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红艳音乐文化课堂之《论语》学习
文 /陈红
上周日,6月11日,初夏的奥体森林公园一片绿色环绕,人们兴奋地在公园的步行道、草地上、树林里歇息、玩耍,好不热闹!
我们这些章红艳音乐文化课堂的老少粉丝,也来到这里,顾不上两旁的景色,径直走入书画频道的演播厅,等待聆听张圣洁老师讲《论语》。在中国璀璨的文化遗产中,“四书五经”可以说是儒家的代表巨著。《论语》是“四书”之一,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有所听说或者学习过,今天在这里,我们将又能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师生一起一字一句地诵读、学习,说到底,是让自己能够与中华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共振,在精神上共舞!
张老师所讲的《论语》是语录,我们可以在课上较短的时间里,学习到它的精髓部分,初步了解《论语》的内容。其实,现在的学习是张老师为我们打一个基础,以后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理解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们知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易经》《礼》《春秋》。
在《三字经》中对于“四书”有这样的简述: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这样,我们对于“四书”就有一个大致轮廓的了解。
关于孔夫子的背景,我们也要复习一下。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qū fù)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其先祖是商朝后裔,宋国贵族,在孔子前几世没落。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三个月后,离开鲁国,游说于宋、卫、陈、蔡、齐、楚等国,终不见用。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晚年,孔子除讲学授徒外,还致力于《诗》《书》等古代文献的整理,并删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论:把言论有条有理地编纂起来;语:古代一种文体,应答直言叫“语”,自说自话叫“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老师应答他们的话语,以及弟子们相互讨论孔夫子所讲内容,整理编纂成书。《论语》中一共512篇,篇名取自每篇“子曰”“子谓”之后的二三字为名。比如,《论语·学而第一》、《公治长第五》等等。
《论语》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很多人都在问,另外半部呢?我的理解它讲的是如何进行人生修炼以达到内圣外王之法。
当今的世界已经在经济、科技发展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中国的崛起腾飞也是令全世界瞩目。但是在骄傲的同时,我们都看到身边种种问题,这里不一一赘述。有意思的是,当我们重拾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的时候,发现在古圣先贤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各种说明、提醒、规劝、指导。比如,让人们从讲仁义道德中提升自己的觉悟。如果人们从小就有机会学习实践的话,人生会少犯许多少错误!
今天,还是经常听到有人在问,现在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读两千多年前的古书?翻那些老古董有什么必要呢?借文化学者文運老师的话,“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地留下来的那些思想、制度、器物等内容。换句话说,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脚下这片土地,也不仅仅是黄皮肤、黑眼睛的血脉,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内涵。中国文化的最深层次,其实就是一个字——道。所谓的探索根本规律,用传统文化的话来说,就是求道。如果不读一读祖先留下的经典和教诲,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不全面。”
其实,各国当代的智者们无不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华文化。有外国朋友告诉我,全世界对于中国的发展已经目瞪口呆,深深敬佩中国在短时间内的巨大成就;还有,他们注重的就是古老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指导了中国几千年,是可持续的文化。于是我们知道,全世界都在学习儒学,景仰孔夫子,探索儒学治国的奥秘。
在1988年,有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奖者共同签署过“巴黎宣言”,里面提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身为中国人,怎能不感到自豪?同时想一想,如果此生不多学习古老中华的文化智慧,这一生是不是有很多遗憾?
回到章红艳音乐文化课堂建立的初衷,章老师一定也是这样想的。那就让我们这些热爱中华文化的朋友们继续一起学习,分享其中的精彩,再运用与生活中吧!
文/薛冰倩
今天是2017年6 月11日,时间转瞬即逝,我加入到章老师的团队里也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渐渐找到了节奏,慢慢的参加到每一次的活动中,在章老师和师姐们的身上学习到了许多我从前都没有意识到和注意到的东西,一边学习一边又在感叹自己是多么幸运,可以加入到大家庭里收获沉甸甸的知识还有满满的爱。
今天有幸邀请到了《四书五经语录》的作者张圣洁老师为我们讲课。相信有的人和我一样,在今天之前对四书五经这些都没有太深的了解,更别提掌握到里面精神内涵了。但是今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一些很经典的句子。我也初有些认识与理解了。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孟子》以及《中庸》,张老师还特别讲到了一点很多人以为《论语》是孔子写的,那可真是太错了,其实《论语》是他的弟子们记录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身为一位千古圣人,孔子的言行对我们而言真是每一句都可以悟很久,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面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的生涩难懂,只是告诉大家学习知识是需要不断巩固和温习才能真正掌握的,但是朗诵几遍后再品一品发现真想要做到句中说的那样,不断地温习,这样的耐心和坚韧对我们而言真是太难得和不易了,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处于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大环境里的年轻人而言,真是难。但越是这样,我们这些年轻人们才更要学会自我管束磨练意志,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张圣洁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自己可以和大家一起跟随着章老师跟随着音乐文化讲堂的步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可贵的精神。
文/付雨
今天的讲堂,有幸可以再次听张圣杰老师给我们讲《论语》,带我们读《论语》。
张老师说学习国学应该是要读出来,大声的诵出情感的。虽然我现在还仍是一名学生,但带感情的读书朗诵,却已是很久远了。在讲堂上,当张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诵读时,那个场景就好似古人的学堂一般,我当时就想到,学校最大的魅力,不正是清晨从教室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吗!
这一堂课,我们读经典背经典,纠字音学通假,听故事长知识。那些离开校园已久叔叔阿姨们学习的劲头一点不比年轻人弱,学无止境,在知识面前每个人都是年轻且有朝气的。我看着那些从小背过牢记至今的句子,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通假字,我想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用心对待过的知识可以陪伴我们走多么远多么久。
每月一次的森林公园书画频道,屋外郁郁葱葱,锻炼游玩;屋内学知识,弹琵琶,虽然我加入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来一次,都会更喜欢这个地方一些。

琵琶课堂
第75期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7年7月16日14:00
地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南园书画频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