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远话诗歌——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第62期小记
文/洪强
诗歌可以说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精炼最具美学价值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古至今,穿越千年,那些经典的诗歌依然闪耀着无尽的光芒。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到我们的情感中。当我们还没开始认字时或许已经会流利地背上几首唐诗;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中也总不乏各个时期的经典诗歌,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将那些诗歌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再后来我们或许会在某时某地脑海中想起哪句诗歌,感动不已,然后再去重新回味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诗句……虽然诗歌之于我们已不像古时那样重要,但它依然伴随着我们,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再到近现代诗歌,总有些诗句给我们以心灵慰藉或用它的美感动着我们。

在这个春日未尽、已若夏初的周末,北京第十五中的退休语文教师魏威老师来到第62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与我们一起漫话诗歌。魏老师虽已7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引领着我们遨游在诗歌的海洋,令听众意犹未尽。魏老师结合诸多我们熟悉的诗句从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诗歌的魅力:1.什么是诗?2.何谓好诗?3.读即是诗。
魏老师认为:“人的真挚美好情感外化为凝练的有音乐性的语言文字就是诗。”诗歌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情感可以说是诗歌极其关键的要素,而且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挚的美好的,丑陋的虚假的必然难以打动读者的内心。如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爱国者之歌》《自由与爱情》等许多诗都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意境;南唐后主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深刻而真挚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令人动容……除了情感,诗歌还应当是有韵律有音乐性的。像古体诗中讲究的平仄、押韵等都让诗歌朗朗上口,无乐似有乐。
那何谓好诗?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引用了孟子的话“言近而旨远”作为好诗的标准。言近,即语言通俗、一听就懂。像李白的经典诗作《静夜思》连年幼的孩童都能读懂,但其中的思乡之情却能引发每一个游子的共鸣。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等用俗话入诗,却将细致入微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精致。有的诗很有文采,但用过多生僻字和生冷典故使诗歌远离受众,传播受阻,因此并不能谓之好诗。言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旨远,即通过易于理解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义。好的诗能为读者提供广阔的二度思维空间:有的诗是寄寓一种普遍的思想感情,让不同的人却能感受到同一种情感;有的并无确切的意象,而是根据读者的心境、经历、感受等形成不同的解读。

魏老师说诗歌不能听别人讲出来而是要自己读出来的,而且得走心地读,有情感地读。这让我想起中学时的语文老师,他也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当时并不太明白那样反反复复地读有何意义,但现在想来是当时的自己并未将字字句句理解透彻走心地去读,因此始终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未能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去。就像音乐一样,每个人听同一首乐曲却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此时与彼时听也会有不一样的体悟,或许欢快的音乐会因某个情结听出悲伤。读诗亦如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经历、不同心境,在读同一首诗时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理解。
诗歌本就是文字的浪漫呈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起来谈诗也算是一件浪漫的事吧!诗歌的美不仅在于优美的文字、美好的情感,悲欢离合、风花雪月、豪情万丈、娴静安然都凝练到短短几行字句中,这更是一种中国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怀与诗意生活的写照。我想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文化快餐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诗歌,去感受文字的美,去寻找内心的平静,用诗歌去滋润我们的精神世界,用诗意的态度去面对平凡的生活。
美好情感凝练音乐性语言就是诗
文/汤建华
2016年4月24日周日下午2点,春天里……音乐文化艺术爱者们走进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森林艺术中心(书画频道多功能厅),再次的去用心感悟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公益免费讲堂———《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中华音乐文化艺术的真谛。第62期邀请到魏威老师(原北京市十五中高级语文教师)向聆听者们进行了《漫谈诗歌与创作》的讲座。 充满幸福温情的当代人们沉醉于浓郁春风,沐浴着灿烂春光,走进森林公园亲近自然怀抱春天,憧憬着美丽中国我们的美好明天,尽情享受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感与精神之悦! 最是一年春好处,红艳讲堂最好读,世界读书日更换起人们唯有读书高,高境界高追求高涵养。只要肯读好读,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天天都是读书日,时时总有最好读。本次讲堂魏威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广义的诗与狭义的诗,什么是好诗,炼意与炼字,格律诗等。开篇的屏幕上魏威老师丹青瀚墨唯美的"漫话诗歌”将讲堂聆听者们亲切的领进了诗的艺术境界中。

魏威老师从自己研学研读诗谈起,向听众们娓娓道来诗的艺术文化魅力,让大家很快面朝诗的海洋,春分得意的去领略浩瀚艺术的真情实感,激荡起诗海涟漪满情怀。他研读认为,人的美好情感外化为凝练形象的音乐性的语言文字就是诗!并就此一一例举了中国众多名诗佳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蕴意以及结合自己研读诗的切身体会,均作了细细的讲解释寓。魏老师并就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进行了详尽解读与透彻分析,让讲堂聆听者们感同身受赏悦叹之,沉醉于美好情感凝练的音乐性语言之中———诗的意境世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央音乐学院为喜庆“中国航天日”在即日下午举行了一场航天日音乐会,章红艳教授在主持好第62期讲堂开讲后,赶赴中央音乐学院参加演出(在车上完成了化妆),演出结束后又立即速赶到森林艺术中心,她激荡的艺术情怀始终为的是音乐文化艺术和爱好者们。正在森林艺术中心学习琵琶的众爱好者们深情的练琴,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章教授的到来,学琴的学员一种强烈的崇敬感崇拜心油然而生,敬佩中国的琵琶皇后的崇高风范和艺术品格。在章教授深情倾情又十分细致认真的教学指导下,在传递对中国音乐琵琶艺术乐感情感美感中,今天的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的音乐文化艺术爱好者们,深深沉醉在音乐文化讲堂春天留存于每一位心灵那首最美的情感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诗……情怀中! 聆听今天《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第62期《漫谈诗歌与创作》的讲座偶成小诗一首分享音乐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您。最是一年春好处,红艳讲堂最好读!奥森春绿满情怀,音乐文化醉幸福。
听漫谈诗歌与创作有感
文/刘建婷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漫天飞舞的槐絮,让我不自觉的就想起曾经背过的这句诗。而这次的音乐讲堂魏老师就带领我们走进诗歌,走进诗歌的创作。
诗歌,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岁月中,都或多或少的留有印记。而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诗歌,什么是好诗。而在这次的音乐课堂中,魏老师的讲解则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魏老师看来,人的情感就是诗歌。诗歌的意境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所以诗永远和情感相结合。而同样通俗易懂的口号,却因为没有情感的支撑,则从来不被认为是诗歌艺术。但是对于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来说,这却是例外,如在《民族之歌》中“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这首诗骤然一读,觉得更像口号。但却因为其创作于匈牙利民族解放时期,激昂如口号般的诗句激励了一代代匈牙利人为民族独立而奋斗。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所以它已然成为匈牙利民族精神的代表。
在魏老师眼中,人真挚的情感就是诗。但是情感却各有不同。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表现的更为出世,恬静。而李煜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则表现的更为凄凉、哀痛。不同的情感对应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岁月会和不同的状态相遇。当我们处于拼搏状态时,就不应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当我们处于欢乐年华中,就没办法体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因为在每首诗的背后都与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境遇息息相关。



诗即为“人的美好情感物化为凝练的、形象的、音乐性的语言文字。”音乐性即指读音的变化起伏。中国诗句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在《琵琶行中》有一句“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句诗无论用何种方式诵读都无法感受到前后句的对仗,尤其是呕哑嘲哳四字都使用平声,读起来不仅不顺还极为拗口。而这却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用读音极为不舒服的四字排列,恰好衬托出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另一段对于声音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一步步铺垫音乐给人的直观感受,层次分明又却又合而为
一,落在最后一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
随后,魏老师抛出了本次讲座的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好诗?
好诗的标准在孟子看来就是“言近而旨远。”
言近即一听就明白,旨远则意味深长。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大家一听就明白。李煜的“无言独上高楼”也是非常著名的描写离愁别绪的诗句。将离别伤感之情物化写入诗中。以俗话入诗,却意境极深。又如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句平淡真实如话,而情感却真挚的如牵手相嘱。
最后,魏老师谈到,无论是赏析还是创作诗歌,都必须从读诗开始。而且,读诗必走心。要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激情,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就要读出诗人的的豪迈不羁。而在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要读出刘邦的君临天下,四海归一的帝王气概。
“诗歌最为难讲,只能读,不能讲。”魏老师最后说道。“我想告诉大家每首诗歌的真正含义,却又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而没办法理解相同。最好的诗歌理解,就是查询所不认识的所有字,查询背景,反复诵读,如此就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短暂的课堂在不舍中结束了,但每个人都收获满满。而我在这次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多首诗歌的重温回顾。更有对诗歌的重新理解,它的平仄押韵,不仅仅是规矩,还是一种节奏,一种音乐。它的景物描写一定蕴含诗人的真挚情感。好的诗歌中一定蕴含音乐,而美妙的音乐也一定如诗歌般令人回味。
琵琶课堂

琵琶课堂用谱
免费课堂预告:第63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6年5月29日14:00
地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北门
书画频道
14:00——16:00
文化讲堂
16:00——17:00
琵琶课堂
加载中,请稍候......