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月,期待已久的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终于再次开讲!这一期讲堂,章老师特地邀请了重量级嘉宾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著名学者王守常老师为大家讲述“中国智慧”。王老师在课上讲道:“鲁迅的文集有百分之八十都在批判中国,他并不是主张推翻自己的文化,而是要超越西方文化。”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写道过自己对于未来整体政治格局的走向,他坚定的认为冷战之后不会再出现国家与国家的碰撞,更相反是文明与文明的碰撞。因此,文化的研究和定位,将会成为一个国家如何去面对未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难题。即将到来的5G时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个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紧接着王老师从宗教问题和战争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讲述中国文化为何与西方文化不同时,提到了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要认同并学习自己的文化,也要尊重并欣赏与中国文化不同的西方文化,这样在身居多样文化的世界舞台时,才能展现出一个大国的“文化自信”。最后回归到我们自身专业的学习,王老师在讲堂一开始就强调了“多读书”,感受多样的文化,放大视野。
感谢王守常老师为我们的讲述,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位教师在课堂中真诚用心、毫无保留的教学,王老师一笔一划地板书、风趣幽默地语言深深吸引了我,也十分珍惜这一次宝贵的课堂,受益终身!
文:夏烨
风和日丽的下午,王老师讲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独有的文化,《中国的智慧》,而智慧和文化却是息息相关的。王老师浅谈了中西方的宗教、战争问题,我从未细想为何要打仗,只觉得生在现代的我们能以和平的方式沟通和签署合约达到百姓平安乐道的生活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可中国的古代兵书"孙子兵法"看似教人们如何在战争时取得最佳谋略,但战争最起初的用意却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所以从现代的角度,即使我们已经不打仗了,而这些兵书也给了后代的我们更多人性的了解,这也让我学习到了如何用不同的思维去体悟不同领域的研究。
短短的两个小时却让我受益良多,只能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听完王老师说着中国这些改朝换代之间的精华,实属不易。在研究音乐的路上,文化和音乐何尝不是相互成长着呢?想必要说出中国自家的文化和智慧,就需要像王老师这样从不同的层面去解读、了解,不管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智慧和王老师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文:杨孟姺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森林公园还留着初雪的痕迹,还带着青绿色的草丛上的点点银斑便是最好的证明。时隔许久我们又满怀期待的走向讲堂,同葱葱竹林一起,迎接第九十五期讲堂。
这一次章老师为我们请到了北大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教授。跟随着王教授的脚步,我们一同聆听中国的智慧,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授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展开了本次讲座。通过王教授的讲述,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国承继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未来的中国应成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不要忘了本民族文化。还要把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介绍出去,被其他国家、民族所理解,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国。教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西方文化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以及铭记和传播我们民族文化的殷切希望。正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我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同时也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后,我由衷的体会到老师们的不易,同时也收到了激励和启发。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授所提及的东西方的信仰问题。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所推崇的主流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倡导性本善的理念。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我认为应该集中国所有传统文化的优良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支持性本善理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拥有法家所说的自我约束力。
战争是教授讲座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从未熟悉兵法的我在讲座中了解了中国从古至今在战争中所运用的围师必阙、穷寇莫追。我觉得这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置人于死地,不把事情做绝,这样的思维办事方式,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
听完教授的讲座,我着实受益匪浅。从教授的一字一句,我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底蕴以及宽广的文化胸怀。同时也感觉在这华夏茫茫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要充实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名族文化的传承人!
文:王萧萱
冬的森林公园,湖已经结上了薄冰,万凋零,寒刺,没有春天的机盎然,夏天的摇曳多姿,秋天的花静美。满的枯树与蓝蓝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让感觉萧索寂靜,却别有番美丽。
这期的讲堂有幸听到王守常教授为我们讲课到王守常教授是位着朴素,容慈祥的的者,开着玩笑说到已经开始减到130,不是“重量级”嘉宾,台上的王守常教授却是智慧与信的化身,他旁征博引,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在我们平常的概念“中国”就是“中华共和国”王守常先说“中国”不是个地理概念是个化概念,中国能礼则中国之,中国不能礼则夷狄之,夷狄能礼则中国之”中国能够坚守周代以来的礼仪化就是中国;如果不能够坚持,就会沦为落后的夷狄族群;落后的族群理解了中国化,那就是中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不是种族概念不是地理概念是化明概念化明是多么重要啊,化信都作为考考点写进了政治教科书。乐,是个国家个族化明的重要表达符号。我们的专业就是做的我们本族的化明—琵琶乐。
章师乐化讲堂的开设在我看来,为弘扬以及传播我们的化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给缺失化明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补课,这是多么的难得历史赋予了“中国”这两个字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必回到的历史化传统中,树化信,坚定化信,将化深深地根植于本族的传统,屋外寒瑟瑟,屋内的我们被知识所充实,是冬最温暖的量
文:杨纪茹
寒冷的冬天,家也按时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加第95期化讲堂。这次的化讲堂是由王守常师带着我们领略"中国的智慧"。与以往的形式不同的是,王师没有采取放映PPT,是全程在板上书写,让我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听讲。
这节课,我们被科普了太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如"中国"这个词不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之际才出现的,早在周初期就以铭的形式出现在了铜器上,"何尊宅兹中国"。也了解到在以前,我们的社会明是远落后于明的,且对于宗教的理解,中不相同。认为都是带有罪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像荀,就认为"性本善",来就有是之,羞耻之,恭让之和恻隐之。且,对于战争问题,不同于的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我们古代的圣,像孟、墨、等,从始终秉持着反战的思想。这节课,真的让我知道了,脑海中所存的知识真的是太少太少,平时应该多读读书来充实,王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文:蔡雨欣
琵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