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2022-05-04 16:39:09)
标签:

国家大剧院

章红艳

琵琶

吕嘉

赵季平

分类: 我的文章

      3月13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十载嘉音”系列音乐会的第二场在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章红艳教授应邀与吕嘉指挥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赵季平先生创作的《第二号琵琶协奏曲》。艺术家们顶尖的演奏水准和默契的配合,将苏州评弹的温婉韵律带到舞台,使这部具有中西对话、点·线交织,无标题音乐体裁特点的作品呈现出情感上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富诗韵

韵含巧

巧迁秀

气韵生动

畅撒淋漓

……


   有听众这样评价章老师的演奏。这些感觉不可名状,却实在的隐藏于每个推、拉、吟、揉的演奏中。音乐从缓慢且平静的乐团铺陈开始,随后琵琶片段式的短小动机呈现出评弹艺术经典的乐思。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主题多次出现,交响乐团衬托琵琶独奏不断掀起高潮,在音乐厅的空间里远眺灵动的吴地水乡,音乐气度不凡。


    因为过于美好,小编竟没有语言能够准确表达……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现场聆听音乐会的机会变得非常有限,遇到想听的作品、想见的艺术家更是需要运气。


    当晚在场的听众开始就很期待这部作品的出现,直到听完后,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雷鸣般的掌声倾泻而出,欢呼声此起彼伏,章老师三次谢幕,向演奏者和听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十载嘉音”音乐会现场


   章老师与吕嘉先生相识多年,以“乐”交友,他们对艺术的敬畏,对品质的执着坚守,让如今的第N+1次合作成为现象级的音乐诠释。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 从

无感到喜欢,

是什么

         改变了您对这部作品的想法?”


   “我对音乐的选择是比较谨慎的,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心仪的作品。几年前,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曾邀请我演奏此曲,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而这次恰好弥补了遗憾。过程中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地方,促使我想要演奏作品的原因,是我感佩于在此之前的几位演奏家为更好地诠释音乐做出的努力,这就是演奏家与作曲家之间的关系。而这一次,我将如何演绎?如何二度创作这部作品呢?那时起便开始沉浸到音乐中,思考我的表达方式。”章老师答记者问。

   沉下心来,出生于越剧之乡的章老师,凭借江南音乐、戏曲浸润在她血液中形成的深刻音乐气质,从谱面陈设出发,投入到具体的创作中,寻求音乐与内心的融合,形成独特、别致、自然的表达。


    诠释音乐需要安静的思考,时间的积累,不巧的是,这些条件,章老师都不具备。繁忙的日常工作让她几乎没有时间练琴。


    有时,她为了练琴起了个大早,但接电话处理各种事情之后,抬眼一看已经到了中午。所以,她常常晚上十点以后练琴。论及此事,她笑着说道“我只能把最差的时间段留给练琴了。”


    不过,只要抱起琴来,她立刻从教师、民乐系主任、非遗中心主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各种身份中蜕解出来,回归成一名纯粹的艺术家。



“百

忙之中,

         您是如何实现

         20分钟的协奏曲背谱演奏的?”


   高效率地练琴,这也是回顾备演阶段我对自己的总结。背谱演奏是我一贯的登台理念,能背下来,说明独奏和乐队的所有内容都已装进心里,这可能是个人的认知吧!这首作品的主题在变化中不断出现,还多次转调,背谱确非易事,但我还是按自己的要求‘脱谱’了。好在后面还有巡演,相信一次会比一次好!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祝贺吕嘉指挥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走过十年,他们对音乐的专注和追求品质的态度,相信所有人有目共睹。下一个十年,期待更多艺术精品的呈现。”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作曲家赵季平

      赵季平先生多年来坚持旋律写作,善于运用民间音乐素材,作品有极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第二号琵琶协奏曲》即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他多年来“拜民间为师、寻生活素材、拾厚重历史、写华夏新风”的艺术信念。


【假期乐谈】章红艳教授应邀出演“十载嘉音”音乐会侧记

   

    无独有偶,“情”是评弹作品的生命。对情的描写、渲染、演绎、说唱,成为苏州评弹的精神内核。选择这一音乐素材,恰好贴合赵先生音乐的抒情性特征,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


苏州评弹的音乐素材

赵先生音乐的抒情性

章老师用琴歌唱的艺术理念

成就了作品高度的精神契合


     章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这部作品是具有中国音乐特质的曲子,努力在说’中国话’。琵琶抛出一个动机后,就递交给乐队去发展,中国旋律音调借此在西方的音乐表达中游走,整个作品的画面感、章法因之更加协调,神形兼备,富有诗意。而这种艺术留白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形成了作品层层递进式的述说、抒怀,中西音乐对话、碰撞、交融体现其中,给了演奏者空间。赵老师的作品最可贵的是充满情感,我用琴演奏,以琴歌唱。相比震撼一词,我更喜欢这样温润内在的表达,越内在,就越有吸引力。”


     2011年,章老师创办了全公益的音乐文化讲堂,每月一期,坚持9年,受益者近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讲堂不得不暂停一段时间,但这些音乐爱好者期待见到章老师的心愿越积越深。当天演出中场休息时,乐迷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大剧院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铜门,与章老师见面、合影。


音乐冲荡心灵的余波

还在继续展延


章老师却告诉自己

掌声结束以后

回归艺术初心


新的起点

“琵琶行者”

不会停止脚步



                                                                                                                                                  文字 | IDIOM

转载微信章红艳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