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音乐文化讲堂分享(1)
文/胡妍璐
《文化展望》
文/胡妍璐
沉浸在奥森公园午后暖暖的阳光中,初春微茫的青草气息扑鼻而来,沿着熟悉的塑胶跑道,一群渴望求知的人们背着琵琶,带着期盼,在这2018的新年初春首聚在此次82期的音乐文化讲堂,有幸聆听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石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一堂《文化展望》,关于音乐、关于艺术、关于文化、关于美学……
讲堂伊始,王老师为我们展开了对于声音的组合的讨论,从而引出了一些对于音乐的思考。声音在时间轴线上不停地运动,它的快慢舒展,渐强减弱,地方色彩等等所有这些会在听众的联想世界里,与人的情感变化之间产生一种“同构”关系,听到声音后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定向联想。
一个艺术家对于自己手中的艺术,明白它擅于做什么(即长于做什么,短于做什么),选择性去做,这是对于自己构成元素的深刻理解。由此王老师提到,章老师坚持在做的“且弹且谈”系列音乐会中的这些工作,让高雅的音乐会文化得到传播,告诉每一位来到音乐厅来聆听音乐会的听众如何更好地去欣赏音乐,从而使演奏艺术得到尊重,使得努力得到理解,这样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才能被更为广泛地接受和理解。结合章老师一贯以来所提出的:弹拨音乐的基本元素是“点”,再密集的轮指都是由“点”来构成,左右手是点对点,琵琶与琵琶之间的合作也是点对点的碰撞,这对如何发挥点对点之间的音乐效应有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王老师又谈到艺术当中的绘画与雕塑作为另一项很大的门类,它与音乐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占用时间,而占用空间,是一种视觉艺术,而音乐则是一种听觉艺术。
举例来说,许多杰出的雕塑作品中存在着“瞬间艺术”这一相当有意义的艺术手法。就拿《拉奥孔》这一件古希腊的雕塑作品来说,莱辛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在一个过程或者动作当中,什么是最美的?——就是接近高潮的一瞬间。
《掷铁饼者》这一件伟大的雕塑作品当中,选取的是运动当中接近高潮的一瞬间,这一个点是整个过程中最有魅力,最有孕育性,最有张力的“点”!过了这个高峰点,人的想象就会呈现抛物线似的下落感。因此,动作性的雕塑作品,在对动作的选取上是极其讲究的,这一瞬考验着所有的画家和雕塑家。
王老师为我们谈及的第三类艺术——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在最古老的壁画中常看到舞蹈的各种体态。而人体有韵律的运动,则成为舞蹈的基本元素。现在我们能看到,舞蹈呈现的过程中,渐渐地都在舍弃一些辅助性的手段,穿一件练功服上场,即表达舞蹈当中最基本和纯粹的东西。那么这里又说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来源于芭蕾舞的创作,俄罗斯人的创作中,通常是先写完完整的音乐,再根据音乐来设计舞蹈动作。音乐当然是舞蹈中很重要的部分,但韵律和有节律的动作依然是舞蹈的基本元素。
其中,舞蹈对于人的震动和感动,在王老师认为是艺术当中最具震撼的门类。当看到一部震撼人心的舞蹈剧所产生的十指间莫名的酸胀感。我甚至期盼着能即刻欣赏到这样一段精彩的舞蹈,从而体会到王老师所说的那种感动和心灵的震颤!王老师说,舞蹈之美给人类一种自我欣赏和尊严。赞美自己作为人的一种美,对于人自身的肯定,对艺术的肯定,以及对自己的肯定。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老师为我们讲述的戏剧这一艺术门类。戏剧的基本构成元素,是由演员当众扮演的具有冲突性和一定张力的艺术。有一首诗能充分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到存在的内心张力:
《近试上张籍水部》唐 ·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这样的一种内心张力构成了强有力的戏剧冲突,因此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至此,所有艺术门类在美学上最大的变化,就是主体在不断的凸显。我们曾经可以看到许多描摹类的作品,真实准确逼真作为当时的标准。而在当下,这个画家想要表达什么,则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东西。表达的对象不断的回归到自己。人必须要遵循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你自己才是真实的。所有的现代艺术都随着这样的一种疑问出现了。例如超现实主义绘画等。
王老师总结道,在当下,我们仍然在经历着混乱,但这样的混乱会过去的。首先,是从分散到聚合:文化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越发展越少元。人类文化正朝着两种方向发展:一种是每个国家的自身的传统文化,一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其次,从分化到和解,同样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沿袭了从古至今“天下大同”的传统思想。
讲堂的最后互动环节,王老师还为我们解答了“艺术”:一个人对于艺术,对于美好,崇高,善意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那么他活着才会更有意义。能够感悟艺术之美,才能真正去感悟生活之美。愿我们都能培养自己,能有一双听懂音乐的耳朵,能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那么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王老师总能通过最为简洁的语言为我们传递最为震撼的哲理,在讲堂的最后王老师提到了什么是文化自信——它应该表现为:谦虚。只有谦虚的人,才是真正自信的人。
章老师在课堂的最后说道,王老师是一位真正博学的人。文促会所做的事情遵循的是社会的良知。通过今天聊天式的授课方式,王老师用百科全书般的智慧和拥有的满满的正能量,使我顿悟“学习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啊!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沉淀。
沐浴春光,不负春光,在奥森园的森林艺术中心(书画频道美术馆),有一群钟情音乐文化、琵琶艺术的人们,为了美好向往,每月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二点,走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的公益课堂———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预告:第83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8年4月22日
14:00--17: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