,普通教师是如何生存的?

  记得当年,在没有让教师民主参与学校制度制定的情况下,我所在的学校也开始推行班主任坐班制。实施初期,教师们还能勉强应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师开始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我心想,与其痛苦地被动接受,不如积极前行。于是,读——作为坐班制下的生存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读书。针对不同的课,我采取不同的读的方式。在比较沉闷、枯燥的课中,我会选择读书。我发现,那些本来在办公室或家里无法静下心来读的教学理论书籍,在特定的场合却能甘之如饴。我边读边做笔记,怡然自得。有时不知不觉已经下课了,我仍然手不释卷,迟迟没有离座,害得一向“惧”我三分的学生,在教室里不敢放肆说话。

  读课。任课教师早已习惯了坐在教室末端的我,绝没有如公开课上的刻意作秀之举。坐班制意外地给了我读课的好时机。虽说我对其他学科难免有“隔行如隔山”的遗憾,但细细品味,总会有不少收获。我读着不同风格老师的课,读着同一个老师所上的不同的课,读着同一节课中不同的教学环节,领会到的既有平淡,又有精彩。对于机械无趣的部分,我视之为促己反省的镜子;而遇到精彩之处,我会读老师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读课,让我找到了身边可贵的学习资源。

  读学生。也许,在课堂上更能读懂学生。峰峰,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他在我英语课堂上木然的神情、一向不见起色的英语成绩,让我差点对他失去了信心。但自从看到他在理科课堂上生龙活虎的表现,我似乎读懂了峰峰,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小凡,新学期以来,他的学习呈不断倒退趋势,纯粹的谈话教育似乎成效不大。我就把关注焦点转移,读平时我没有留意到的东西,并找时机和小凡一起读他的课堂“实录”,一起分析上课效率低的原因……

  我更喜欢读小组讨论中的学生,这时我总按捺不住地把凳子东挪西挪,读学生在讨论些什么。如果发现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我就适时提醒;他们卡壳了,我就试着点拨一下。这时,我从坐班者这个“他者”的身份变为参与者,感觉似乎不一样了。

  行文至此,我并没有赞美坐班制的意思。读,其实是我不得已而为之的存在方式。如果坐班制没有强制性,能尊重教师选择的权利,其实并不失其可爱。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学钱晓明)

直言不讳说不足

  对学生的震慑治标不治本

  学生整日处于被教师监控的状态,他们的心情难以真正放松。学生的表现与他们在自由状态下的表现相比,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失真”。所以,如果教师只是身在教室而心不与学生接近,坐班制就不能真正成为了解学生的有效手段。

  教室坐班制确实能防止和减少学生一时的违纪行为,但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威严与监管的结果,未必是学生真正内化的、自觉的习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意识甚至叛逆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与校规校纪不一致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管,学生的违纪行为仍有可能发生。此外,教师坐班虽然可使学生的问题随时得到解决,但也极易养成他们不动脑筋的依赖性格,不易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辨别正误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得到管理与教育的同时,还得到信任和锻炼,使规章制度得到学生内心的真正认同,从而使遵规守纪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河北省永清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李青山)

  干扰了教师的备课和交流

  教室坐班制的状态下,教师一面要在热火朝天的别人的课堂上考虑“协同教学”,一面还要静下心来揣摩自己的教案,要兼顾两者并不容易。教室坐班制带来的喧闹空间会使教师的思考效率下降。

  再从教师团队合作的角度来考虑。办公室的可取之处就是大家可以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如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这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常态教研方式。如果取消办公室,教室里即便有先进的电脑网络,也总感觉像在闭门造车、孤军奋战。

  而在学校管理方面,校长如果临时有紧急情况要通知,难道要一间一间教室去敲门?如果班主任要上交材料,或是接待家长,进进出出琐事特别多,又该如何是好?

  学校说到底应该是个人文的场所,要让每个师生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如果“教室坐班制”制约了教师学生常态的生活方式,其弊就远大于利了。

  (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蔡亚)

  难以保障教师的隐性劳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制作教具、课件。特别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网络教室等还不能满足教师需求的情况下,若一味限制教师的在校时间,会制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欧洲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中小学教师每年的在校时间比我国少得多。比如,法国仅为540小时;即使是时间最长的保加利亚,也只有1080小时。而且这些时间除了包括课堂和课间,还包括设计课程、与其他教师合作及必须在校工作的其他时间。教学工作是精神生产,若用“监工式”的管理让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潜能。

  更何况,教师的劳动无法用具体的工作时间来衡量,因为还有大部分的“隐性”劳动,比如:有的教师备课或批改作业到深夜,有的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去家访或与学生谈心……如果领导给教师提供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教师就会心情愉悦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还会增强对领导的信任感,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高级的校长“暖心房”,低级的校长才去“管门房”。

  (山东省菏泽市第十八中学滑万东)

 

对未来的几许期待

  坐班制同其他任何制度一样,有它的利和弊,关键是扬长避短,灵活运用,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管理的观念。

  要学会倾听和观察学生

  无论高、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交往、心理、身体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展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等点滴细节上,只有我们与学生走得近,才会有机会发现问题。在坐班时,我们还必须抱着民主、开放的心态,以心换心。若以粗暴、压制的方法对待学生,就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学生个性张扬,就无法获得表明学生心迹的真实细节,也无法达到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要落实到可持续发展上

  教师不要因坐班给学生造成压力、收到了暂时的表面效果就掉以轻心,仍要常到班坐坐,以敏锐的观察去发现更深层的问题,然后思考研究,引导学生去自觉地化解新的问题,让良好的班风自然生成。

  同时,教师坐班时要注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要以身作则、树立形象,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坐班的时间,教师多读读课外书,写写心得;为学生排忧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坐班时间的安排要灵活

  坐班时要做到有所“坐”,有所不“坐”。每天的自习课,上、下课前二十分钟,教师可以到班里坐坐,有其他教师上课就不一定去坐班。抱着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宗旨,坐班时间的安排不必太死。只有这样,坐班才显得自然,也易被学生和老师接受。

  (安徽省萧县赵庄中学张磊)

  坐不坐班应由学生说了算

  关于教师坐不坐班的问题,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真正有权利决定这些问题的人,应该是那些被直接“坐管”的对象——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生富有感情,且个性差异很大,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差异和动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有效地排忧解难,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率。从学生的发展阶段来看,任何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都需要老师能够身心俱“坐”。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阶段(尤其是较低的年级),孩子自控、自理能力比较差,对教师有较强依赖心理,课上课下发生的小问题都需要老师及时帮忙解决,因此这时的教师坐班可以说是不可或缺。

  初中阶段则应摒弃那种“全天候”、“保姆式”的坐班制,否则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因此,“轮流值班”、以个别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弹性坐班制可以成为主要方式。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鹏)  

  关于“教室坐班制”的讨论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其间,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见仁见智,有的快人快语直陈利弊,有的另辟蹊径视角独特。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以新的启发,都将使“教室坐班制”的探索趋于完善,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更加有效,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良。在此,我们对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1日第3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