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8"西域流光"日本东京都池上本门寺演出掠影

标签:
琵琶章红艳中日友好 |
分类: 我的文章 |
2016年12月18日
“西域流光”
日本东京都池上本门寺演出












日本之行感受
文/程语
“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既骄傲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与刀》
临行前,我从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了解到日本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国家。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有儒雅之意,刀象征日本武家文化,体现忠诚又嗜血,这些相悖的词罗列在一起让我感到有些无法理解。但去过那里的人都对这个国度留有深刻的印象。就这样,演出之旅在期待中启程。
刚到日本,我们的导游冯先生介绍说:“日本的国土面积比云南省还要小一点。”听到这些,我心里更加疑问:这样小的国土何以成就一个民族?看来这个国家的民族一定坚强且极富个性。果然,窗户上的红色倒三角、外置的楼梯提醒我这是一个位于亚欧板块边缘地震频发的国家,资源的相对匮乏激发日本本能的生存和发展意识。他们做任何事都有规矩:垃圾要分类放、过马路一定走斑马线、乘巴士人齐了才叫车、再小的事故也要按流程办理……看上去繁琐的生活细节却也带给我们诸多便利:便利店免费的打包纸箱、便捷的医护条件、整洁的社会环境、资源的合理运用等等。日本的文化无处不在,我们被拘束着,也享受之。
章老师曾说:“日本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国家。”上个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演出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大仓先生和团队在舞台上演奏时目光炯炯,上下台脚步缓慢又有力度。当我仔细盯着他们看时,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住我,这是我第一次体会日本表演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打造神圣氛围,体现出日本民族的个性,在舞台上让演奏这件事情变得庄严,让彼此的心变得安静。这样的仪式使得人们能有时间实现自我的修习,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当然,这种仪式感并非和文化的专利,想想我们古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是一种怎样美好的体验!
音乐无国界。二十多年前,章老师身背琵琶行到万里远的国度,用音乐交朋友。她以“琵琶行者”自勉,除了字面上背着琵琶远行的意思,还道出了她将在琵琶演奏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意思。这仅是我的理解,每每想到此,我的崇敬之情都溢于言表。这次她带着学生团队共同出演还有一种令人敬仰的传承之意。此行共事的老师们均为业界翘楚,行业精英,他们有着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虽然我们这次不是“主场”但也没有丧失主动权,在两国团队意见有争议之时坚持己见,不怕困难,一切都为音乐会完美展现。
一如既往,说易,行难。伴随着章老师的水土不服症状,音乐会又一次“不可避免的成功”。我们几个学生眼看着发烧的她渐渐有了精神,这简直就是生命迸发才能有的结果。目前为止我也只有看到,自己还不能做到。
禅讲“有缘人自会相遇”,在我看来是彼此相互的欣赏与认同。这次赴日本的团队都是有能力、有人情味的人,除了工作,大家还是交情甚深的朋友。我们学生有幸跟随其中,怀揣满满的感激和感动。
谢谢章老师和团队中的各位老师让我们看到世间如此多的美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天发生的一切都深深的影响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