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签售 | “弹拨乐器诸面相逞尽风流”《天香》——章红艳弹拨组合台湾音乐会实况

标签:
琵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章红艳公益 |
分类: 我的文章 |


《金蛇狂舞》
此曲由白浩钰根据唐建平改编的聂耳同名作品移植为八把琵琶的室内乐重奏。该版本运用琵琶的多重音效功能,兼顾高、中、低音声部层次,渲染节日欢腾的气氛,营造热情的氛围。
《梦入江南》(台湾首演)
乐曲由王丹红女士创作于2014年,为八把琵琶而作。音乐取材于江南音乐与评弹,展现了琵琶优雅的韵味,灵动的音色和丰富的律动。
《江南春》
此曲是重奏作品中的一部佳作,由王惠然先生作曲,姜水林和韦红雨改编。本曲运用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把琵琶和三弦两个独具特色的乐器结合在一起,在演奏者大量的推拉滑音余韵中晕染出江南地区秀丽风光和江南人民愉快生活的场景。
《龙船》
此曲为章红艳女士根据林石城先生整理民间乐曲《龙船》改编的三重奏版本。乐曲在独奏的基础上加入两个琵琶模拟打击乐声部,民间小调在锣鼓间穿插进行,展现江上龙舟竞渡,岸边热闹欢腾的特烈气氛。
《周二聚会》
顾名思义,乐曲表现作曲家与朋友聚会时无拘无束,有说有笑的场景。四把中阮的演奏好似四个朋友用音乐的语言交谈。
《春江花月夜》
是一首悠久的琵琶文曲,后由顾冠仁先生改编为琵琶五重奏。乐曲优美宁静的旋律展示出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就象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天香》(世界首演)
作曲家陈欣若先生为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创作于2015年。乐曲采用西域色彩的调式形成旋律,以卡农的复调手法以及弹拨乐的各类音色手法,模仿乐神乾达婆飞天奏乐时,香气在天空中层层叠叠飘散开的意象。
《春天》
这是一首欢快、灵动的外国移植作品,原为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后由曹文工先生编配成弹拨乐重奏的版本。大篇幅的快速技巧段落完美的展示了弹拨乐器“点”对“点”的特征。模仿歌唱的曲调,别有一番异域风情。
《十面埋伏》
此曲一把琵琶领奏,九把琵琶协奏的演奏方式,由章红艳女士首创于1998年。琵琶独特的演奏技法与台上台下的呼应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剧场自然音色完美展现“十面埋伏”的意境。古曲新绎,不失韵味的同时平添极强的听觉冲击力。
《浏阳河》《送我一只玫瑰花》
两首返场作品均由中国经典民歌改编而成。湖南民歌《浏阳河》的婉转流畅和维吾尔族民歌《送我一只玫瑰花》的热情浓厚更好的反映出弹拨乐的多面性。

弹拨乐以“点”为基础,最基本的“点”同时也是最难的,因为要由它构成整体,且声部之间需要平衡、同步、协调,这并非易事。也因为此,弹拨乐散发着不可企及的独特魅力。
台湾文化评论家林谷芳先生曾对此场音乐会著写序文,其中“透过‘且弹且谈’及其他的人文活动,将琵琶传承,人文关照带给有缘人”一句,道出演奏会及后续出版的意义所在。
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文化评论家/林谷芳
当今的琵琶界乃至中乐界,章红艳无疑是亮丽夺目的一位。
说亮丽夺目,是她在琵琶技巧掌握上了无障碍,既举重若轻,就能掌控全场。但亮丽夺目,更因她舞台的魅力,激越而自然,对听众能有最直接的感染。两者相加,能不倾心于红艳演奏也难。
但谈红艳,尚不能止于此。谈艺术家,得谈风格,在大陆制式规范教育下的音乐家有风格的其实不多,而红艳在此,却已然成家。她的音乐常直率大度,有时还气宇轩昂,可动情细腻处,一样扣人心弦,所以我过去作大陆中生代演奏家音乐会时,就直以她的音乐为琵琶出入雅俗、文武兼备的最佳映照。
艺术家有风格,有时这风格就只是个性的直接流露,严格讲,这样的风格还不能叫风格,所谓风格,一定程度要能看到艺术家主体的美学选择,而这选择往往也接续于艺术史的关照。红艳能成就她自己的艺术风格正是如此。她受教于浦东派大家林石城,其间所得就一定程度反映在自家风格的建立上。而就因有这生命情性与人文关照的交织,她乃能继续往峰顶迈进。
但提红艳之能成为红艳,她人格中的某些特质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一点,在与女子十二乐坊的官司中,我们看到红艳对作假的不能容忍,而正是这点真,她取自于琵琶的,就还诸于琵琶,就因此这些她乃永远站在第一线,不只做个亮丽的演奏家,还透过“且弹且谈”及其他的人文活动,将琵琶传承、人文关照带给有缘人。
台湾,是红艳的熟悉之地,多少次演奏让她在此结了甚深缘分,但此次较特殊的,却就是以她自己的形式将琵琶所思所做呈现给台湾朋友,对红艳,对大家,自然会有不同的意义,而这不同,我们相信也必将触发更多的有缘。
第69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6年12月25日
14:00
南园北门 书画频道
奏响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一年一度的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